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布特勒的信_给布特勒的信.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本文在课本第120--124页。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给当时一个法国上尉的信。雨果通过这封信让英法联军的的暴行跃然纸上,同时作者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的这种无耻行径,表明了自己对于这次所谓的“胜利”的极大讽刺和他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受列强欺凌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

1.教师先介绍一下关于圆明园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熟悉与文章相关的知识。

2.教师让学生说出关于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了解。

3.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新课,分析法国人对于圆明园的描述是怎样的。

4.分析作者在信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他为什么要表达这种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2.培养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3.通过学习懂得任何国家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它自己,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找出作者对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态度和感情。

2.理解作者所说的“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这句话。

3.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审难点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

◆教学突破

1.搜集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图片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和体会它的壮丽辉煌。

2.让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对二者进行对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关于圆明园的文字和图片的丰富资料,供学生学习、欣赏。2.准备关于圆明园被毁的影片资料,以再现当时的历史。◆学生准备1.在课下查阅近代史,回顾当时的历史。2.以班为单位到现在的圆明园去参观一下(如条件允许)。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简单介绍圆明园的基本情况,同时插播1.边听边看有关图片。

放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对圆明园的描述。 2.学生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3.分析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3.学生的感情和作者产生共鸣。

一、回顾历史,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回顾历史,对当年英法联军火


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有个大致了解。


2.讲解旧中国受列强欺凌的历史的原


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


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励他们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圆


明园的情况。

1.回顾历史。,积极发言。


2.回答旧中国受到列强欺凌的原因大同小


异: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感受:痛


感近代的落伍,封建政权的腐朽和闭关锁


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推翻封建


的君主政权才能救中国,等等.


3.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想象猜测的


成分很多。学生可能把圆明园描绘得


象金库,或者把从电视上看到的藏宝库


中的情影描绘一番。


4.简单介绍圆明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


知道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实


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观


看关于圆明园的图片。


5.提问:假如圆明园当年没有遭到掠夺


和洗劫,大家想象一下,会怎么样?


(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反正


只是历史的假设,不一定有什么最终


答案,只要学生回答得能自圆其说就


行了)

4.观看图片,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


赞叹不已,对圆明园的被毁痛惜不已,


对清政府的无能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列


强的罪恶行径表示强烈的谴责。


5.学生回答很不一致:可能成立博物馆让


外国人参观,让他们为中国人民的伟大


创造力折服;肯定被列人世界文化遗


产,被称为世界奇迹,那就不是中国屈


辱的历史见证了,而是引以为豪的了,


等等。

二、进入新课,分析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分析: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


看待英法联军的这次侵略的?(让学


生脱离课本的原话进行总结和概括,


只要说明是贬而不是褒就可以)


2.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


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给人以悬


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的第三段谈到圆


明园的时候为什么谈到了艺术和幻


想艺术? ’


4.结合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作者是


为了突出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


位,也是对被破坏了的艺术珍品的痛


惜。


5.让学生读文中作者对圆明园的想象的


描述,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丰富


的想象力,并对照原来看过的图片,分


析作者的描述是不是很具有想象力。

1.浏览课文,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很明显地


发现作者的态度:强烈地讽刺和谴责了


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而不是赞扬的态


度。


2.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出,这样主要是吸引


读者继续往下看;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这


样显得委婉而有礼貌;也有的学生认为


这样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等等。


3.从文章中简单地归结出:因为圆明园是


东方艺术的典范,代表了幻想艺术的最


高成就。


4.通过教师的补充,对作者的意图把握得


更准确,增强自己对艺术和文物的保护


意识。


5.有感情地读完课文的有关部分,在读的


同时认真体会圆明园的奇伟瑰丽,体会


作者语言的精妙和想象力的丰富,同时


为它惨遭劫掠而感到痛惜不已。


6.作者明明知道圆明园是为封建帝王


而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为各国人民


而建呢?试让学生谈谈对此的理解。


7.对学生的回答作补充。让学生看第


三段最后几句话,指出:这几句话说


明圆明园闻名中外,它不仅属于中国


帝王而且属于中国人民和整个世界;


它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世


界艺术的奇葩;艺术是不分国界的。

6.学生大多都是从文章中找到原因。


7.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对照自己的想法,


看自己的想法同教师的讲解有什么出


入,并对其中自己感到难以理解的地方


向教师提问。(对此问题的理解教师对


、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三、从对事件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态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样的


作用?(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必提示)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四段,欣赏作者的


语言特色,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英法联


军的丑态的。


3.让学生阅读文章第六段,提问:这一


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七段作者所说的


“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分别指的是


谁7


.5.提问:作者在第七段最后要表达什么


观点?(教师可以给予指导。联系作


者不把圆明园当作清代帝王的私有


财产,而当作人类的创造来看作者是


怎样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


6.作者作为一个法国人,在第八段中对法


国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


可以表现出来?试让学生找出来。


7.总结全文:作者对这次远征中国的态


度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1.异口同声地回答: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从作者说笑般的描绘中,体会到作者对


英法联军的极大讽刺,和作者的思想产


生共鸣。


3.回答:反语的修辞方法。 、


4.联系第七段最后一句,回答出:“治人


者”指的是政府,而“治于人者”指的是


人民。 ‘.


5.在教师的提示下得出:要把政府和人民


分清楚。圆明园被毁是当时英法帝国


的罪行,英法人民对此没有责任。人民


并不希望这样,不要把罪行加到英法人


民的头上。


6.从“赃物”、“富丽堂皇的破烂”、“解放了


的干干净净的”等词句中看出作者认为


这是法国政府的耻辱。


7.对前面教师讲的进行回顾,积极回答问


题。

本节总结

本课通过法国作家雨果的一封书信,反映了当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以及对圆明园遭到焚毁的痛惜,表达了作者对两国政府所犯下的罪行的痛斥,极其鲜明地表示出了自己的态度。 ’

板书设计 

给布特勒的信

雨果历史上的圆明园:作者想象的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布特勒的态度:作者的态度: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通过本文的学习,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习这样的课文,要结合历史事实和历史资料,如:图片、影音资料等,达到烘托气氛、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的目的。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1.给加点的字注音。朱鹭( ) 箱匣( ) 晨曦( )2.作者对英法联军的这次远征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与提示:极大讽刺和强烈谴责。3.圆明园在作者眼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答案与提示:东方艺术的奇葩,世界艺术的典范。◆个性练习设计1.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从中得出的最大的历史教训是什么?答案与提示:落后就要挨打。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答案与提示:艺术是超越国界的。3.谈谈你对作者的这种不为当朝者讳的精神的见解。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学会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学会发挥超人的想象力,更要理解和认同作者站在全人类高度看待人民创造的艺术的态度。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放眼世界的眼光。

补充资料

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贝藏松城,1814年定居巴黎。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之久。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哲理论著,给法国文坛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52年拿破仑第三恢复帝制,大肆镇压革命群众,雨果因激烈抗议而遭迫害,流亡国外近20年;1862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以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现实。1870年,雨果重返家园,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雨果痛逝于巴黎。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725.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