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民法典考点】高考政治考点复习我国的选举制度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学习要求:了解高考考点
1我国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4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知识梳理:1我国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1)选举方式分类:选民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候选人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举方式选择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条件来决定.。
(3)我国选举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这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
易混易错点拨:
  ⑴我国实行差额选举和间接选举。
⑵间接选举优越于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优越于等额选举。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⑴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⑵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_制度、
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__制度。
易混易错点拨:
  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高考题热身:
⑴(XX广东卷11)近年来,国内网站纷纷开设“两会直通车”、“网上大会堂”等论坛,网民热论国是。这表明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⑵(XX上海a组卷2)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d.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⑶(XX海南卷10)某市人民代表大会经多年探索,创立了人民代表接待站和专职的人民代表联络员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人大代表车现场听取民众反映情况。这一制度创新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    ②公民的政治表达渠道不断拓宽
    ③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⑧④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_______、_______的重要环节。识记:“四个有利于”
4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⑴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什么?它属于什么性质的机构?
⑵我国实行村(居)民自治有什么意义?
易混易错点拨: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高考题热身:
⑸(XX广东卷29)某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
    a.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b.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1234
    c.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
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⑴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监督权有哪些?
⑵我国公民通过哪些合法渠道实行民主监督?
⑶我国公民怎样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⑷公民怎么才能做到有序地政治参与?(综合探究)
高考题热身:
(XX年高考政治广东卷)15.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发布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a.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b.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决策的工作态度
c.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XX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XX山东卷1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这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③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④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热点追踪
【热点材料】
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去的显著成就。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题,组成了研究学习小组。改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从XX年9月到XX年2月,山东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参选率高达94.6%。
巩固训练:1、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三不选”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2、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a.选举方式的选择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b.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c.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d.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的制约
3、国家提出,政府机关要实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1234
a知情权     b决策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4、XX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已经三审的物权法草案,并向社会公布并广泛征求意见().
①有利于让所有公民意志得到充分体现  ②有利于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立法权,培养和强化公众的法律意识  ③有利于增强立法工作透明度,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  ④体现了立法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一些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都通过“民主恳谈会”的方式,征询群众的意见,这种形式已经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6、上题材料中,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民主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7、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于XX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了立法听证会,举行听证会有利于()
①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②增强市民的主人翁责任感  
③从根本上防止腐败滋生        ④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④
8、最近有些地方在干部考察中由“公示制”改为“预告制”。由“公示制”改为“预告制”将有利于()
  a.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d.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9、在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有()
a.集市    b.街道建筑公司    c.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d.村务公开

10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的村委会干部直接选举,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表明()
  a我国具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特色
  c.我国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  
d.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11、下列有关村民自治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村民可以直接投票选举村干部   ②制定的村民自制章程和村规民约只要对村民有利就可以理解     ③村委会主任由乡镇政府任命  1234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都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我国村委会选举经历了一个从委任制到选举制、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择的转变过程,实现了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这反映出()
①我国的基层民主逐步走向规范    ②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已基本实现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程度最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课 后 作 业 题源:
 

问 题 统 计 与 分 析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569.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