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人物形象]阿Q的诞生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1921年11月27日晚,有一位身躯矮胖的年轻人来到了八道湾十一号 ,他敲开了前院一间朝北的房门,迎出门的是刚搬来不到一星期的鲁迅。
这位年轻人就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报人、编辑家孙伏园,时年27岁,原是鲁 迅在山会师范任教时的学生。其时,孙伏园正在北京《晨报》主编副刊。他笑嘻 嘻地对鲁迅说:“先生,我们报纸新添了一个栏目,叫做‘开心话’,每周一次 。您给我们写点东西吧。”孙伏园深知,鲁迅向来同情和乐于帮助青年人,他的 请求不会被拒绝的。鲁迅那时虽然居住条件很差,晚上睡在作通道的屋子里,只 有一扇后窗,连好好写字的地方都没有,但他仍然答应了孙伏园的请求。
写什么呢?这时,鲁迅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打杂的短工,赤背,赤脚,黄辫 子,厚嘴唇,头戴一顶黑色的、半圆形的毡帽,那帽边翻起一寸多高。他有农民 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叫阿D吗?这位阿D对一切 新鲜事物都看不习惯,甚至看到学生们穿黑色袜子都火冒三丈,认为一定是“新 党”。他叫阿Dn吗?这位阿Dn爱跟人打架,但总是吃亏;虽然脸上一块青, 头上一块肿,却骂得很起劲,使围观的人反认为他是胜利者。有次他喝醉了酒, 居然跪在一位娘姨面前,连声哀求:“你给我做老婆!你给我做老婆?”他叫阿 Kuei吗?这位阿Kuei常小偷小摸,并将偷来的东西变卖,有时卖鸡,有 时卖铜火锅,有时卖古砖。辛亥革命时期,杭州光复,绍兴城防空虚。阿Kue i在街上大嚷:“我们的时候来了。到了明天,我们钱也有了,老婆也有了!” 不,还是让主人公叫阿Q吧——鲁迅终于这样决定,因为“Q”这个字母就像阿 Q后脑勺坠着的那条辫子。把阿D、阿Dn、阿Kuei的身影都汇集到阿Q身 上来!
写阿Q干什么?真是为了寻开心吗?当然不是。多年来,鲁迅一直在深刻观 察分析中国社会,竭力探索中国人的灵魂。他感到中国人在默默地生长,萎黄, 枯死,就像压在大石底下的小草一样,已经长达4000年了。他想勾画出这种 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画灵魂,目的是重铸国民的灵 魂。而要重铸民魂,首先需要正视灵魂里的毒气和鬼气。古人云:“知耻者近乎 勇。”好比人体的耻部,暴露出来难免令人羞涩,但人类新的生命不正是在那里 孕育,在那里诞生吗?
在提笔为阿Q作传的时候,鲁迅不禁想起了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写的一本书一 一《中国人气质》。早在留学日本的时候,鲁迅就读到了这本书的日文译文,译 者涩江保,书名被译为《支那人气质》,东京博文馆出版。这本书的作者前后在 中国居留了半个世纪,通过观察,调查,阅读报纸、小悦、民谣、戏剧,他总结 了中国人的一些优点,如节俭、勤劳、生命力强等,但更多的却是剖析中国人气 质中跟现代人性格不协调的部分。比如,他认为“面子”的观念是了解中国人许 多重要性格特征的钥匙,而所谓“面子”则包含有不重事实,只重形式的做戏的 成分。另外,在人际关系中也缺乏诚与爱。例如衙役押送犯人时忘了带脚镣,就 轻易把犯人的手掌钉在大车上;即使在宗教崇拜中也缺乏虔诚,比如捐款修庙, 有的信徒只捐250个铜钱,却在功德簿上记1000个铜钱的帐。鲁迅虽然认 为史密斯对中国人的评价“错误亦多”,他所谈的“中国人气质”也不包括全体 中国人,但他希望中国读者“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 ,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立此存照(三)》)鲁迅在东京时就曾跟友人谈论过三个相联的问题:(一 )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痛恨何 在?他们同意史密斯关于中华民族缺乏诚与爱的看法,认为元、清两代奴于异族 是重要的历史根源。做奴隶的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说诚说爱呢?所以,要改良我 们的民族性唯一的办法就是革命。只有革命才能铲除奴隶根性!
在留日归国之后的岁月里,鲁迅一直在继续开掘中国人的灵魂,思索疗治民 族精神创伤的药方,以期实现他青年时就立定的“立人”的文化纲领。他发现中 国人自命为爱中庸,但在行动上却常常过激,并不中庸。不少中国人不敢或不愿 睁眼看现实,却用“瞒和骗”的手段造出奇妙的逃路。中国人爱说自己爱和平, 其实是爱斗争,自己斗,也爱看别的东西斗,诸如斗鸡、斗牛、斗鹌鹑、斗蟋蟀 、斗画眉,古代还有斗鱼。闲人围着呆看,还借此赌输赢。有些中国人似乎患了 健忘症。健忘,固然可以脱离精神的苦痛,但也因为健忘,往往会重蹈覆辙。比 如做儿媳时受婆婆虐待,做了婆婆照样虐待儿媳;未当官时痛骂官吏,一旦当官 跟前任们并没有什么两样。 就这样,鲁迅在深刻解剖中国国民性的基础上,塑造出了阿Q这样一种超越 时空、超越地域的精神典型。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不幸的。他“真能做”,却没有固定职业,只给人家做短 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没有片瓦寸土,长期寄居在祭祀 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小庙——土谷祠中。他说他原本姓赵,但因太穷,财主赵太爷 认为他不配姓赵,于是他从此就被剥夺了姓氏。他快三十岁了,还是光棍一条。 阔人可以三妻四妾,被视为体面的事情,而他只因跪着向一位小寡妇吴妈求爱, 就被大杠子敲打,不但赔了钱,而且断了生路,只剩下一条万不可再脱的裤子。 阿Q这种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境遇,使鲁迅深感悲哀。
然而身为奴隶的阿Q却不思反抗。他有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 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这种麻木的精神状态,又使鲁迅深感悲愤。阿 Q的性格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简言之,就是用精神 上虚幻的胜利掩饰现实生活中的失败。阿Q炫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得 多啦!”又幻想未来:“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唯独不正视不名一文、连老婆 都娶不起的现实。阿Q明明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却用“总 算被儿子打了”来自宽自解,于是心满意足。他被人抢走了偶尔赌赢的钱,还挨 了一顿乱打,于是自己抽自己两个耳光,似乎打人的是自己,挨打的是别人。这 种自我分裂,自摧自戕的办法,又使他转败为胜,心满意足。在阿Q手中,自轻 自贱也是精神胜利的武器。欺侮他的人在打他之前,让他先说是“人打畜牲”, 以防止他说“儿子打老子”。阿Q只好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 不放么?”他自认为是天下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
最使鲁迅感到痛心的,是阿Q不但忌讳缺点,而且以丑骄人。阿Q头上有癞 疮疤,便忌讳别人悦“癞”,推而广之,连“光”“亮”“灯”“烛”都讳。别 人仍拿他的生理缺陷取笑,阿Q便说:“你还不配……”这时候,阿Q仿佛觉得 他头上有的是一种光荣的标志,并非令人恶心的癞头疮了。鲁迅记得,五四时期 有一位叫林损的文人,写过一首题为《苦——乐——美——丑》的诗,其中有这 样的句子:“乐他们不过,同他们比苦!美他们不过,同他们比丑!”鲁迅认为 ,这种昏乱无赖的思想,能使人无可救药,成为万劫不复的奴隶。不疗治这种精 神状态,中华民族就不可能挣脱奴隶的枷锁。
《阿Q正传》连载了两个多月,鲁迅实在很想收束了,只是担心伏园反对, 便将结尾的第九章“大团圆”藏在心里。可巧,孙伏园外出了,由一位叫何作霖 的先生接替他的编务,鲁迅便在1922年2月12日的《晨报副刊》上刊出了 最后一章。待到3月底孙伏园返回北京,阿Q已经被主张“惩一儆百”的把总抢 毙一个多月了。纵令孙伏园怎样善于催稿,如何笑嘻嘻,都已无济于事。
《阿Q正传》连续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许多人都栗栗危惧 ,以为作品中的某一段就是在骂自己,或者是在揭发他的隐私。鲁迅创作《阿Q 正传》,初衷“是在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 观者,而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答 (戏)周刊编者信》)显然,这一目的已经达到了。评论界几乎众口一词地给予 这部作品以高度评价。茅盾认为,《阿Q正传》实是一部杰作。阿Q这个人物, 既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又概括了人类普遍弱点之一种,读后使人想起俄国冈察 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周作人指出,阿Q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既不存在而又 到处存在,作品中多用反语,即所谓冷的讽刺——“冷嘲”,其笔法受到了俄国 果戈理、波兰显克微支和日本夏目漱石、森鸥外等作家影响。胡适则一言以蔽之 :鲁迅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数量 不多,但差不多没有不好的。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