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教案金家道|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课文悟读

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致词,是把自己对同时代的艺术大师发自内心深处的敬意,以及其逝世所引起的无比悲痛和遗憾的情感,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沉思和感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仰慕和怀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时间、热情和生命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爱与关怀的人,巴尔扎克就在这样的人群中达到了从肉体到灵魂的穿越,他知道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人类的病态的疯狂,他解剖了那个时代人的灵魂,同时也为那个时代以至于后代和未来的人呈现了一颗痛苦而又伟大的受难的灵魂。毫无疑问,巴尔扎克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之王、思想之王。雨果,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法国文坛的巨匠,他的心与巴尔扎克的心是息息相通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对于伟大的心灵来说,地狱之痛苦与天堂之极乐是相通的。

盖棺论定。雨果先生在对巴尔扎克的人格作了高度评价后,又分析了巴尔扎克那“比岁月还多”的作品。那些用生命同“现代社会进行肉搏”而写就的饱满的深入灵魂的伟大作品《人间喜剧》。

一个天才的死亡让人扼腕叹息。死亡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死亡使伟大的天才像天空的星星一样熠熠闪耀。伟大的天才的死亡让世人看到了人的生命可能有过的如此之大的热情,生命可能有过的如此之重的苦难与致极的欢乐,生命可能有过的可以永垂不朽的灵魂。

所以说,雨果以真挚、深刻、充满哲理与激情的语言表达了一位文学大师对另一位文学大师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对一位伟大作家、伟大思想家的高度评价与理解,也是雨果本人一生对生命的观照和对灵魂的理解。正如阿拉贡所说,“我一直把雨果的一生看作一篇庞大的寓言故事,这篇寓言的教育意义也就是生活的教育意义”,“他不停止变化,并不是为了某种利益,而是由于他对于历史的运行无比地敏感。这就惹起了当时的毁谤,招致迫害与放逐。但是也正因此,雨果博得世界人民的爱戴,博得不可磨灭的荣誉与超国境的光彩”。不仅如此,作为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雨果在散文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散文表现出了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伟大作家的胸怀,目光敏锐,激情澎湃,于浪漫主义的情感中蕴涵着现实主义的冷静。他的大量游记作品,也展现出一个认真、准确、快活和用笔迅速的雨果。本文行文平缓凝重,不事雕琢,与他以往的雄辩夸张、气势磅礴的风格不尽相同,但与笔下时时流露出的沉重心情甚是相合。

所以说不论是巴尔扎克,还是雨果,他们都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进人了永恒。

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本文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人生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们看出,整篇葬词,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与景仰。

二、亮点探究

1.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说“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探究学习:重点把握“虚构”这个词。这里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了;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他在虚构小说。这一句话,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逝世,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死亡。

2.课文第3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的?

探究学习: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评价的。第一,整体评价。雨果认为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第二,从反映社会现实角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认为它是一部历史。雨果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这种贡献超出文学的范围而进入了思想、历史和政治领域。高度的评价中,蕴涵着深刻的悼念、无限的敬仰,蕴涵着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学的自豪感。第三,从文学角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认为它是“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

3.为什么说“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探究学习:巴尔扎克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反映漫长岁月的伟大作品。这是客观评价巴尔扎克的社会作用,因而短促的生命是充实而有意义的。这一句中的“岁月”的用意:作品可以计算,而岁月却无法计算。这样行文是雨果对巴尔扎克的独特评价,更是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

4.全文的思路及感情脉络是什么?

探究学习:作品先是对巴尔扎克的逝世表示沉痛的悼念,“举国哀悼他”,一个天才之死“举国为之震惊”;进而对巴尔扎克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又对他的人格和他对社会的价值进行讴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是悲壮的,对巴尔扎克及社会的研究深刻、透彻,神情无比激越,最后表现出对巴尔扎克无限的景仰。一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结束了,因为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他对法国社会的贡献,足以使他升入天堂。

5.课文是如何把“”与“理”融合在一起的?

探究学习:这篇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富哲理,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的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哀悼、崇敬之情。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比比皆是,有着巨大的容量。比如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句话,含蓄地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另外,我们也要看到作者思想的局限笃信宗教。再如“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这句话,一方面表明了作者的生死观,一方面赞颂了巴尔扎克的精神价值:自己走向永恒,激励后人前进。

三、选题设计

巴尔扎克、莫里哀、卢梭等三位作家的作品风格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社会剖析派”的比较。

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之比较阅读法。

参读书目:

(1)《高老头》。

(2)《欧也妮·葛朗台》。

(3)《伪君子》。

(4)《恨世者》。

(5)《无病呻吟》。

(6)《吝啬鬼》。

(7)《忏悔录》。

(8)《论科学与艺术》。

(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0)《社会契约论》。

(11)《一千八百担》。

(12)《樊家铺》。

(13)《官官的补晶》。

(14)《天下太平》。

(15)《子夜》。

(16)《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17)《林家铺子》。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02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