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思路是_《巴尔扎克葬词》疑难句段解析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解析:“一切虚构”主要是指“我们”心目中对巴尔扎克的创作、人格、思想、形象等的美好的联想与想象。巴尔扎克去世了,仿佛这些美好的东西也都顿时消失了似的。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巴尔扎克逝世的极度悲痛的心情。
2.“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解析:巴尔扎克活着的时候是“精神统治者”,他领导着当时的法国文坛;现在他去世了,作为“统治者”的他已经不存在,但他的精神永存。所以说,“从今以后”,他“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巴尔扎克逝世的痛惜,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巴尔扎克的敬仰。
3.“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和恐怖。”
解析:“这里”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这部书。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间喜剧》这部书使我们看见了“整个现代文明”的阴暗和丑恶,而对它了解得越深入,我们越会感到“惊慌和恐怖”。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人间喜剧》这部书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带着惊慌和恐怖”是说作品反映的现实使读者感到惊恐不安;“同现实打成一片”表现了作品强烈的现实意义。
4.“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们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解析:这要结合巴尔扎克的作品去理解。《人间喜剧》这部书,往往通过一些主要人物的言谈行为,表现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较量。因此,他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沉、黑暗和丑恶”的同时,又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而这种“理想”又往往在同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因而带有浓重的“阴沉和悲壮”的色彩。
5.“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解析:巴尔扎克是一个伟人,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需要这样一个伟人,但是他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上天是不是不公呢?“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了动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而雨果说,伟人的逝世使人们“对宗教产生动摇”“也许是一桩好事,也许是必要的”。因为,在人民思考伟人之所以崇高和伟大的奥秘、思考着死亡的时候,上天以伟人的死告诉人们:在死亡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死亡的到来,是自由的。人人都要面对死亡。但在这一平等的结局到来之前,我们每一个人该怎么做?是成为伟人,还是成为凡人,甚或庸人?它促使每一个人都去思考这一问题。它必将激励每一个人在死亡到来之前努力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就是死亡的伟大意义。所以,“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所以,下文又说,“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其深刻意义就是:在所有教训之中,死亡带给人的教训是最高的;它促使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生作出评判,从而促使每一个人在死亡到来之前对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单位:广东顺德李兆基中学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