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导入语|《祝福》教学设计6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script> 
〖教学目标 〗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 卫家山 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 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 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 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 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祝福》知困录
在执教《祝福》一文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一些地方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困惑,并通过思索,对这些困惑产生了一些想法,兹录如下。 

一、鲁四老爷为什么偏偏要骂康有为? 

当“我”来到鲁四老爷家后,“一见面是寒喧,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这一段叙述,描写了鲁四老爷的伪善与反动,这种大而化之的理解未尝不可,但它可能掩盖了鲁迅先生的另一层深意。 

《祝福》写于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风景依旧”(人教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必修)教学参考书》)。按理说,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骂的应该是孙中山,那么为什么鲁四老爷不骂孙中山,偏骂康有为呢?这里鲁迅先生是否另含深意?特别是在“康有为”之前还加了一个“还是”,更值得深思。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翻阅了不少资料,但在所有能查阅到的资料中并未查到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论述。经过思考,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他骂的还是康有为”确实另有深意。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本来对辛亥革命抱有满腔热情的鲁迅先生困惑了,“彷徨”了,甚而至于沉默了,当他在别人的启发与感召下,拿起笔来作小说,进行“呐喊”时(见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他用他力重干钧的笔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形象化的总结,这些总结有小说,也有杂文,其中就有《祝福》,所以《祝福》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揭露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并未触及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和封建礼教,尤其农村更是如此。鲁四老爷“骂的还是康有为”的深意正在于此。 

深意一在于,鲁四老爷骂新党不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骂康有为,说明鲁四不知道如今领导革命的是孙中山,倘若他知道是孙中山,反动透顶的鲁四肯定要骂孙中山的,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领导人是谁,一般人都不知道,可见革命之局限性。 

深意二在于,鲁四是鲁镇的头面人物,且是一个教书的“老监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那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作为把目标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夏瑜语)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连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都不知道,革命能不失败吗? 

深意三在于,康有为是一位改良主义者,后来成了保皇党,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如此的人物,鲁四老爷尚且骂,那更不要说要革皇帝命的孙中山了,可见鲁四老爷之反动的程度。 

二、鲁镇人的“看戏心态” 

在鲁镇人(包括祥林嫂的同路人)看来,祥林嫂最大的罪过是她是一个“回头人”(卫老婆子语),尽管她为反抗“回头”而付出了血的代价。如果说她第一次来鲁镇,大家还允许她“做稳奴隶”的话,那么她第二次来鲁镇,她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了”(鲁迅语)。 

她第二次到鲁镇后,鲁镇人先是“音调和先前不同”,“笑容总是冷冷的”,可是当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传开去,鲁镇人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男人们,女人们,甚至连不大出门的“老女人”也“特意寻来”,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泪”之后,“才满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长,她的悲惨的故事成了鲁镇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里。 

可是,“自从和柳妈谈了天”后,鲁镇人又发现了新趣味,这一次专在“她额上的伤疤”了。 

二次来鲁镇的祥林嫂,因再嫁的原因,成了鲁镇人的口香糖,当“狼吃阿毛”这一片被鲁镇人“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无味道之后,就被“呸”的一口吐在地上,踩在脚下了,然后换上“额上的伤疤”这一片,重新“咀嚼”与“赏鉴”。 

那么如何来描述鲁迅笔下“鲁镇人”的这种阴暗、残酷的心态呢?笔者给它一个名称——“看戏心态”。 

“看戏心态”的实质可以这样描述: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从被看者的身上寻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这一切的快乐都是构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 

鲁镇人的生活太平淡了,一年到头“没有什么大变化,单是老了些”;鲁镇人的生活太乏味了,他们一年到头的日子没有任何变化,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所以“鲁镇永远是过新年”,旧新年与新新年之间的日子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他们要寻求刺激,寻求乐子,寻求佐料,可恶的是他们的“刺激、乐子、佐料”全都是构建在祥林嫂钻心的痛苦之上的。 

多么残酷的鲁镇人,多么可恶的阴暗心理,多么丑陋的“看戏心态”。 

这种“看戏心态”能不能用“看客心态”来替代呢?这是不能的。鲁迅先生多次描写了“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药》)的看客心态,其特征是精神麻木、爱看热闹。这种特征与“看戏心态”的特征是大相径庭的,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43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