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学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二)
                           课前预习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跻(jī)身    敷(fū)衍     媲(pì)美     饿殍(piǎo)遍野
b.娉(pīng)婷   寒碜(chen) 谙(ān)熟     提纲挈(xié)领
c.震慑(shè)   服膺(yīng) 鞭挞(tà)     踽踽(yǔ)独行
d.炫(xuàn)耀   逮(děi)捕 缜(zhěn)密  栉(zhì)风沐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互相推诿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
b.脉搏   不可思议   不揣冒昧   进退维谷
c.焦燥   草菅人命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
d.怠慢   未雨绸缪   察颜观色   沽名钓誉
3、名言名句默写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3)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6)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8)感我此言良久立,________________。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案
[例4] (XX•辽宁高考)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①________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②_______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③_______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④________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⑤________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解析: ①因为 ②如果 ③而 ④却 ⑤但是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后的内容和上文构成倒置的因果关系,所以此处应填“因为”;②所在句的内容和下文构成假设关系,句中应填“如果”;③中的上下文是顺承关系,中间应填“而”;④前后内容构成转折,应填“却”;⑤上下句也是转折关系,应填“但是”。
[借题发挥]  掌握虚词基本用法,攻克虚词搭配难关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是对我们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情况的考查,同时也是对我们理解能力的考查。切实掌握常见常考虚词的基本用法,掌握虚词之间基本的搭配方式,再在训练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语感。有了这些作基础,具体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读懂句子的意思,理顺句子存在的逻辑关系,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理解特定的语境,就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12345678
[例5] (XX•山东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解析: ①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根据语境,选“感触”。②依托:依靠。依附:附着;依赖,从属。根据语境,此处应选“依托”。③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满意,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免不了,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答案: c 
[例6] (XX•北京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解析: 遏制:控制,制止,对象多是情绪、事态或某种力量。遏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此处应用“遏制”。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句中需要维持的是“不混乱”的情况,因此应用“秩序”。“擅长”和“善于”两者含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区别,“擅长”可不带宾语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而“善于”则不行;此处用“擅长”“善于”均可。
答案: b 
[例7] (XX•江西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工夫,________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___受损。
a.国是 况且 荣誉        b.国事 何况 名誉
c.国是 何况 名誉        d.国事 况且 荣誉
解析: 国事:国家大事;如,关心国事。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①句应用“国是”。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②句应用“何况”。名誉:名声。如,爱惜名誉。荣誉:光荣的名誉。如,荣誉感、荣誉称号。③句应用“名誉”。12345678
答案: c
二、【知识储备】同音词辨析歌诀
请在横线上填写与词义对应的同音字。
1.行动踪迹用行迹    举动神色用形迹    2.特辑专刊为专辑   某一内容为专集   
3.宽裕充足用富裕    足够剩余用富余    4.文字改动用窜改   卑劣手段用簒改
5.结存余额用结余    节约剩余用节余    6.定时功用用时效   实际效果用实效   
7.开阔通达用豁然    迅速突然用霍然    8.具体路程用里程   经历过程用历程 
9.主观一定用决不    严正坚决用绝不    10.包括含有用包含   宽容原谅用包涵   
11.远大志向用抱负    反击别人用报复    12.突然发作用暴发   猛然破裂用爆发    
13.事物形态用形式    现状趋势用形势    14.不忍舍弃用留恋   不忍离去用流连    
15.中途停止用中止    结束停止用终止    16.暗中等待用伺机   等待机会用俟机    
17.演变过程用衍化    演变结果用演化    18.强光照耀用炫目    眼花迷惑用眩目    
19.形状面目用原形    事物类型用原型    20.伤心苦恼用悲痛    极度悲哀用悲恸
21.抽象事物用树立    物体垂直用竖立    22.恳切希望用祈求    向人讨取用乞求
23.体会品尝用品味    质量档次用品位    24.模糊月暗用朦胧    刚刚睡醒用蒙眬
25.要求应该用需要    一定要有用须要    26.立即马上用即时    赶上适合用及时
27.嫌疑消释用涣然    光彩一新用焕然    28.装饰假扮用化装    容貌美丽用化妆
29.认识表面用肤浅    空虚无基用浮浅    30.尽力阻止用遏止    压制控制用遏制
31.物留后代用留传    事迹传播用流传    32.道理道义用大义    意思疏忽用大意
33熟练掌握用熟习    认识了解用熟悉    34.默默无言用默然    心不在意用漠然
35.时空靠近用临近   位置接近用邻近     36.茂盛辽阔用莽莽    边际不清用茫茫    
37.赶走除掉用驱除   疾病迷信用祛除     38.减少至无用消失    抽象事物用消逝    
39.案情调查用查访   观察细看用察访     40.用尽心思叫悉心    用心细密叫细心     12345678
41.高远空旷用辽阔   空间宽广用辽阔     42.冤屈难过用委屈    曲折忍让用委曲   
43.国家事情用国事  方针大计用国是      44.两方相连用沟通    暗中勾结用勾通   
45.特征记号用标志  风度美丽用标致      46.法律治理用法治    法律制度用法制   
47.意外损失用事故  圆滑处世用世故      48.到处寻找用搜集    聚集一起用收集   
49.总共计算用合计  审核计算用核计      50.事物性质用界限    边界分开用界线    
51.变化迅猛用急剧   非常急速用急遽     52.统辖率领用统率    全军首领用统帅    
53.借故拒绝用推托  推卸摆脱用推脱    54.受阻不前用停滞    不再进行用停止    
55.顾忌不说用隐讳  含混不清用隐晦     56.直截了当用简截    简明扼要用简洁    
57.定时为界用截至  到期为止用截止     58.本领能耐用功夫    花了时间用工夫    
59.同意提议用附议  再次讨论用复议     60.开始使用叫启用   重新任用叫起用    
61.沿袭采用叫袭用   经常使用叫习用    62.长期历年用常年   一年四季用长年   
63.尝试办理用试行   付诸执行用施行   64.大政方针用制定   具体条文用制订   
65.位置姿势用变换   抽象无序用变幻   66.造成后果用以致   延伸扩大用以至   
67.陈述意愿用反映   引起反响用反应   68.支配管辖用权力     享受权益用权利   
69.超过限度用过度   由此及彼用过渡   70.启发感悟用启示    公开声明用启事  
 71.学问程度用学力  学习经历用学历   72.违背触犯用违犯   反向行动用违反   
73.衡量检查用考查   实地观察用考察   74.原来意图用本意    本来意义用本义   
75.行使权力用自治   克制自己用自制   76.报告到来用报到     新闻宣传用报道   
77.为出主意用指使   命人做事用支使    
【名师指导】
(二)从用法方面辨析
6.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12345678
如: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
    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对人时,用于一般人。
    再如:[例1]中的b项“古稀”一词也应属于对象用错,它指人七十岁,不能用于80多岁的人。值得重视的是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选择时忽视这方面就会出现错误。如:请判断下句中加点的词的运用是否正确:
    这家酒店刚开业,服务质量肯定不错。我们今天就光顾它。
   “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使用对象错误,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用于对方,而不能用于自己。
类似的词还有:“惠存”(敬词,请别人保存,而不是“我”或“我们”保存),斧正(请别人改文章,而不是“我”改。如“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文章中有几处不通的语句,我斗胆加以斧正”中的“斧正”就用错了),“垂询”(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而不是自己去问别人如“你寄来的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明白,特写新信垂询”中的“垂询”用错了),“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别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的敬辞,如“我的一首小诗在《诗刊》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中的“雅正”就用对了),“惠临”(请对方到自己这里,如:目前惠临,失迎为歉),“惠顾”(请别人光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光临”(称宾客来到,如“敬请光临”)等等。可见,这些词语所应用的对象是很有讲究的。关于谦敬辞的问题,在后面的“语言表达得体”中还会重点讲解。
7.看成分搭配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再如[例2]中的b项“故里”与“修复”不搭配。如[例6]中的“遏制”和“遏止”,前者的搭配对象多是情绪、事态或某种力量,后者的搭配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根据语境应选“遏制”。
8.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例如“启示”与“启事”,“启示”是启发的意思,作动词时,可做谓语;作名词时,可做主语或宾语。“启事”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属名词,做主语或宾语。
如: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品位 品味)的作品来的。
  “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词。因此这里应选“品位”。
9.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 如:参加舟曲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 胜利)归来。12345678
“凯旋”是“胜利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所以只能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悬殊”是“差别很大”之义,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等。
10.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如:“捉摸”和“琢磨”,前者习惯上用于否定句,后者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再如[例1]中a项的“释怀”一词,当然用在句中是由于意义不当而错误,这个词的习惯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中,一般都说“无法释怀”“难以释怀”。
(三)从色彩方面辨析
11.看感情色彩
    词的色彩,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从词的感情色彩看,有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如:“成果”为褒义词,“结果”为中性词,“后果”为贬义词。区分实词从感情色彩入手,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如如: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该句中的加点词语就因不辨褒贬而用错了对象。“凶猛”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多含贬义,不应用来修饰“猎人”。此句中两词的位置应对调
12.看语体风格
    词的色彩,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叫语体色彩。如:“寿辰”带有庄重尊敬的感情,“生日”则是一般的用语,一般用语指口头和书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语。“吓唬”一般用于口语,“恐吓”则用于书面语。“可以”是一般用语,“准予”则是特殊用语,多用于公文。“脑袋”是口语用语,“头部”则多用于司法文书等。
如:陵墓——坟 富态——胖 兹——现在 马铃薯——土豆 苍穹——天空
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临场技巧】
【弄清语境】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是浑然一体的。所谓“词不离句”就是这个道理。
例: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________(截止/ 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截止”是指到某期限停止,期限后的情况不予考虑;“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时间后的事以后再说。从句子语境看,只统计到一定的时间的进度,建设将来还会继续进行,因此选“截至”。
【辨别词义】
    高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辨析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关键。做题时我们要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
    例如:很多耳聋出现,都跟________(乱用/ 滥用)抗生素有关。
    辨析两词的相异语素:“乱”为“胡乱”之意;“滥”是“过度,没有限制”的意思。例句中耳聋是由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所以应用“滥用”。“滥用”指“无限制地使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12345678
【筛选排除】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尤其是那些同义词,根本无法从词义上加以辨析,这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谓排除法,就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以至选出正确答案。
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______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②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________,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③这家医药公司________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三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a.审定 许诺 跃居   b.审订 承诺 跻身
    c.审订 许诺 跻身      d.审定 承诺 跃居
“审定”意为“审查决定”,“审订”意为“审查修订”,句①中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应该是修订过了,只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决定,所以用“审定”,b、c两项可以排除。“许诺”、“承诺”都有“应允、答应、应承”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前者轻后者重,句②中“郑重立下誓言”,应该用“承诺”。即便是弄不清“跻身”与“跃居”的区别,甚至不用考虑句③该选哪个词,我们用排除法就得出了正确答案为d。
【迁移应用】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而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通过另造句子的方法来进行比照辨别,区分出异同,选出正确项。
例:他________(犹豫/迟疑)不决,伫立在风中,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子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都搭配正确。到底选哪一个,只有放到具体语境中体味其差异。“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可以看出“迟疑”常就行动而言,“犹豫”常就态度而言,因此应选“犹豫”
课后拓展案
1.(XX•南宁调研)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面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xx总理10月3日在希腊议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欧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双方在互为发展的进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一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2.(XX•揭阳摸底)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吴冠中的画是中西融合的成功范例。他的《长江三峡》和《大巴山中》等作品,把油彩和水墨处理得天衣无缝,既有油画的品性,又有国画的气色。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类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12345678
c.庞龙等人的一夜成名刺激了网络歌手。顿时歌坛泥沙俱下,有的网络歌曲低俗不堪,有的废话连篇,有的语无伦次,有的淫言秽语。
d.从贪官的人生轨迹中可以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种类似的堕落“模式”:最初的私欲膨胀,中途利令智昏而贪赃枉法,最后“回归”难求。
3.(XX•聊城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人要是有一颗像草木一样“不怨寒暑移”的心,就不会抱怨天气变化、寒暑交替,遇事就会处变不惊,安之若素。
b.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了一场特大火灾,一座装修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c.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d.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4.(XX•贵阳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1月27日,随着山大正式通过官方公告确认加入“XX年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考”,两大自主招生联考联盟也相继颁布招考时间安排。
b.朝韩炮击事件恶化了朝鲜半岛的安全态势。目前,两国边境数千门大炮对峙,前方局势紧张,双方摆足了枕戈待旦的架势。
c.政府拆迁凭借的是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而各省据此条例制定了拆迁细则,上下其手,强化了政府在私产权让渡上的强势地位。
d.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不耻,但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进入高三以来,张三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c.名人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不仅内容空洞,而且错别字也连篇累牍,简直让人倒胃口。
d.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李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加油。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14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