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5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2、培养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的能力。
3、教育学生培养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
2、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
北大,崛起于民族危难之时,亲历了腥风血雨。从昨天到今天,她始终应和着国家和民族脉搏的跳动,哺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成为青年人心中的太阳。她的生命之轮在辗过百年之后,青春更加勃发。1998年5月14日,在她百岁华诞的日子里,在她成熟的荣光里,一代伟人又在这里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江泽民主席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介绍北大的历史
1、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产物,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即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教育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2、1917年,《新青年》杂志迁来北大,北大成为反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北大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第一个支部是在北大建立的,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5位曾在北大学习或任职。
4、创建于1955年7月的北大物理系物理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培养原子能科学人才的机构,1958年改为原子能系(后改称技术物理系),下设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为我国国防科技战线培养了一批领导和科技人才,特别是为我国“两弹”的成功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1960年至1965年,由北大化学系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人员合作,经过六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1974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的大型电子计算机,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北京大学成立至今,人才辈出。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2万名毕业生,8万多名各种短期训练结业人员走出校门,工作在建设祖国的各个岗位上。曾在北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已有378人,仅在北大地质学系学习和工作过的两院院士就有57名;数学学部三分之二的院士来自北大;中国哲学界有影响的四位大师级学者,都出自北京大学。蒋筑英、雷雨顺等也是北大的毕业生。
6、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像北京大学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过如此重要的影响,它为中国的革命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学生自主阅读,获得总体认识,基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字词:
民不聊生:人民没有办法生活。(聊:凭借。) 砥砺:磨炼。
端倪:事情的眉目;头绪。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1996年,由总部设在巴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国际组织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该组织在其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即“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四、梳理结构,理清文章总体思路。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与对象,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头祝贺语;第二部分(第2~16段):演讲正文;第三部分(17、18段):总结号召。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2~6段)回顾北京大学的创建史和新总国成立的艰难历程,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伟大贡献,概括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第二层(7~10段)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出大学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及光荣任务;第三层(11~16段)对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四点希望。
全文的总体思路是: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展望未来。
五、重点分析:
1、江泽民同志对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提出了哪四个“应该”?这四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四个“应该”见于第10段。这四者是从各个角度来说的,强调任何一个方面或两三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不符合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标准。“摇篮”在四者中最重要,因为它主要是培养人才,“前沿”则突出理论性,可以为人类解决科学课题提供依据,“力量”则强调科技转化为实践,“桥梁”是突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四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2、江泽民同志向大学生及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这四点希望为什么这样排列?是按照什么条理排列的?
明确:四点希望即四个“统一”,而且统一的侧重点都在后一方面,分别是“思想修养”“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其间关系是:加强思想修养是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前提。服务祖国人民则是投身社会实践的宗旨,而艰苦奋斗则是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思想准备和必由之路。
六、难点讨论
(1)文章第2段,回顾百年中国史,这对思路的展开,对内容的理解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第2段论述北大创建,离不开戊戌变法的背景,同样,北大百年的发展史及成就的获得也离不开百年中国史。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中国历史看北大,启发我们对后文所涉及的北大历史成就就有更深刻的认识。再者,将校史与国史联系起来,说明北大对于国家、民族具有非同小可,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对北大的高度评价。
(2)文章第6段,作者提到了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这样讲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这样讲的好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者以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身份,提及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现身说法,说服力强;二是这样讲,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间的距离,使本来严肃的讲话变得生动活泼,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说服力;三是这段文字的用意不但在称颂高等学府,而且是希望大学生珍惜大学时代,为下文转为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大学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所寄托的厚望作了铺垫。
(3)文章倒数第二段(17段)为什么又讲到建国一百周年时的前景?
明确:本段照应第7段中“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宏伟目标,且把它具体化了。“中等发达水平得富裕文明生活”似乎一处即是。再者展现建国100周年时得美好前景,更易唤起全国青年“同心同德,勇于开拓,向着新世纪前进,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4)对第13自然段进行局部思路的训练。
本段共七句话。第一句是总说,直接清楚地表达了对青年寄寓的厚望。后面六句是对这一观点的具体阐释。“首先要刻苦学习”与“要学有专长”是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具体阐述。前者揭示了它的重要性,后者解说了“努力学习”的含义,不仅应学有专长,而且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在论说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之后,“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将语意过渡到对“加强思想修养”的论述。接下来的两句分别从反、正两个方面,论述了加强思想修养的重要性,揭示了“思想修养”的涵义。
本段的思路可以用如下层次关系表示:
①/②③///④//⑤///⑥⑦
七、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演讲。讲演稿又叫演说辞,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贺辞、悼词、宣传鼓动辞、报告辞等,均属此列。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繁。
无论哪——种演说辞,都应该具有针对性。应该根据演讲的目的,演说的场合、听众及演说者的身份、地位等,有的放矢。
2、结合学习过的一些课文,总结归纳演说辞的—些基本特点。
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已经说到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
用整句。如《我有一个梦想》第五节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再如本文中“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应该是……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以四个“应该是”造成排比,气势强大。
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如《最后一次讲演》:“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面对面与敌人直接交锋,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江总书记讲话中也多次有对“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的热情呼唤,亲切自然而富感召力。
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我有一个梦想》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本文中的排比(四个“应该是”)、比喻(“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等。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还要注意:①针对性。有的放矢,无泛泛而谈。②启发性。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使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辞要阐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③感染力。演说辞是说给人听的,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是产生感染力的先决条件。如本文江总书记从自身大学生活谈起,进而希望当代青年应珍惜大学时代。由于能够现身说法,与听众情感上的交流,富于感染力。同时全文自始至终饱含着老一辈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感情真挚,语重心长。这些都使文章富于感染力,影响深远。
八、布置作业 :
1、本文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讲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班上组织一次讨论会,就江泽民提出的四点希望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写一篇三四百字的发言稿。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