[2019届一本分数线]2019届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标必修2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XX届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标必修2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高考重点提示

注◆◆◆◆◆为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重要程度为最高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起源上看,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的性质又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2)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7、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  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9、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b、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a服务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b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c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d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民主。
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
1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2、公民应履行政治性义务有:(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根本保证)(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行为准则)。(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义不容辞的职责)。
(4)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1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基本原则有:(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   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1234
②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  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0、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内容有:(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和目的,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和依法治国的领导者。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2、民主选举方式有哪些?其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商以及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位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于低,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13、影响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因素。
14、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是: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原因:这能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也符合我国的国情。
15、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内容 方式 依据 作用或目的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1234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众毅力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1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1)有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
 17、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
(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①村民委员会: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自治内容:村民选举;村民决策;村民管理;村民监督。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居民委员会: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治内容: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
意义:,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18、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及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区别 含义不同 通过给国家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不同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特点不同 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大、时效快
 作用不同 为公民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公民的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
相同点 ①        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        意义: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注: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1234
20、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1)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依法行使监督权。
b、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48.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