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品牌排行榜前十名】项链..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祖平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探究悲剧发生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2、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续写课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悲剧发生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大家知道,项链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首饰。可是有时候,项链也会成为一条锁链,紧紧地勒住命运的咽喉。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在小说《项链》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语段)

问题1:作者的这番“感慨”,针对的是课文中的什么人什么事?

明确:针对的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人生悲剧。

问题2:为什么会丢失?

明确:因为她觉得“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寒碜味儿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问题3:这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明确:虚荣心。

问题4:如果她没有项链,就不会丢失。哪来的项链?

明确: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问题5:为什么要借?

明确:因为她没有——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是因为她认为“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堪也没有了”

问题6:这又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明确:还是虚荣心。

问题7:如果她不参加舞会,就不会借项链。她为什么要去参加舞会呢?

明确:贪图享乐的思想。小说一连用八个“梦想”描写了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她梦想有高级住宅,梦想有华贵的陈设,梦想有精美的佳肴,梦想有仆人侍奉,甚至梦想自己“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种种狂热的梦想,无不暴露出她贪图享乐的思想意识。

问题8:要是没有丢失那挂项链会怎么样呢?她的人生悲剧能够避免吗?(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意见1:很难说。因为作者也感慨:“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意见2:只要还有贪图享乐的思想和虚荣心,她的人生悲剧迟早都会发生。不发生在这件事情上,也一定会发生在别的什么事情上。作者把玛蒂尔德的悲剧归结为人生无常,却没有看到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应该说,这是作品,也是作者的思想局限。

教师评价:我赞成第二种观点。唯物辨证法思想告诉我们,偶然性只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凡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在它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某种必然性,而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出现的趋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续写课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

多媒体展示:“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项链》语段)

多媒体展示:“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问题1:本段交代:项链是假的。有人认为这个结尾来得突兀,不合情理。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借项链时,她的女友毫不迟疑的说:“当然可以。”还项链时,她的女友竟“没打开盒子”看。当她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通过这三处铺垫,“项链是假的”就显得合乎情理了。

问题2:继续写下去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那样就没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了。

问题3:那么删掉它可以吗?

明确:删掉也不好。这是对她的享乐思想和虚荣心的极大讽刺。

问题4: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小说的结尾有两个特点:一是合乎情理;二是新颖别致。而这两个特点恰好就是续写的要求。那么,玛蒂尔德在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会怎么样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好吗?(学生讨论,教师补充)

多媒体展示:a、她悔恨不已,抛开享乐思想和虚荣心,脚踏实地地生活;

b、她百感交集,从此喜怒无常,精神崩溃,最后郁郁而终;

c、她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重新追求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d、她为夺回那挂钻石项链,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不得不对簿公堂;

e、最后她吃惊地发现,自己赔偿的那挂项链也是假的。

问题5:这就是对《项链》的续写了。根据上面总结的续写要求,谈谈各个方案的优劣。

明确:既然她的女友人肯当面承认自己当初借出的项链是假的,就不大可能不愿归还。所以“d”不合情理。

“c”也有同样的毛病。课文第二段写到:“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雅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既然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的妇女”,也就丧失了出入于上流社会、做贵夫人的唯一资本了。

一个人只有首先认识到错误,然后才会改正错误。课文上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说明她并没有意识到其悲剧的思想根源。所以,“a”项与原文提供的信息也是矛盾的。

她一心想进入上流社会做贵夫人,所能凭借的唯有姿色而已。但如今年华已逝,容颜衰老,不再具有诱惑力;何况,十年的辛酸竟是为了一挂假项链。从而导致她喜怒无常,甚至精神崩溃,郁郁而终,都是合乎情理的。

“e”项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与课文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表现的思想意义来看,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个弄虚作假的社会,从而深化了原文的主题。所以“e”比较好。

【后记】

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实际上隐含着“偶然与必然”的唯物辨证法关系(只是教学时没有使用其术语而已),组织学生加以探究,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的要求是一致的。组织学生去探究作品以及作者的思想局限,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应该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能得到可供比较、选择的多种假设和途径,思维就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进行,因思路狭窄而答案缺乏创造性。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否则,思维便只会漫无边际地发散,即使其中有正确的、新颖的答案,也会因不能集中而寻找不到。事实上,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如同创新思维的两翼而缺一不可。


作者邮箱: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728.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