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q正传》的理解]《阿Q正传》中的心理描写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罗国中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主题的艺术手段。在记人类的写作中心理描写如果用得好,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深刻、完整,更为感人。《阿Q正传》之所以能给人以深深震撼,就是因为大量的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方法。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断。
1、直接刻划人物心理活动。常用标志性词语 “想”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告诉给大家。如:阿Q避讳他的癞疮疤,常被闲人戏耍,闲人不但故意犯讳,还揪住他的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阿Q实际上失败了,他又不愿意接受,于是他“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于阿Q的脑海之中,当上老子也就找到了低自己一等的对象,阿Q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阿Q本来“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怕,而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也神情慌张,于是阿Q对革命神往起来了。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革命是什么?阿Q不明白。小农意识的保守狭隘排斥异端,使阿Q怕革命,希望暂时做稳奴隶;愚“忠”又使他不敢造反,“犯上”是要杀头的。而生存状态迫使他产生报复意识并盲目趋时。可以说这一段文字深刻地刻划了阿Q身上的民族劣根性。
2、通过梦境、幻觉来刻划人物心理活动。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是“觉得”、“仿佛”。如,阿Q在小尼姑那里找到胜利之后,竟酿成了“恋爱的悲剧”,“这一晚,他很不容易合眼,他觉得自己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有点古怪:仿佛比平常滑腻些。” “‘断子绝孙的阿Q!’阿Q的耳朵里又听到这句话。”阿Q身上的“女人经”非常真实的再现了其肮脏的灵魂:一方面,女性是弱者,是玩物;另一方面,女性又是害人的东西,“治家亡家,治国亡国。”阿Q的女人哲学是哪里的,鲁迅先生怕读者不明白,在后面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说明,来源于表面道貌岸然而一肚子的男盗女娼的假道学!写幻觉最精彩的莫过于阿Q的土谷祠畅想。“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阿Q在幻觉中复了仇,得到了金钱、权力、女人,“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可以说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对阿Q的“革命”进行了绝妙的讽刺。这哪里仅仅是阿Q心中的革命,太平天国不也是对天下财产进行一次再分配吗?旧式的农民起义又有多少不是这样呢?
3、通过对话、内心独白刻划人物心理。语言实际是在写人物的心理——折射出一种极不寻常的心理。例如,阿Q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连“光”、“亮”、“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这是一种何其奇特的自尊啊,统治阶级避讳是因为有特权,李世民用了“民”,“民”只好改用“人”;满人因国号“清”,稍不注意,就犯了杀头大罪,阿Q竟无师自通了,可他没有特权啊,因此“总是吃亏”,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你还不配……”。好一句“你还不配”!无法正视现实,盲目的自尊,阿Q表现得还不充分么?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阿Q生计实在成了问题时到尼姑庵的那段文字:“他便赶紧拔起四个萝卜,拧下青叶,兜在大襟里。然而老尼姑已经出来了。‘阿弥陀佛,阿Q,你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阿呀,罪过呵,阿唷,阿弥陀佛!……’‘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且看且走的说。 ‘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他明明在别人园子里,却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这些话是怎样的熟悉呀,“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是吗?阿Q无赖圆滑心理可是历史的的传承啊。赵家遭抢了,“搬了许多好东西,又没有自己的份”,阿Q想到假洋鬼子“可恶”,且“越想越气,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毒毒的点一点头:‘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呵,我总要告一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这一段内心独白把阿Q的革命不过是想分点东西的卑微和谁不让他发财他就要报复谁的阴暗心理刻划得何其淋漓尽致啊。
4、通过动作刻划人物的心理。可怜的阿Q好不容易赢了钱,可一转眼又莫明其妙失去了并“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阿Q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真是绝透了!阿Q“连打”自己,感觉到打的是别人,竟能“睡着了”。精神胜利到了无情虐待自己的地步,麻木到了极其健忘的地步,阿Q是怎样的心理啊!阿Q在破衙门里“看见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也有满头剃得精光像这老头子的,也有将一尺来长的头发披在背后像那假洋鬼子的,都是一脸横肉,怒目而视的看他;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阿Q见官下跪的奴性心理,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阶级愚民的结果,只要见到“有些来历”之人就要下跪不过是习惯成自然罢了,这能强求我们的阿Q吗?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