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学设计_《伶官传序》教学设计5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script>伶 官 传 序
欧阳修
[教学目标 ]
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
[教学重点]
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永忠”。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解题:
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 (x ) 宠幸的伶官(伶人──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编入古文选本,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呜呼! 盛 衰之理,虽 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⑵!原庄宗⑵之
( 国家和朝代)兴盛衰亡 虽然 (由于)
原:动词,推究事物的本源,如“原君”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和 他 天下的原因 就 这个道理
其:代庄宗之:代天下 所以:……的原因 之: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世言⑶晋王之将终⑷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⑸,
世人说 死的时候 拿 箭 梁王是 仇人
燕王,吾所立⑹,契丹与吾约 为 兄弟⑺,而 皆背晋以归 梁。此三
是我立他做王的 订盟约结为 可是(他们) 而 归顺 个
约:名作动,订盟约其:命令副词
者, 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⑻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之)而藏之于庙。
人 都是 一定 心愿 宗庙里面
其后 用兵, 则遣从事⑼以一少牢⑽ 告 庙⑾, 请 其矢⑿,盛(之)以锦
他以后带兵打仗的时候 部下 用一头猪一头羊祭告宗庙 请出那 三枝箭
用兵:带兵打仗 太牢:牛、猪、羊各一头 少牢:猪、羊各一头
囊,负(之)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 之⒀。
走在队伍前面 保藏
之:代宗庙

方其⒁系燕王父子以组⒂,函梁君臣之首⒃,入 于太庙,还矢(于)先
当他 缚 进入 把箭还给
组:丝带、丝绳,泛指绳索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着
王,而告(之)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状哉!及仇雠⑴已灭,天下已定,一
气概 昂扬 雄壮极了 消灭 平定
夫 夜 呼, 乱者 四应⑵,仓皇东 出,未及见贼而士卒已散,君臣相
军士在夜间呼喊起来 作乱的人四方响应 向东出逃 没等 贼寇 溃散 面面
仓皇:匆忙的样子
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断 发,泣下沾襟⑶,何其衰 也!岂 得 之 难而
相觑 去的地方 对天发誓截断头发 多么 丧气啊 难道是得到天下
其:表疑问语气
失之易欤?抑⑷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 于人 欤⑸?《书》曰:“满 招 损,谦
还是 痕迹 出自于 人事吗 骄傲得到损害谦虚
本通原,名作动,推究事物的本原
得 益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⑺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谨慎得到益处 安乐 自身 这是 道理
兴:使……兴盛 亡:使……灭亡

故方其 盛也, 举⑻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
当 后唐强盛的时候 所有 竞争
举:全,所有
困 之⑼,而身死 国 灭⑽,为天下笑,夫 祸患常积于忽微
围困了他 而他自己中流矢而死国家随之灭亡 被 耻笑 人生的 在微小的
为:表被动忽 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⑾, 而智勇 多 困于所溺⑿, 岂 独 伶人 也哉?
事上累积而成 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惑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智勇:形作名,智勇的人于:表被动

第 二 课 时

简析课文:
这篇短文是一篇传记的小序,内容着重在议论。(正文──论文)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以唐庄宗的事例为证。
一开头,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作者在这里虽未完全否认天命,但强调国家(或个人)的盛衰,“人事”是决定性的因素,紧接着便以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这一论点的正确。评论唐庄宗,是全文的重要内容。
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
要评论唐庄宗,就要从他的生平大事着眼,唐庄宗平生的大业,就是谨遵父志,消灭仇人。这一段分两层叙述:
1.较详细地叙述了晋王的临终遗嘱。
2. 叙述唐庄宗接受三矢后,对待三矢的严肃的态度,也正表现了他对待父亲的严肃态度,他“凯旋”归来,说明他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为。
以此论证了论点。可分三层:
1.写唐庄宗“系燕王父子以祖,函梁君臣之首”,把它们献于太庙,并且“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这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这里突出写一个“盛”字,一个“壮”字,表现了庄宗志得意满。
2.写他在天下已定之后,丧失警惕,终于招致失败,而且败得那样惨: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这里突出一个“衰”字与上半的“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与文章开始的“盛衰之理”前后呼应。
3.用两个疑问句作结,前一句指出“得难失易”,后一句指出“成败之迹,皆自于人”。这两句虽是疑问句式,但实际意思是肯定的。前一句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回顾了第一段“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后一句则回顾了第一段“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既是给庄宗作结论, 也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了更充实这一论点,作者紧接着引《书》的话“满招损,谦得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这就把“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道理表达得更明确,更充分。
第四段:具体指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并推广一层,为后世戒。
分两层:
1.再次对比庄宗的盛衰,与第三段相呼应,而着重指出他身死国灭的具体原因是“数十伶人困之”,根据这一史实,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看法: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既紧密地联系了庄宗的实际,也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2.最后“岂独伶人也哉”一语,为当代和后世帝王提供教训( 实际也为一般人提供教训)。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574.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