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原文及赏析|灯下漫笔..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理解鲁迅思想中的“中国人的奴性”
学习挖掘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
逐层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不仅关注到了黎民百姓这一生存状态,更对这一状态作了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灯下漫笔》,走进鲁迅思想深处。
二,先请同学浏览全文,思考:鲁迅首先关注到了哪一个生活现象?
1,银行钞票停止兑现情况下,我折价兑换到现银,觉得安心,喜欢。
-----------也就是说,我吃了亏,还安心,喜欢。
2,也正是生活小事中的这份安心喜欢,惊醒了鲁迅另一种思想:(同学朗读)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1)我们指谁?--------中国百姓
(2)这一思想,正说出了中国百姓的什么特点?--------奴性
3,那么,中国百姓的奴性有哪些表现呢?(找文本内容)
(1)第5节研读
A,百姓的表现:乱离时,人︽牛马←心悦诚服   为什么呢?
B,体味“究竟”一词:百姓的感激之情。
(2)第7节研读
A,乱:“中立”------被动,在战争中受人凌辱,无法左右他们的命运,“被杀”,希望有人当他牛马。
B,体会:“不敢”,下于牛马,自己找草吃。
(3)第8节研读
A,奴隶规则:皇恩浩荡
B,体会“较为顾及……无论……或者……总之……”词语中表露出来的百姓的对“奴隶规则”的渴盼。
(4)第9节研读
A,治:奴隶规则------万姓胪欢
B,品味奴隶规则的内容:愚民政策,不把百姓当人的政策。
三,这就是中国的百姓,中国的历史。
《孟子.滕文公》有言:“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中国的社会时而处于封建统一政权“治”的统治下,时而处于群权纷争的“乱”的情况下。对于这“一治一乱”不断循环的历史,一般是怎么理解的?
1,“历史教科书”:咱们向来就很好。
2,爱排场的学者:发祥,发达,中兴。
3,鲁迅呢?
(1)我们先跟鲁迅一起读几本史书:《钦定二十四史》、《鉴略》、《历代纪元编》       
“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
   (2)“这一个小玩艺”指什么?--------中国人做了奴隶还喜欢
   (3)于是,鲁迅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历史的实质:
        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治-------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鲁迅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百姓作出了如此理性的剖析,那么,在这剖析中,我们感觉到他对百姓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同情,批判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再请同学浏览一下课文,思考:中国百姓争过没有?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     鲁迅看到了人民的反抗。
(不是没争过,而是争不到。)
所以,百姓做了奴隶还欢喜,是无可奈何,是受到了局限。-----理解了百姓的奴性。
2, 那么,造成百姓有这种奴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A,“乱”的情况下,------------作乱人物  
                 提示:是谁导致百姓命运不如牛马的?
B,“治”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
 提示: “奴隶规则”看出统治者没有给百姓以生存的权利、自由、人的价格。
3,那么,鲁迅对这两类人又是什么情感呢?
   ------------愤恨
    鲁迅,非真恨国人也,实恨国贼也!
五,在中国的历史中,中国百姓始终处于奴隶或下于奴隶的地位,那么,在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现在”,社会又处在怎样的情形中?
1,联系时代背景:1925年,北洋军阀统治末期,封建势力压迫,帝国主义蹂躏。——正是孟子所说的“乱”。
2,在这种状态下,中国社会上出现了怎样的态度?
——A,复古
——B,百姓:迁、避
——总之:向往“治”,向往做奴隶。
3,针对这一现象,鲁迅又是什么态度?
——批判。他呐喊,要寻求出路。
六,鲁迅呐喊出了什么声音?
1,请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讨论:第三样时代是怎样的?
   ——民主,自由,平等。
2,人的价格究竟是什么?
   ——人格、尊严、价值、地位、决定自己的命运。
七,总结:
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鲁迅先生所思考的命题,依然光鲜如昨。当我们回味这们先驱振聋发聩的话语时,我们的内心实在无法轻松!
如果鲁迅还生活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掀开社会的表层,又该是怎样的国民素质呢?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奋斗呢?
八、作业 :
思考鲁迅的“国民性”在今天社会的意义,写一篇短文,谈自己的感想。


板书:
灯下漫笔
生活小事:折价换银          安心喜欢
             
乱:=牛马        心悦诚服 作乱人物
历史奴    奴隶规则      皇恩浩荡
治:奴隶规则      万姓胪欢封建统治者
    同情批判

现在人    第三样时代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847.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