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阅读]第五单元杜甫律诗五首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文/冯 伟
 
[导学新概念]
比较鉴赏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首先 需要知人论文,即结合两人不同的成长背景来理解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其次,要揣摩字句, 展开想象与联想,体味不同的语言形式呈现出的别样的意境美;最后,要注意作品中的用典 ,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沉郁顿挫”是杜甫自评和诗评家公认的风格。“沉郁”是指其诗以精练的字 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顿挫”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沉郁顿挫”风 格的完美体现使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资料显示屏]
《客至》中客至之句,黄生解云:“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 客开,令始为君开。”
《旅夜书怀》颈联即作者于《立秋后题》所云“罢官亦由人”,于平淡的措辞之中蕴含 愤激。
《咏怀古迹》(其三),王嗣说:“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 有同感焉。”
《阁夜》一诗,《杜诗言志》评颔联“似此星河动摇之影,皆从鼓角悲壮之声涌出,便将 战斗乱离之景象,描绘殆尽”。沉雄阔大的景致里蕴含着“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悲 慨。
《登岳阳楼》,黄生曰:“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浦起龙在黄 生的话后面加了一个注解,揭示了它的美学价值:“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可见,这“顿异”的前后两段是互为辅翼的。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一、导语 设计: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 也构 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 ;杜甫 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从他成就最高的律诗入手体味一下他的艺术风格。
二、出示作者生平资料
三、风格赏析
1沉郁风格 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称:(1)炼字传情,“语不惊 人 死不休”。为达到这一效果,作者在两个方面很用心:一是字句准确有力,给人强烈的感受 ;二是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出新鲜易感的意境。试以《旅》诗为例说明。
提示: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 出神韵的定语是别 具匠心的,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凉的景象 ,怎一个愁字了得!举头望去,一番星月交辉的疏淡景致,妙在“垂”“涌”两字的运用, 分别巧妙地连接了星、野和月、江这前后两个景物,又借“涌”字抒发了作者在凄清的羁旅 之夜涌动的思绪,有多少心事欲诉无门。至此,诗人于孤寂的夜晚,浓墨重染一笔“名岂文 章著,官应老病休”。有志男儿报国之志总是难以实现,转而靠舞文弄墨扬名实在是非我所 愿,诗人惨淡的胸怀表露无遗。他打了一个比方,描绘自己的失落之情,到处飘泊像天地间 的一只小鸟。
附板书设计 :
 景——“独夜舟”——情
↑
(连接载体)
2.咏古、用事 咏古、用事是古诗创作的一个常用方法,它既可打通古 今时空的界线,又便于抒发不便言明的情感。如《咏怀古迹》(其三)一诗作者借王昭君一事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份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与王昭君的悲哀的形成有无相通之处?
提示:抒发了“分明怨恨”的情感,为昭君也为自身;于昭君而言,悲哀产生的原因是“ 画图省识”,因统治者的怠慢和画师的贪欲,造成了一个孤单单的女子只身朔漠,怨恨千载 ;应该说作者发觉自身与王昭君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一样的胸怀美好,一样的不屈从于世俗 ,“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一去”表达出昭君走得很果断、很决绝;作者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权位与刚直的本性之间,作者总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作者笔下的昭君美丽、坚贞, 光照千古,又人性化地写出了她的种种愁怨。
用事,即用典。《阁夜》诗的三处用事妙在何处?
提示:其一,穿越时空,古为今用。从“五更”到“三峡”,不仅完成 了时间至空间的链 接,而且更加深了读者对百姓之劳的领悟,而“卧龙”的用典则表现了作者思古幽情之后 辗 转难眠的凄苦。其二,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达到了用事与意境水乳 交融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功力。“五更”“三峡”既是眼前景,又用了古时事,“卧龙” 既 是古时事,又是心中伤感,三个用典深沉地传达了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 、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
创设意境:将客观景与主观情融合而创设出来的意境,最能打动读者的 心 扉。提问:《登岳阳楼》的第一层哪些字句暗示了主观情?情景交融创设了什么样的背景色 调?第二层感情直接抒发是因何而起?
提示:第一层的“昔闻”“今上”,表达了作者从过去到现在的数十年 的心路历程,山水 风景虽佳,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景人的一路坎坷就决定了他悲凉的心境。“ 坼”和“浮”两个字无限地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也表现了诗人的拿云心事。绵延数千里的吴 楚 两地,单凭作者站在岳阳楼上眺望是望不到的,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也只能齐聚于作者的心 中,而作者能一下子将山川日月在笔下运转飞驰,栩栩如生,是非得胸有丘壑、社稷不可的 。诗的背景色调也由此涂上一层苍凉广袤的底色。
第二层由个人的无所依傍、年老多病到展望国家社稷支离破碎,诗人的悲痛之情终于难以 克制,不禁老泪纵横。
附:板书设计  
岳阳楼:人间景  →涕泗流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小结:作者借律诗这一抒情诗体,用炼字传情、选用古时题材和创设意 境等方法,使其诗囊括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形成唐衰落时期特别的沉郁风 格。
2顿挫风格
作者打破了律诗固有的平衡、和谐,于拗折中求得独特的韵味,并运用了叠词等 方法,借 以表达自己不平静的心情。如“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句之中一反常规,“怨恨”“论”都 用去声,表达了当事人和作者心中难捺的愤懑。“但见群鸥日日来”的“日日”这一叠词, 则充分反映了作者寄居草堂时的无可奈何和寂寞。
3.其他
沉郁顿挫是杜甫的主要风格,但不是他的唯一风格。例如《客至》便全篇洋溢着 “喜”气。 兴致高潮时怎么样?作者呼邻翁对饮。此诗突出表现了杜甫交友无谄无骄的厚道,以浓郁的 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取胜。
设计B
一、导语 设计(如设计A)
二、出示相关资料
三、由名句入手赏析诗作
五首诗的名句解析依次如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此句采用宾主对话的方式,增添了诗作欢愉的情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 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相府打开。这两句,前 后映衬,突出了诗人见到老友的满心欢愉之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为的是反衬出他孤苦的形象和无助的哀情 ,即以乐景写哀情。“垂”“涌”描绘了夜深人静的夜晚作者涌动的悲情。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明了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本句妙在本应是议论句,却依就顺应全文,按照昭君 的形象绘出一个蓝本:千载以来,胡乐中诉说着她的怨恨。若作者介入描述,直抒议论,则 昭君的愁怨之美就失去了古典的含蓄美感,与形象背离。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情萦绕诗人的心头。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此句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在岳阳楼题诗群中处于独尊的地位。它表明:广阔的洞庭湖 水划分开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若浮其中。尤其是坼、浮两个动词的运用,把洞庭湖的无 边无际、浩浩荡荡充分展示出来,可说是一字既下,后人无法更易之。
设计C
拓展训练
结合李白的诗作,将李白、杜甫二人的诗歌风格做一系统的比较鉴赏。
提示:可从选材、语言形式、思想内涵、意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561.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