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典时尚视频_经典与时尚(习作练习).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作文训练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马过河》中的小马一生下来就在视频聊天室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小母马;司马光搬起大石头砸缸,救出的却是青蛙王子、流氓兔、西瓜太郎;白雪公主穿高叉泳装;与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同名的人物成了《狼来了》中的牧羊娃;卖火柴的小女孩高喊:“卖……火柴喽!最后三天平价销售,折扣折扣再折扣了!”这是目前一本彻底颠覆经典语文教材《q版语文》中的一些搞笑内容。
    在一份网上调查中,60%以上的投票者认为《q版语文》中的戏说糟蹋了文化精华;也有人认为在目前语言网络化、思维跳跃化的氛围中,来点时尚也不妨。请就“经典与时尚”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习作例文]

四川绵阳普明中学  
经典与时尚,大多数时候似乎是兵刃相向的冤家。时尚冲击着经典,经典批判着时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典与时尚之争愈演愈烈。
经典,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时尚,宛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时尚叛逆着经典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经典规劝时尚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然而,稚嫩的时尚似乎对经典有失恭敬,更有甚者,为了哗众取宠搞笑而彻底颠覆经典。《q版语文》便是如此。机敏过人的司马光砸缸救出的竟是青蛙王子、流氓兔,勇敢无畏的王二小成了《狼来了》中牧羊娃的名字。就连纯洁高贵的白雪公主也被泳装重新设计了形象。面对这样的《语文》,我们能掩饰一笑之后的沉痛?这种戏说,不仅降低了原作的思想品位,还糟蹋了人类文化的精华。假如这种以融入所谓的“时尚”的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便失去了其原本存在的意义。
经典能绪就永恒,是因为它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了非议与贬斥、批判与责难,最后成为共同的典范。所以,时尚不一定会成为经典,但经典却在某种意义上是永恒的时尚。
时尚,如同一株破土吐芽正在拔高的幼苗。经典,则如同一颗经风霜洗礼、受岁月检阅而葳蕤依旧的大树。
因为是幼苗,所以时尚有蓬勃的生机和巨大的生长空间,它可能比经典更能虏获人心,尤其是受到新生代的青睐。因此,西瓜太郎、流氓兔的卡通比孙悟空、哪吒的收视率高;韩寒、郭敬明的小说比鲁迅、沈从文的作品畅销……然而,也正因为是幼苗,所以时尚缺少了风雨的历练与历史的淘洗,它缺乏经典的深刻内涵与多重意义。是稂是莠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与证明。
因为是大树,所以经典提供给我们栖息的凉荫。一部《边城》可以让我们感受湘西人的淳朴,一曲《命运》可以激发我们书写人生的斗志!经典,记录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智慧,可以启示我们解答疑问,给我们指引方向。历久弥香。因为是大树,经典也可以为成长中的幼苗提供养料,许多著作正是汲取了经典的养分而诞生的,这些作品后来也跻身经典之列。假如这种“大树滋养幼苗”的现象成为“时尚”,那么文化的传承与繁荣便指日可待了!
经典与时尚绝非水火,若使“时尚”更加“经典”,经典便能成为永恒的时尚!
[点评]
本文最明显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作者不是简单地批判《q版语文》之类的“时尚”之作的低俗与可笑,而是展开了思辨分析,指出“经典与时尚绝非水火,若使‘时尚’更加‘经典’,那么文化的传承与繁荣便指日可待了”。大量“因为”、“所以”之类连词的运用,可见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文章的逻辑性,而这又使文章的思想深度得到了强化。当前,中学作文普遍缺乏思想,而代之以华丽的辞章掩饰。本文在思想上的深刻,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作者善于设喻。为避免说理的枯燥乏味,文章根据内容的需要,将“经典”比作“饱经沧桑的老者”、“经受风霜洗礼的大树”,把“时尚”喻为“涉世未深的少年”、“破土吐芽正在拔高的幼苗”。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给人深刻的印象。
                                         
                              (指导教师  黄平科)
                             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
                                邮编:621000
                               e-mail: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965.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