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与自然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沟通的常用手法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培养作文中借景物以传情达意的意识;
2、了解人类与自然沟通的常见手法;
3、培养移情于景、见景生情,景情互生的诗意情怀;
二、教学重点:了解人与自然沟通的常见手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修辞和表现手法,借自然景物以传意达意。
四、教学过程:
言为心声,文学心语。我们走进自然,观赏自然,当心灵与自然产生了共振共鸣,总想把内心的情意表达出来,形诸于文字,于是成句,成段,成篇。
欧阳修曾在《蝶恋花》中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花是会“说话”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自然万物都会说“无声的语言”,所谓“格物致知”,“格”就是推究,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追本溯源,细细推究,就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内涵,这内涵就是他们的“语言”,也就是“格物致知”的“知”。
如果我们要把心灵与自然的共鸣表达出,这就需要途径、方法。下面我们从实例中来发现这种途径、方法。
(一)用修辞手法沟通情与景
1、用起兴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 摘自《回延安》
注:作者阔别故乡XX年,再回延安时写下的作品,表达对延安的深情。
问:第一和第二句有什么关系?
明确:比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课堂练习:
(1)在下面横线处填上一句话,表达出本句的中心。
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 。
(2)从上图中选一景物比兴,表达自己某一思想情意,字数不限。
2、用比喻
例1:爱心是一场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汩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例2: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练一练:仿照前面的句子,运用比喻修辞,再续写一句。
(1)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在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2)以下图中的景物为喻体,造一个比喻句。
3、用拟人
例1: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
例2: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练一练:以拟人手法,描写下面的图景。
2、以表现手法沟通景与情
(1)渲染——原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收到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在写作中,渲染常常是对景物进行突描写、形容,形成一种氛围,以烘托环境中的人物或事件。如:12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这是鲁迅小说《药》的第一句话,渲染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这句虽然字数不很多,却奠定了文章压抑的感情基调,周围事物皆死气沉沉,也可烘托出华老拴心情沉重。
之后还有一句“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的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叫。”其中“黑沉沉”、“灰白”的路和“一只也没叫”,这也使气氛阴森幽暗,基调冷峭深沉,让读者不禁感到压抑。这画龙点睛似的环境描写,很自然的穿插在文章中,确实引人入胜。寥寥几句便烘托出了人物心情,定下了文章感情基调,同时暗示了人物之后要做的事一定有些恐怖,令人紧张。
练一练:认真欣赏下图,如果你在如此环境中将有什么样的心情,然后通过约60字的景物描写,渲染氛围,以突现这种情绪。
(2)象征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下面请读茅盾《白杨礼赞》片断: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练一练:仔细观察下图,展开联想,赋予它象征意义,并从这种象征义出发,对它进行描写。不少于70字。
相关教案
- 2019语文高考一卷答案_2019语文一轮复习学案:选用、变换句式
- 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语文答案|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学案
- 2020海淀期中高三语文微写作_2020届高三语文写作学习指导
- 2020全国语文高考一卷|2020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扩展语句
- 【高考语文满分命题作文】2019届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复习指导
- [2019年浙江数学高考卷答案]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19)文学作品阅读
- [议论文写作技法手抄报]议论文写作实用技法之一个观点叠加论据并列式
-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ppt|病句辨析策略
- [2020届高考语文答案]2020届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
-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文学作品类四年联考题汇编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