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桂花雨课堂笔记]第三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设计示例三

高三历史教案 2014-09-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和蚕桑生产,曲辕犁和筒车,水利事业。唐朝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金属铸造业。

唐朝商业的发展——唐朝长安。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这是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也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这与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密切关系。

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值得后人引以为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

(1) 指导学生归纳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培养综合的能力。

(2) 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分析“唐代长安城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从而培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难点

1、教材内容方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曲辕犁、筒车、绢、纱、锦等,学生未接触过实物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师应注意讲解。

2、学习方法方面:从宏观到微观掌握知识结 构、把握经济课型的基本线索和框架结构和学习方法、怎样在经济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中加深理解,发现问题。

3、能力培养方面:掌握经济课型的框架结构能力。对经济各领域具体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列举唐朝两个盛世景象名称并解释其共同点

(2)列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采取的共同措施和重用的不同人才。

2、历史小论坛“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例:一个学生在《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写道:就隋唐两朝而论,我们知道,隋朝只经历了二帝,就灭亡了,而唐朝的贞观之治,则是为史家大加赞誉的。为什么隋朝这么快就灭亡了呢?在《隋唐嘉话》上有这样一句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炀帝就是隋朝的末代皇帝。炀帝妒贤忌能之心极强。司隶大夫薛道衡,因为诗写得比炀帝好,炀帝就逼他自杀,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对于才华高于自己的人就要加以杀害,真是岂有此理!炀帝如此格格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他所宠信的主要就是些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了。在这种人的治理下,隋朝怎么会不灭亡呢?固然,炀帝的妒贤忌能不是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是,正是由于炀帝的心胸狭窄,不容贤能才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与之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人才却很重视。即使是与他作对的,只要是人才,他就给予重用,表现了封建政治家宽宏大量的态度。例如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哥哥李建成手下的官员,他看到李世民战功卓著,人才济济,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就暗中劝太子尽早除掉李世民,结果被李世民识破,李世民登位后,不仅不记旧恨,反而拜魏征为大夫,就是因为魏征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才。以后魏征能大胆进谏,使得唐太宗一生避免了许多过失。由于唐太宗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思贤若渴,爱护人才,又善用人才,所以,在他统治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五谷丰登,牛羊遍野,人口也增加了。这就是为历代史学家所称誉的“贞观之治”。

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来看,人才对于辅国安邦是多么重要!

3、导入  新课

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政治上强大的唐帝国其物质基础是繁荣的经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情况。(可出示唐三彩教具问是什么?写Chinatown问为什么外国人用瓷器来代表中国、唐人?)

4、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了解提示强调了哪些重要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小子目。掌握本课的框架和学习线索即(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教师板书出学习线索。

(1)指导学生阅读“稻米流脂粟米白”。然后教师出示材料一、杜甫《亿惜》:“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问题:“开元”是谁的年号?(唐玄宗)。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事件?(开元盛世)。反映了经济的那一个行业的成就?(农业)。本子目从哪几个方面来反映农业的成就?(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各个方面都有哪些成就?(水稻;北方二年三熟、南方一年两熟、育秧移植、冬季温泉水浇蔬菜。“二月中旬已进瓜。”茶:我国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专著《茶经》陆羽“茶神”。植桑养蚕。)教师出示材料二:汉代“长直辕犁”、唐代“曲辕犁”引导学生对比说出曲辕犁比长直辕犁有哪些进步?(便于深耕、节省蓄力、提高生产效率)。教师出示材料三:“翻车”、“筒车”引导学生对比说出筒车的进步。

(2)指导学生阅读“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教师指出唐朝手工业创造了古代世界闻名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丰富灿烂的物质文明。问题:本目从哪几个方面来反映手工业的成就并举出具体的手工业品?(丝织业“技术高超品种繁多轻盈而薄”唐代花鸟文锦。陶瓷业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金属冶铸业大雁塔铁钟。)教师出示材料一:“唐三彩”、问:什么名字?哪个朝代?材料二唐太宗的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问:鉴是什么意思?(镜子)当时镜子主要是铜镜。问:唐代时哪个地方生产的铜镜最有名?反映了哪个行业的成就?这一行业的另一杰作是什么?请说出唐代几件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3)指导学生阅读“长安百万家”。结合《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了解掌握长安城特点。设计活动: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如何来解说长安城呢?(规模、布局、人口、商业。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小结、反馈测评:教师边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线索、框架、知识点边板书线索框架,并留出横线部分让学生填写。

(5)学生再回顾本课并提出疑问。

(6)历史论坛:从唐都长安的重要性谈国家的稳定。

(四)板书设计 

农作物: 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经济作物:茶叶和蚕桑

一、农业 农具改进: 曲辕犁和筒车

水利

丝织业:宋州亳州的绢、扬州益州的锦。

二、手工业 陶瓷业: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唐三彩

金属冶铸业:扬州铜镜、大雁塔铁钟

规模: 国内:

三、唐都长安 布局:市、坊。

人口: 国际:

商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lishijiaoan/22396.html

  • 第二课堂_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示例1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八课西欧庄园教案_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运动和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传奇。通过唐诗、散文、传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对唐代诗歌名篇佳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2课《走月亮》】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资料和注释

    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 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思维导图】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朝商朝西周起止时间公元前2070-1600年公元前1600-1046年公元前1046-771年开国国王禹汤武王亡国国王桀纣幽王都城阳城殷镐京政治状况出现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屡次迁都,中期盘庚迁殷;拥有一些属国实行分封制经济制度 实行井田制 教...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文化】夏、商、西周的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 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支 医学 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地理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生物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古籍《上书》和《周...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第一课时) 戴冠(贵州省教育科研所)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要求: 秦灭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称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 思想教育要求: 通过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二课堂_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材教法

    教学重点 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政绩是: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上述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于是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盛世局面形成了,史称开元盛世。 女皇帝武则天,首先从唐的皇后到周的皇帝,武则天是从帮助高宗处理政事...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政治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七雄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强盛;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称雄战争晋楚的城濮之战齐魏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秦赵的长平之战民族周边民族:北有匈奴、东胡,西有戎,南有越各民族逐步融合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强大和统一黄河流域;淝水之战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的融合。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淝水之战双方实力、人...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东汉的统治措施|东汉的统治

    教学建议关于秦汉时期的三次农民起义 在中国古代史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两大方面。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这种矛盾也随之发展,有时激烈,有时缓和。其激烈时就导致爆发农民起义。秦汉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