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可以编论据吗_议论文、议论性散文论据编写训练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以下文段是翻译课文《报任安书》相关文段并稍作改写而成的,阅读后按要求做练习题;

古时候,富贵而湮没不闻的人不可胜记。只有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写成了《周易》;仲尼受困顿而引述典章,编辑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就写成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就有了《国语》;孙子膝盖被剜,就编了兵法书;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吕览》才流传于世间;韩非子被囚禁于秦国,《说难》、《孤愤》才折服了秦王。这些人都是思想上有解不开的苦闷,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后人了解他们的抱负。

【训练要求】

摹仿上面文段中一个或几个事例的写法,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三个事例,使这些事例能够论证横线前面所提出的观点。

古今中外,有志向而无恒心者不可胜数,只有不为困难所击败的人,才能持之以恒地为理想而奋斗,取得卓越的成就。霍金被病魔缠身而研究物理学,写成了《时间简史》;罗斯福因病致残却连任总统,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邰丽华等耳朵失聪,却有“千手观音”震撼全球;                 ,                 ;                ,                   ;                           ,                                                       。这些人的事例都雄辩地证明了有志向而有恒心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去获得巨大的成功。

二、我们在高中学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文章句子骈散结合,文采飞扬,初学议论性散文者可以抽取并组合文章部分材料,摹仿文章某些句式,编写论据来论证一个观点。

【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1234(选自课文《伶官传序》)

以下文段,是压缩并改写所引文段而成的:

想当年,庄宗牢记其父遗训,系燕父子之身,函梁君臣之首,报了三仇,大功告成,意气洋洋,何等威风!待天下已定,被困于伶人,终因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何等惨烈!真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训练要求】

学习范例做法,从以下文段抽取部分材料,并参考全文内容,编写论据证明一个论点。编写时要适当运用大致成对偶或排比的句子,使文段整散结合而有文采。字数在100字左右。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三、以“读书”为论题,做以下练习。

⑴参考范例,以“当xxx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写两个句子。每句不超过40个字,所写的句子要首尾呼应,又要与例句句式相似。

【范例】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雪莱说“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麽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的时候,我懂得了为什么要磨炼自己。当莎士比亚说“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把他们从人们的心里驱逐出去”的时候。我懂得了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⑵自己写一段话来论证读书的好处。文段中要引用诗文并加以议论,句式不限,字数不超过300字。

 【答案示例】

⑵读书如与先贤圣哲促膝谈心。陷入困境、灰心丧气时,你走进书的王国,洒脱豪放的李白会告诉你“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生“位卑未敢忘国忧”的陆游为你高声吟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为争名夺利而烦心时,你漫步书的乐园。范仲淹会用“不已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箴言让你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读书,使你坚强,使你豁达,使你忘忧,使你无私。   俄国教育学家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让我们走进书的社会吧,那里香气四溢,良师满座,益友如云。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而后按照要求做练习。

是的,顽强拼搏,是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靠顽强拼搏,科学家陈景润推出“陈氏定理”,誉满全球;中国女排十七年后梦圆雅典,再夺金牌;中国神五、神六宇宙飞船一飞冲天,震惊世界!1234

要求:

参考以上文段划线部分,以“什么人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写法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三个事例,事例的字数可以与文段略有不同。

靠顽强拼搏,                 ,                    ;                 ,                       ;                       ,                             。

五、以“爱国”为论题,按照以下各题的要求编写论据证明论点。

⑴阅读下面两首文天祥的诗,而后按照要求完成论据编写的练习: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求】

根据以上两首诗或者你所学过的文天祥其它诗文的内容,参考范例的写法,分别在下面每条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四字短语,把句子补充完成,使句子与其前面一句共同论证一个观点。四字短语的结构不限。

【范例】

为了国家的安危,诸葛亮临危受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零丁惶恐,心如磁针,直指南方。

【练习】

为了国家的安危,诸葛亮临危受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        ,        ,

    。

【答案示例】

①          北海飘零,出生入死,丹心可鉴。

②          随风漂泊,视死如归,丹心报国。

 ⑵【要求】

按照“排比略写三个人物事例+议论小结,点明观点”的写法,论证关于爱国的观点。排比句的句数和结构要与范例相同,字数可以与范例不同。

【范例】

蔺相如义正词严,秦廷上怒斥秦王,令完璧终归赵国;晏子唇枪舌剑,楚国中巧对楚王,使楚王自讨其辱;樊哙人微言重,鸿门下严责项王,让霸王无以言对。这些人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都用满腔热血凝聚忠诚之言,维护伟大人格和国格。

 【答案示例】

谭嗣同以身明志,刑场上吟哦长啸,令维新思想远扬;闻一多拍案而起,会场上怒斥特务,使反动派哑口无言;方志敏一生清贫,监狱中书写情怀,让浩气长存人寰。这些人无论从戎还是从文,都用一腔热血撒向神州,催发自由民主之花!

【说明】

范例中每个事例的句式:

人名+四字熟语,方位名词+动词短语,使令式动词+……(兼语句)1234

⑶要求:按照“几个短句描写+几句叙述+议论小结,点明观点。”的形式,扩写诗词,作为议论性散文的论据,可以扩写短诗或者小令,也可以只扩写诗词片段。

    【范例】

诗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扩写:

一头银发,满脸悲愤。病榻上,强睁倦眼,环顾子孙,临终示教:死去原知万事皆空,惟有悲痛不见九州大同,等待王师北上平定中原之日,家祭勿忘告慰乃父。

行将就木,万事皆休,唯爱国之心常在。何等执着,何等深沉,何等热烈而真挚!

斯人已去,绝唱传响,声震寰宇,气吞山河!

 【练习题】 

诗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扩写:

 【答案示例】

荒村夜半,小屋如船,风雨飘摇。一个老者,僵卧病榻。听着风声雨声,夜不成寐。仿佛间,只见金戈铁马,踏破万里冰河,为国守边……突然梦醒,但悲空怀壮志,何路请缨?于是挥毫疾书,让忧思化作星辰,永志人间:

到老仍思报国,没齿不忘国忧!

这,就是陆游用他的灿烂诗篇,告诉我们的真理。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350.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