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书]谏太宗十思书 ..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洗尽铅华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4.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
5.背诵课文,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
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串讲—诵读—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解题;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分析第一段

教学过程 :

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通读全文,初步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chang,生长)者
B 必浚(jun,疏通,深挖)其泉源
C 盖在殷(yin,深)优
D 虑壅(yong,堵塞)
E 则思正身已黜(chu,罢免)恶

2.自读课文,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用红、蓝、黑三色画横线。(略)

3.画出下列句式,并解释:
(1)斯亦……也(2)虽……而况……乎
(3)岂……乎(4)何必……哉

三.分析第一段:

1.补充注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3.欲流之远者 流:泉流,名词。
(4.必积其德义 其:他们。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稳固
(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
(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

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3.分析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答: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

四.作业 :翻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分析二、三段

教学过程 :

一.齐读背诵第一段。

二.分析第二段。

1.补充注释:
(1.凡百元首 元首:指帝王。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多。盖:大概。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攻取。守:保卫。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因为。以:来。
(5.既得志 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
(6.则纵情以傲物 以:而,表并列。物:别人。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
(8.虽董之以严刑 虽:即使。之:代人民。以:用。
(9.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10.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而:然而。

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

3.分析内容。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

答:不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

(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答: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

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

4.板书内容:

三.分析第三段。

1.补充注释:
(1.诚能见可欲 诚:(如果)真的。
(2.则思知止以安人 思:想到。安:使动用法。
(3.念高危 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
(4.惧满溢 惧:担心。
(5.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动词居于……之下。
(6.乐盘游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7.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以(之)为。度:限度。
(8.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动用法,使……谦虚。
(9.惧谗邪 谗: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同毋,不要。
(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动用法,使……光大。
(13.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4.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
(15.则智者尽其谋 尽:形作动,用尽。
(16.信者效其忠 效:献出。

2.分析内容:
(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
答:十思:略;境界: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答: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骄躁;五六思—戒放纵;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主观。
(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

3.板书内容: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答: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答:骈散结合,极富气势,华美流畅。

3.完成课后练习(略)

五.诵读课文,当堂背诵。

六.自出练习题一页(教师提示包含的知识点)。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867.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