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理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指说明性的)中,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都属于这一类句子。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譬如孙犁《荷花淀》写坐在地上编席子的女人见到丈夫回来后的种种无常言行,便问道:“怎么了,你?”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其中蕴含的情感比“你怎么了?”要丰富得多,自然是重要的句子。又如鲁迅《祝福》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以及家家户户忙碌于“恭请福神”的情景,然后写道:“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概括说出浓重的封建思想统治了的鲁镇是一个封闭的小镇,这里的人们保守、迷信,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这个环境厌恶的心理。这又同祥林嫂的命运和“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密切相关,因此它也是重要句子。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例1: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评价马克思伟大人格的一句,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应从“私敌”和“敌人”这两个词入手。“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而形成的敌人;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么句中的“敌人”就是公敌。依据上文,所谓公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这样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2: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123456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本例画线句子是一个复杂单句,主语是“伟人”,即托尔斯泰,谓语是“埋葬”,而“就像……被人”是四个状语。据此可知,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托尔斯泰逝世了。而有的同学理解该句是却在定语和状语上纠缠,而终于没有搞清其主要意思。
这种方法在社科文、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中用得最多,也行之有效。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譬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七段首句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许多同学都觉得无法回答。其实其前文是评述马克思在科学上的贡献及其对其他科学家在科研成果上的关注,其后文是评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再依句“因为”和“首先”可知,这句话是说明马克思为什么重视科学研究。于是本句的意思是:马克思重视科学研究是为了用科学来推动革命实践。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鉴赏”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三、理解句子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不要人为地“拔高”
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句往上加。如例2所举《世间最美的坟墓》中那一句,有人解释为“表明托尔斯泰与底层民众融为一体”,就是一个典型的“拔高”式的理解。
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不过,这种情况在高考中涉及的机会极少,这里便不再举例阐述了。
四、典型试题分析
1.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这是XX年全国卷一第23题,原文请看第30讲的“典型试题分析”栏。
孤立地看,“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可以有多种理解,但放在原文中就不一样了。第五段写道:“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即保持自己的“隐秘”。句中的“马群”与“人”作比较,“放牧的马群”没有“一个人”可言,没有“门”可言,即没有“隐秘”可言,也没有感情可言。因此该句应这样理解:人是有思想感情的,人需要有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这样的答案实际是从分析表达意图入手而形成的。
第(2)小题这句话是第七段的首句,它紧承第六段而来,并引出后面的两句话。第六段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而“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该句后文又说“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请留心这里的“不断”二字,而该句本身又有“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的判断,因此本题的答案只能是“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123456
换个角度说,“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是一个单句,其主干是“开门和关是(生命)一部分”而“开门”是一个新的开始,“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再加进“生命之严峻流动”的意思,可以答成“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了人生”。
第(3)小题则比较容易,因为该句后面有“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膊的别一个入口是不存的”这样一句阐释性的话。组织本小题的答案时要注意原句说的是“一扇门的关闭”是一个过程终结,而不是人生的终结。
本小题的答案是: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五、练习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美哉,书卷气
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方不至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他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而我们读书,常常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很少深入挖掘,摄取营养。
关于读书,爱默生如是说:“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颗绕书本旋转的卫星,不要做思想的鹦鹉。”有的名著年轻时读过,需要重读,用大半生的阅历去读,用睿智和从容去读,去读出人生况味,读出真知灼见,这不正是对人生之旅的扩展和丰富吗?
读书大可随缘。我读书并不拘泥于某一类书,往往碰到什么就读什么。友人赠我一套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置诸案头。翻读起来,立即被那种语淡意深的风格所吸引,便一读再读。有一次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芥子园画谱》初集,看得很有兴味,于是多方寻求,得到二集、三集……
女诗人索德格朗言辞恳切:“人呵,别积聚使你沧为乞丐的财富;给你们的孩子一点人类眼睛从未见过的美吧,给你们的孩子以推开天堂之门的力量。”
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
(有删改)
注:卢浮宫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最大博物馆。
1.联系全文看,“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2.“别积聚使你沦为乞丐的财富”这一句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123456
3.本文结尾一句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这句话含意丰富,请写出两点。
答:(1)                                                         
(2)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紧扣题意概述有书卷气的好处。这“书卷气”是指通过读书养成的读书人
       特有的风格和气质。
 b.大学者熊十力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这是因为《儒林外史》像一面镜子,让
       他进一步认识了自我。
 c.文中引述王冶秋先生多次读《阿q正传》的不同体会,表明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
       自我,并优化人生。
 d.“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一句领起第二、三两段,从本质上揭
       示了读书的重要作用。
 e.“读书大可随缘”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一个观点,意在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读者,
       读书不必选择,书都可以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谈生命(节选)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般有力的洪涛,向海奔注,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峭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细细的平沙,看见了夹岸的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裴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123456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的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摘自《青年文摘》XX年第3期)
1.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事实实上已经作出回答。作者认为生命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回答。
答:                                                                          
                                                                             
2.“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3.文章结尾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为什么在快乐和痛苦中都要感谢生命?
答:答:                                                                           123456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树,意在展示生命前进和成长的过程。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一句,形象地表现经过奋斗的人
       在回顾生命历程时平和宁静的心境,也透出几分惆怅。”
 c.“我不敢说未来,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反复出现,意在强调,人根本没有来生,
       应该抓住今生,不断奋斗。
 d.第二段末句连续使用四个“再”字,重现了“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
       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e.本文的写作意图是: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附:答案及简析
(一)
1.要让书为扩展和丰富自己的人生服务,而不要成为书本的奴隶。(作者是在阐述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性时引受默生的话的,该句的后一分句从反面作了说明。引用后作者还有评说)
2.只积聚物质财富而不读书会使人精神贫乏。(“沦为乞丐”是比喻性说法;要注意分号后一句话)
3.(1)精神财富使人弃实而自豪;(2)希望人们多读一点书,多一点书卷气。(“头抬得高高的”表明精神充实而自豪;卢浮宫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的象征,分句间是因果关系。末段与开头相照应,隐含着“希望”之意)
4.c、e(“优化人生”是在下一段阐述的;“不必选择”以下不合文意。随缘,有随机之意。 作者说的是“不拘泥于某一类书”)
(二)
1.生命来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前进,去争取成功的过程。(应根据两个比喻的具体内容联想到人生作概括)
2.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意思对即可)
3.因为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人生特有的快乐和美丽。(文末说“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4.b、c(b项“几分惆怅”无根据;c项“人根本没有来生”之说文中无根据)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304.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