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讲学稿|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  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二)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6.作业  : 背诵课文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37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