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试题】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技巧

高三数学教案 2014-09-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数学教案】

【命题趋向】
1.高考试题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大题的解集,全面考查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知识,题型新,分值稳定.一般占5---10分.
2.简易逻辑一部分的内容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有所出现,应引起注意.
【考点透视】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4.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
5.注意空集 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例题解析】
题型1. 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
理解集合的概念,正确应用集合的性质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例1.已知集合m={y|y=x2 1,x∈r},n={y|y=x 1,x∈r},则m∩n=( )
a.(0,1),(1,2) b.{(0,1),(1,2)}c.{y|y=1,或y=2} d.{y|y≥1}
思路启迪:集合m、n是用描述法表示的,元素是实数y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n分别表示函数y=x2 1(x∈r),y=x 1(x∈r)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
解:m={y|y=x2 1,x∈r}={y|y≥1}, n={y|y=x 1,x∈r}={y|y∈r}.
∴m∩n={y|y≥1}∩{y|y∈r}={y|y≥1},∴应选d.
点评:①本题求m∩n,经常发生解方程组
从而选b的错误,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②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 1}、{y|y=x2 1,x∈r}、{(x,y)|y=x2 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例2.若p={y|y=x2,x∈r},q={y|y=x2 1,x∈r},则p∩q等于( )
a.p b.q c. d.不知道
思路启迪:类似上题知p集合是y=x2(x∈r)的值域集合,同样q集合是y= x2 1(x∈r)的值域集合,这样p∩q意义就明确了.
解:事实上,p、q中的代表元素都是y,它们分别表示函数y=x2,y= x2 1的值域,由p={y|y≥0},q={y|y≥1},知q p,即p∩q=q.∴应选b.
例3. 若p={y|y=x2,x∈r},q={(x,y)|y=x2,x∈r},则必有( )
a.p∩q= b.p q c.p=q d.p q
思路启迪:有的同学一接触此题马上得到结论p=q,这是由于他们仅仅看到两集合中的y=x2,x∈r相同,而没有注意到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不同的,p集合是函数值域集合,q集合是y=x2,x∈r上的点的集合,代表元素根本不是同一类事物.
解:正确解法应为: p表示函数y=x2的值域,q表示抛物线y=x2上的点组成的点集,因此p∩q= .∴应选a.
例4(XX年安徽卷文)若 ,则 = ( )
a.{3} b.{1} c. d.{-1}
思路启迪:
解:应选d.
点评:解此类题应先确定已知集合.
题型2.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重要属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下面再结合例题进一步讲解以期强化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shuxuejiaoan/22490.html

  • 复数的有关概念教案|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 (2)正确对复数进行分类,掌握数集之间的从属关系; (3)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初步掌握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_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 (2)能应用i和 的周期性、共轭复数性质、模的性质熟练地进行解题;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学习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一、...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意义,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2)能结合树形图来帮助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3)正确区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哪一个原理与分类有关,哪一个原理与分步有关; (4)能应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两个原理的能力;...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平面向量教案中职】平面向量教案2

    1、三角形中的特殊位置(四心)所满足的向量方程: (1)重心满足的向量方程: ; (2)内心满足的向量方程: 或 ; (3)外心满足的向量方程: ; (4)垂心满足的向量方程: ;(斜三角形中) 2、已知 是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 ,则 是 的垂心。 3、若...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题型及解题技巧|向量与三角函数创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 1 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及其变换,主要是 的性质、图像及变换 考查三角函数的概念、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图像的平移和对称等 以选择题或填空题或解答题形式出现,属中低档题,这些试题对三角函数单一的性质考查较少,一道题所涉及的三角函数性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考查的知识点来源于...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 (2)能应用i和 的周期性、共轭复数性质、模的性质熟练地进行解题;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学习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一、知...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组合c的计算公式|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问题; (2)使学生掌握数的计算公式、数的性质用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排列、问题求解与剖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刻性,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教...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知识点总结]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意义,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2)能结合树形图来帮助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3)正确区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哪一个原理与分类有关,哪一个原理与分步有关; (4)能应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提高学...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点_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理解并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初步运用复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培养学生...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_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意义,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2)能结合树形图来帮助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3)正确区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哪一个原理与分类有关,哪一个原理与分步有关; (4)能应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两个原理的能力; (...

    发布于:2014-09-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