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答案]2020届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第二编  第一部分  第五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b.面对一位谦谦君子,我不会展露本性,因为我看不清他温和文雅的外衣下藏着颗怎样的本心。君子是个面具,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c.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d.菏泽牡丹属中原牡丹种群,花色五花八门,花型千变万化。其主要花色为粉、红(含紫红)、紫、蓝、黄、白、黑、绿、复色九大色系。
【解析】 b项“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a项“耸人听闻”指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属不理解成语含义用错。c项“在劫难逃”,迷信地认为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是逃不了的,现指灾祸不可避免,语境不合。d项“五花八门”比喻花样多端,种类繁多。此处用“丰富多彩”比较妥当。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
b.反对克隆技术的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害怕克隆出“本•拉登”式的人物,其实这只是杯弓蛇影。
c.当你养尊处优、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定要居安思危,决不能丧失忧患意识。
d.当年,飓风“卡特里娜”横扫了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不少地区,并给该州带来了迄今为止最惨重的洪水灾害,致使生灵涂炭,不少难民流离失所。
【解析】 a项“行将就木”指人将要死去,不能用于形容落叶。b项“杯弓蛇影”,看见酒杯中所映现的弓的影子而误以为酒杯里有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妄自惊慌。在这里应用“杞人忧天”。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用错对象。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2月20日早晨,江苏省盐城市城西区水源遭酚类化合物污染,数十万市民饮水受到影响。初步查明是取水口上游一家化工厂,胆大妄为,偷排污水所致。
b.一些直线非交通性路网的穿越,使巡视者可以一目了然,从而避免了不安全的隐蔽空间。
c.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
d.上帝和众仙在天上遥望着人间,他们看见一个十七八岁左右的人,风华正茂,但没过多久,这个人就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了。一个神仙于是叹一声,跟上帝说:“人类真是太容易衰老了,刚才那个人还那么年轻,忽然间就老态龙钟了。”
【解析】 c.“龙飞凤舞”是形容词性短语,不能带宾语,句中却带上了“签名”这一宾语,因而使用不当。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霞光。我怀疑自己看见了海市蜃楼,但又觉得还是一片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b.近年来,车祸、矿难、火灾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此起彼伏,这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1234
c.这里经济飞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地处沿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优势。
d.海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所令行禁止的。
【解析】 a项“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不表示看不清楚。b项“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常用来形容声响、浪潮、斗争、势力等。这里既用错了对象,又不合实情。d项“令行禁止”指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不能理解成禁止。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第一次听说要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她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是她当教师的伯父亲口讲的,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d.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沉闷下来了。
【解析】  a项“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b项“车水马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断;c项“言之凿凿”形容说话非常确定,故三个词语均与语境相合;d项“哑然失笑”意为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而句中要表达的是“沉寂、静默”之意,故不当。
【答案】 d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李云龙独特的战术指挥下,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全军覆灭。接着李云龙会同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闯进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旅进旅退,沉重地打击了日军。
b.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c.辽宁队不甘心被横扫,昨晚该队孤注一掷,绝地反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回击了对手。“赛前辽宁队并不被人看好,不过我们兑现了赛前的诺言。”赛后主教练如是说。
d.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风生的人。
【解析】 a项“旅进旅退”,指跟大家同进同退,形容自己没有什么主张,随别人行动或随众从俗。c项“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此处应用“破釜沉舟”。d项“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不合语境。此处应用“谈笑自若”。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有关崔永元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的报道,内容翔实,平铺直叙,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广泛好评。
b.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c.恐怖分子滥杀无辜,危害平民,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d.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解析】 “罪不容诛”是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a项“平铺直叙”指文章平淡无奇,只按次序简单叙述,与上文“内容翔实”和下文“广泛好评”都不搭配。b项“相提并论”指把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或两个人放在一起议论,并不强调时间上的差别,此句应用“同日而语”,它往往用于时间上的差别。d项“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它既与“初春”相矛盾,也不能修饰“氛围”。1234
【答案】 c
 
8.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
b.那些可恶的小偷,为了实现自己不劳而获的目的,成天绞尽脑汁,甚至达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
c.刘翔在赫尔辛基世锦赛上离冠军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不练好“内功”,不保持清醒头脑,最后那几步更不好走,因为行百里者半九十。
d.xx先是搞“xx”,后又卷入经济丑闻,最终人心向背,自己身陷囹圄。
【解析】  a项“信手拈来”虽然是动词性短语,但是它不能带宾语,在句中却带上了宾语“前人的成果”,因而使用不当。b项“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含褒义。用错了对象。d项“人心向背”指人民大众所拥护或反对的,不能只理解为人民反对。
【答案】 c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XX年一开始,旱灾、火灾,还有矿难接连发生,这都在警告我们只有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b.而dna序列的差异,将有助于人类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对号入座。
c.胡老板搞装潢发了财,就目中无人起来,待人接物总是侧目而视,不屑一顾的样子。
d.听到国家男足到欧洲拉练的消息,球迷们精神振奋,希望男足在这次征战中,球技战术能够略胜一筹。
【解析】  b项“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c项“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喻害怕、畏惧、愤恨”,但句中“目中无人”“不屑一顾”是指“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的意思,前后造成了矛盾。d项“略胜一筹”形容两下相比较,稍强一点。
【答案】 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盗版是把双刃剑,在墨西哥著名的特比多区跳蚤市场里,视听产品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给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人望而却步。
b.在《幻城》和它的作者已经被炒得甚嚣尘上的时候,再来谈论就难免有些狗尾续貂的尴尬。
c.中国计划于XX年以无人探测器登月。无巧不成书,不久前,美国总统布什也宣布了美国的登月计划。
d.下半场,釜底抽薪的曼城队突然发威,迪斯丁•博断威尔特和菲利浦斯各进一球,将比分扳平。
【解析】 a项“双刃剑”指事物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而句中只说了一个方面。b项“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c项“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d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用在此处不当,宜改用“背水一战”。
【答案】 c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习惯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今年春节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移动公司一小时发送了一千万条贺岁短信
b.道理明摆着,倘若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吊胃口”,经常停你的水,有你好看的。
c.一位农民举着刚刚换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说:“我们终于吃了‘定心丸’。”
d.面对一个个“豆腐渣”工程的无辜牺牲者,面对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1234
【解析】 b.“吊胃口”指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句中含有暗中报复人、刁难人之意。应改为“穿小鞋”。
【答案】 b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们对自己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状态很满足。
b.在南极,最困难的是上厕所,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在那里可是极严肃的问题。
c.有些领导干部对上级的意见,满足于照抄、照搬,不敢越雷池一步。
d.一个领导如果不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就很难明辨是非,搞好干群关系。
【解析】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事物用得得当则有利,用得不当则有危险。此语意应改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答案】 d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别说这事办不成,即使办得成,老天爷不帮忙,继续干旱下去,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解析】 a项“不情之请”是一个自谦之词;c项“巧夺天工”指人工胜过自然,而“石林”本身就是自然;d项“师心自用”是指只相信自己,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答案】 b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b.俗话说“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经过历次抗灾救灾的考验,人们更了解和敬佩我们的军队、武警和消防官兵了。
c.退休后,爷爷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心态,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d.两国只要有诚意,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和平解决两国问题。
【解析】 “是可忍,孰不可忍”指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决不能容忍。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答案】 a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带兵打仗,要针对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破敌之策,只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无法克敌制胜。
b.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了惊心动魄的画面:电力工人爬上数十米高的结满冰的铁塔,手持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电线上的冰砣。
c.除个别受灾严重的景区外,全国其他地方的旅游部门推陈出新了许多短途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丰富春节期间的旅游市场。 
d.如今是几百年难逢的太平盛世,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无所事事,那不要怨别人,只怪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用心,不够专一。
【解析】 b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a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此处与语境不合。c项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该成语不能带宾语。d项无所事事:指闲着什么事都不干。此处应用“无所作为”或“一事无成”。
【答案】 b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15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