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备考建议】2019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政   治

第一部分:知识专题

专题三  文化生活

 一、学习意义学习文化生活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本课程的内容结构本课程的四个主题,大体遵循“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排列。(一)“文化与生活”。讲述文化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局长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二)“文化传承与创新”。讲述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的意义。包括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文化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实现创新和发展;在发展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时,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倾向,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等内容。(三)“文化与民族精神”。讲述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等内容。(四)“发展先进文化”。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包括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高4考1资3源5网【考纲要求】近几年的高考文化生活试题充分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意志,又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选择题比重较大;从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创新。从材料选取的形式来看,传统文化部分多选择区本地方特色的材料,外来文化上多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1234总结XX、XX、XX年高考江苏、山东、宁夏、海等地的考纲及考卷,文化生活的常考点有: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对人的影响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6、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7、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9、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0、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意义;11、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文化生活高考的复习与教学必须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渗透国家意志,明确宏观背景。XX年高考从《文化生活》的层面,要特别注意:“双百”人文的精神、国庆阅兵和国庆晚会表现的文化、理念;建国60年来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屈的民族精神等。【教法指引】 文化生活的学习要在掌握坚持文化生活知识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强化能力训练。平时训练中要注意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从设问的要求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依据所提取的有效信息确定所需要的文化生活原理、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文化生活学科术语来描述思维过程、组织答案,并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相应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分析、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试题题材具有热点化、生活化、大众化、灵活性的特点,复习过程中要明确高考热点问题,及时将热点信息与课本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寻找理论和材料背后的相容点,学会感知热点素材,把握热点问题本质,注重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平时试题答案的组织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看法灵活地去组织答案,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对《文化生活》的几点教学想法:1、知识点重点比较集中:文化对个人、对国家的影响;文化创新;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2、考题比较集中,尤其以考察意义类为主。3、考察综合性比较强,答案组织前后跨度大。4、题目选材新颖,多以当年度、当地的热点问题为主,考察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原理分析理解现实问题。5、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尤其是在第四单元中的一些改变。【知识网络】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现象1.  无时不在 2.无处不在 3.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现象的普遍性文化现象的特殊性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所创造、是人所特有。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个人的一种素养:①  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要靠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受教育才能形成。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  个人文化素养的表现: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所以文化素养总要通过一定的言行活动和物质载体表现出来。文化对个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1234文化的形式意识形态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部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

文化的作用

(精神力量)文化对国家的影响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塑造人生(三个方面)综合探究:文化竞争力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倍受关注,其中科技、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是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武器。1.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什么怎么办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 承与发展文化 传播文化多样性文化 传播1.含义 2.表现: 3.世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为什么具有共性和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b 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p29) 文化遗产:(地位与作用、保护) :1.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途径(三个重要途径+其它) 3.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的含义和发展阶段;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形式(五种)、作用p374.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对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欢迎、主动推动)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3.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两面性)以及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含义、辩证关系、要求)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 的途径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4.文化创新的意义: 5.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和而不同、以我为主) 4.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作用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辉煌历程:萌芽、雏形、统一、全盛、延续、衰微 2.见证(汉字、史书典藉)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含义、意义)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时间、原因 5.中华文化的复兴:救亡图存;中共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续写壮丽1.  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2.民族精神的内涵:①核心:爱国主义②团结统一: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③爱好和平:④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⑤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3.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大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六大精神。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弘扬和培育的统一 4.为何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激荡之势…重要任务 重要性:三个方面) 5.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点: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主体: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主要途径: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基本 1234特征1.独特性:①中华文学艺术:特点、作用②中国科学技术: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特点、意义 2.区域性:①原因 ②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3.民族性: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进文化生活发 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及对策 3.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原因、大众文化的含义、)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表现、存在的原因及对待它们的政策 5.对待落后和腐朽文化采取的措施:国家: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因为,在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下,落后文化会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腐朽文化往往变换新的形式加以蔓延,所以作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社会:要奏响主旋律,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作用、地位、及文化建设的内容。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中国先进文化的探索(结论是什么、转折点是什么)②先进文化的含义:③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基本内容: ②地位③基本要求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求 、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根本目标 ②根本任务 ③怎样建设(第一,大力发展教育教学文化事业;第二,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第四,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第五,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文化发展的中环节(思想道德建设)1.地位及原因 2.内容: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地位、意义 4.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途径: 5.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6.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点)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574.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