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图像知识点总结_函数的图像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6-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道函数图象的意义;

(二)能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会列表、描点、连线;

(三)能从图像上由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难点:对已知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关系.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函数?

2.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3.在坐标平面内,什么叫点的横坐标?什么叫点的纵坐标?

4.如果点A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5,请用记号表示点A(答:A(3,5)).

5.请在坐标平面内画出A点.

6.如果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可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几个点?反过来,如果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确定,这个点的坐标有几个?这样的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叫做什么对应?(答:叫做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一一对应)

(二)新课

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知道,函数关系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像y=2x+1就表示以x为自变量时,y是x的函数.

这个函数关系中,y与x的对应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图象的方法表示.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列表.(写出自变量x与函数值的对应表)先确定x的若干个值,然后填入相应的y值.


(这种用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第二步:描点,对于表中的每一组对应值,以x值作为点的横坐标,以对应的y值作为点的纵坐标,便可画出一个点.也就是由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时,在直角坐标中描出相应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相邻两点用线段连结起来,得到的图形就是函数式y=2x+1图象.


例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式的图像:

(1) y=-3x; (2)y=-3x+2; (3) y=-3x-3.

分析:按照列表、描点、连线三步操作.

解:


它们的图象分别是图13-25中的(1),(2),(3).

例2 某化我厂1月到12日生产某种产品的统计资料如下:


(1)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月份数作为点的横坐标,以该月的产值作为点的纵坐标画出对应的点.把12个点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2) 按照月份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每两个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3) 解读图像:从图说出几月到几月产量是上升的、下降的或不升不降的.

(4) 如果从3月到6月的产量是持逐平稳增长的,请在图上查询4月15日的产量大约是多少吨?

解:(1),(2)见图13-26.

(3) 产量上升:1月到2月;3月,4月,5月,6月逐月上升;10月,11月,12月逐月上升.产量下降:8月到9月,9月到10月.产量不升不降:2月到3月;6月到7月,7月到8月.

(4)过x轴上的4.5处作y轴的平行线,与图象交于点A,则点A的纵坐标约4.5,所以4月15日的产量约为4.5吨.

(三)课堂练习

已知函数式y=-2x.用列表(x取-2,-1,0,1,2),描点,连线的程序,画出它的图象.

(四)小结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1.解析式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

2.列表法——通过列表给出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关系.

3.图象法——把自变量x作为点的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作为点的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描出对应的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做这个.用图象来表示函数y与自变量x对应关系.

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1.用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简间明了.能从解析式清楚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全部相依关系,并且适合于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计算.

缺点:在求对应值时,有进要做较复杂的计算.

2.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函数值找到,查询时很方便.

缺点:表中不能把所有的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全部列出,而且从表中看不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3.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

缺点:从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找到对应的函数的准确值.

函数的三种基本表示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因此,要根据不同问题与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数学或其他科学研究与应用上,有时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由已知的函数解析式,列出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的表格,再画出它的图像.

(五)作业 

1.在图13-27中,不能表示函数关系的图形有( ).

(A) (a),(b),(c) (B)(b),(c),(d) (C) (b),(c)(e) (D)(b),(d),(e)


2.函数 的图象是图13-28中的( ).


3.矩形的周长是12cm,设矩形的宽为x(cm),面积为y(cm2).

(1) 以x为自变量,y为x的函数,写出函数关系式,并在关系式后面注明x的取值范围;

(2) 列表、描点、连线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4.(1) 画出函数y=- x+2的图象(在-4与4之间,每隔1取一个x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

(2) 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地是不是函数.y=- x+2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庆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画的函数图像上:


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y=4x-1; (2)y=4x+1.

6.图13-29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

(1)8时,12时,20时的气温各是多少;

(2)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各是多少;

(3)什么时间气温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7.画出函数y=x2的图象(先填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8.画出函数 的图象(先填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顺序连结各点):


作业 的答案或提示

1.选(C).因为对应于x的一个值的y值不是唯一的.

2.选(D).当x<0时,|x|=-x,所以 ,当x>0时,|x|=x,所以
3.

(1) y=x(6-x)其中0<x<6,(图13-30).

(2)


4.


5.

见图13-32.

6.(1) 8时约5℃,12时约11℃,20时约10℃.

(2) 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2℃.

(2) (2) 14时气温最高,4时气温最低.

7.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的坐标(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不同的坐标与不同的点一一对应;函数关系与动点轨迹一一对应.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形象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通过解读图象,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这种“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会画函图象,并会解读图象,即会从图象了解到抽象的数量关系.为此,先在复习旧课时,着重提问会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接着在新课开始时介绍了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

3.教学设计中的例3,即训练学生从已有数据画图象,又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解读图象、在图象上估计某日产量的能力.对函数图象功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小结中,介绍了函数关系的三种不示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对函数概念的透彻理解.

5.作业 中的第1~3题,对训练函数概念及函数图象很有帮助.

第1题,目的要说明,对于x的一个值,必须是唯一的值与之对应.而(b),(c),(e)都是对于x一个值,y有不止一个值与之对应,所以y不是x的函数.本题还训练解读形的能力.

第2题,训练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去掉绝对值符号对,必须分x≥0与x<0讨论.

第3题,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象的能力.

这些都是学习函数问题时应具备的基本功.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326.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