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神奇的极光 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设想  
1、学生课前做到充分预习,内容要求:
(1)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
(2)研究题目及三个小标题,在未接触正文之前探索、推测文章思路;
(3)接着再进入阅读主题,要学生通读全文,全面考虑,独立筛选全文的主要信息。(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要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的要求,主要时间段动员学生广泛地展开讨论,教师的任务是按照确认范围、辩析选择、重新结合、语言加工的过程给予适时点拨,并用精练的语言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不应简单地指明正误,交出标准答案了事。  
    本文内容不难懂,上述任务完成后学生可能觉得阅读完毕。教师可再出示几道开放型的讨论题,分组研讨,内容方面换一个角度,进行特定条件下有用信息的筛选,旨在使学生理解: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阅读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则可弃之不顾。这也是在实际阅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三、教学难点 和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完整而合理的思维步骤。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摇曳不定                      萦绕                    机理
瞥                            遁辞
三、通过研究标题、小标题,推测总体思路。  
  “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斯真”,我们就题目和三部分的小标题推测一下,文章的总体思路会怎样的;想一想标题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本课标题好懂,学生动动脑筋,可以领悟到作者安排的合理性。同时,学生会急于证实自己预测正确与否,自然使店面的阅读过程充满兴趣,也会给作文构思带来有益的启示。
解释:
结构上:本文用小标题将故事自然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介绍古代中外关于极光的传说以及古时对极光的不同称谓。  
第二部分:极光一瞥:介绍极光的神奇,从极光出现地域、形态特征、各种变化、人们难以描摹等 方面说明。
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从科学角度解释极光的产生原因,并说明极光对人类的影响。
思路:
课文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接着就会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从题目“一瞥”我们可证实是写“所见”。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是恰到好处的。  
四、精读(进一步分析课文,整体把握)
(以下两个教学过程 可安排学生朗读,这是阅读训练的主要环节,约需25分钟。学生独立朗读,筛选总结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虽然本文内容不难,但学生仍难以一下子准确筛选并概括。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步骤参与思考、修改、完善。)
1、课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  
2、你从“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什么?“一瞥”的含义是什么?
3、人们对极光的成因的解释有几个变化阶段?  
明确:
1、第一部分引用了三个神话。一是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表明人们对极光的观察历史悠久,突出它的古老神奇。二是《山海经》中关于“烛龙”的描写,从古文献中找到描写极光的例子,表明古人对极光的一种理解。三是古希腊神话中关于黎明女神的故事,追溯极光一词作为现代科学术语的来历,也突出了故事的浪漫性。
2、“一瞥”的含义是很快地看一眼,由此可知,本部分是从外观角度来描写极光。首先是从太空中观察极光,着眼于整体描写极光;然后是从极光的形态特征给极光分类;再是描写极光的亮度变化;最后说明,即使是生花妙笔也难以描写这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极光。
3、人们对极光的成因的解释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三种不合理的古老解释;而后是20世纪60年代的物理学角度的科学解释;现在则认识到极光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且也是无线电现象等,极光还有许多的谜有待于我们去解开。

五、品读(找出各部分的关键语句,筛选重要信息)
明确:
第一部分中:  
第1段:“突然,在大熊星座中……整个原野。”  
第2段:“人面蛇身……这就是极光。”  
第3段:“在古代,我国……没有来源于拉丁文伊欧斯一词。”  
古人眼中的极光,只能借助神力来说明。但古人对极光的外形、色彩、速度等观察细致,描写清楚。  
第二部分中:  
第4段:第一句。
第5段:“极光的形态特征有……极光芒。”  
第6段:“说到底……已达一百六直余种。”
第7段:第一句。  
极光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无以言尽,尽显神奇。
第三部分中:  
第8段:“直到本世纪60年代……描述。”  
第9段:“形成极光必……缺一不可。”  
第10段:“在极光发生时……造成的。”  
第11段:“极光不仅是……无线电现象。”  
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得以较满意的解释,这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  
直到今天,极光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方向,让后人来解释。科学研究无止境,要创新才有发展。
六、把选出的内容按逻辑顺序排列,组成一段能概括全文重要信息的短文
顺序如下:  
①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在南极区和北极区。这种光的美丽显示,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  
②出现在南半球的叫做南极光,出现在北半球的叫做北极光;南北极光泛称极光。  
③极光的色彩、亮度千变万化,美丽壮观,难以描绘。  
④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为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孤;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慢状的极光慢;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⑤形成极光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⑥第三部分第二段(极光发光原理的说明)。  
(估计出现的问题:学生会做出取舍不当、概括性不强的种种答案。需要加工的句子主要在①④③点。可分成几步,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或具体引导。  
第①点提示:“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下句“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大气现象”,所以把前一单句略去,句式更紧凑,表意更集中。下文还有两个信息点,一是介绍出现地点,一是光的形成原因,语言顺序应如何排列更好呢?当然“成因”与前文联系紧密。  
修改结果:极光是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高空大气现象。它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主要出现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第④③点提示:有些句子在文中生动活泼,描述性强,而作为信息要点的概括却不够精练,如④③句,如何使之更简洁、明晰呢?  
修改结果:④极光形态特征分五种:极光孤、极光带、极光片、极光慢、极光芒。③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棒褪状的磁层。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柬。这种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励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这便是极光。)
七、简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通过形象的描述,通俗的比喻和准确的概括向人们介绍了神奇的极光,使读者对极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形象的描述主要是对极光现象的描述,包括引用神话传说,包括现实观察,增感了文章的感性认识,使文章生动形象,真实可感。
通俗的比喻主要指用电视机的原理来说明极光形成的原因,使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而对极光的本岳、类型、成因、形成条件等,作者则准确的概括进行说明,使读者得到明确的认识。
八、能力转化,给“极光”一词下定义,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明确:
极光是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高空大气现象。它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主要出现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制造成的。  
九、拓展训练: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笔录筛选理由和结果,并指派一人代表全组发言。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当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信息从略。讨论时要求学生解释筛选信息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说法供参考: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他会加倍重视。  
如果从学习写作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湛称“风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十、布置作业 :  
1、 课后完成本文的缩写,字数在300字左右。
2、 完成《梯度学练》的相关练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777.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