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天津高考政治】2019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考点解读
0、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          以及          诸要素之间的          、          和            。
 注意:①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②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③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理解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表现:①          都处在联系之中(即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         、        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没有一个事物是           的。
 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             看问题,反对用      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或“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普遍联系是     的,        的,具体联系是        的,        的。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的,                      的。            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       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              中把握事物,切忌              。
 注1: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注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          的。人有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互联网络等。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12345
(3)联系的多样性。
 ①原因:世界上的事物           ,事物的联系也是             的。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联系和外部联系、       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③意义:对我们正确          有重要意义。
 ④原理及方法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                       为转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      和发展的         ,部分是事物的     和发展的          ,
(2)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    。②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      地位,整体     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的地位,部分      和         整体。
 相互联系:①两者          :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反之,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②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作用。反之,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系统优化的方法
(1)含义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整体与系统的关系: “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但又有区别,不能等同。
(2)系统的基本特征
         、        、内部结构的           。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12345
 ①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②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二、结构体系

三、疑难解析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所谓“总特征”指的就是“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三者都是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不完全等同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使用“一定意义上”就是说这两对关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这里讲的“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共性的方面,即两对关系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
四、基础训练
1、下列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是:
 ① 唇亡齿寒    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④ 刻舟求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2345
3、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5、《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 
③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      ④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c、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8、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 
  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  ④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12345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2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XX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XX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XX年的5.8%提高到6.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XX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8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acbbc  bacc
10、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11、①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分)②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3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2分)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21.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