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实录教视网|《社戏》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2013-09-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河北东光县大单中学  刁泽放  061600

 

课前预习:

1,第一遍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解决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查成语“归心似箭”“顺手牵羊”含义。

3,第三遍读课文,思考:那夜“我”看的戏到底好还是不好?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谈一谈理由。

教学过程:

(上课,师生问好)

教师:同学们,童年的生活大多是美好的,值得回忆的。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本散文集叫《朝花夕拾》,专门回忆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我们曾经学过其中的一篇叫——

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对,不过先生大概觉得意犹未尽,又用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学生:《社戏》。(教师板书:《社戏》)

教师:我已经布置了三道预习题,同学们完成了吗?

学生:(齐答)完成了。

教师:很好!我们先来看第二题。我让大家理清情节发展的过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如果让你在“社戏”前面加一个动词的话,加什么好呢?

学生:看。

教师:(板书:主体——看戏)加个“听”字不行吗?一些老戏迷去戏园子,都是说:“走,今儿个听戏去!”

学生:戏迷都懂行,看戏就是为了听唱;小孩看戏就图个热闹,所以用“看”字。

教师:非常好!这叫内行听门道,外行看热闹。请同学们快速找一下,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看戏”两个字是在什么地方?

学生:在第四段第一句话。

教师: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句话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和主要情节“看戏”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学生:有联系,这三段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地点、还有同去看戏的人。

教师:对,谁还有补充?

学生:还有看戏的机缘——由于我随母亲回外婆家消夏,所以才得以看戏。

教师:非常好!这些可以称为“看戏”前的“序幕”。(板书)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请按发展顺序排列主题部分“看戏”的四个阶段:(屏幕显示:A去看戏  B在看戏  C盼看戏  D看戏归)

学生;应该是C-A-B-D。

教师:(板书四阶段)联系前面的“序幕”,看戏归来后第二天的事可以叫做——

学生:尾声。

教师:(板书)很好!下面我们接着思考:“我”盼着去看戏,是很顺利的就看到了吗?“我”在去看戏的途中心情是怎样的?请大家继续看屏幕,选出和看戏各个阶段相对应的选项:(屏幕显示:A昏昏欲睡  B去心似箭  C一波三折  D顺手牵豆)

学生:盼看戏是一波三折;去看戏是去心似箭;在看戏是昏昏欲睡;看戏归是顺手牵豆。

教师:很好!(板书连线)我们先看“盼看戏”经历了哪些波折。先是早上起来就——

学生:叫不到船。

教师:那就和别人搭伴去吧?

学生:母亲不准和别人一同去。

教师:为什么?

学生:怕外祖母担心。

教师:作者写来真麻烦!要是我们写可能就简单多啦。“一年夏天,我住       在姥姥家,正赶上赵庄演戏,于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小伙伴架着船去看戏了。”一句话,多简单!连下面的情节也省了。这样写好不好?

学生:不好。

教师:为什么不好?

学生:(沉思)

教师:比方说我们逗小孩的时候,拿着一块糖,总是东藏藏、西藏藏,要么举得高高的,就是不一上来就给他。为什么?

学生:有意思呗!

教师:对!看戏却先让你看不上,也是为了有意思啊!这在写作上有个术语叫“蓄势”。就是为了调人胃口,使文章有波澜,让人爱看。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看戏之前的一波三折。

学生:(若有所悟)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去看戏”部分。先请一个同学解释一下成语“归心似箭”。

学生:回家的心情急迫,就象离弦的箭一样。

教师:这里老师换了一个字,是说去看戏的心情——

学生:急迫。

教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这一部分的第一句话——

学生:(齐读)我的很重的心……说不出的大。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话表现出来的“我”的心情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前面看不上戏,心里很难过;这回能去看了,一下子就高兴了,轻松了。

教师:对!这和前文形成了鲜明的——

学生:对比。

教师:请同学们再找一下,这部分里面哪些地方表明我的“去心似箭”?

学生:母亲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即又上前出了桥。

教师:对!这些描写小伙伴开船的动词,除了表明“我们”的心情急迫,还表明小伙伴们架船技术——

学生:熟练。

教师:甚至可以说是“高超”,因为前面讲了,他们有几个是——

学生:弄潮的好手。

教师:对。看还有那些写心情急迫的地方?

学生: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黑色的铁的兽脊似的……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教师:山是不会动的,作者为什么说它“向船尾跑去”呢?

学生:因为船快,船上的人就会觉得山也动。

教师:对,还有一个原因,前面作者已经把山比喻成了——

学生:黑色的铁的兽脊。

教师:山是不会动,但兽是可以动的,这是前面比喻的延伸。这样以静写动,正好表现了心情的——123

学生:急迫。

教师:这一段的写景非常之美,咱们一起齐读一遍,看作者用了哪些感官来写景?

学生:(齐读略)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写景。

教师:我们再来找一找,作者几次提到“豆麦”?

学生:三次。

教师:三次提到豆麦,除了能表明当时的季节,和下文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为下文偷豆做了铺垫。

教师:很好!看戏的势也蓄足了,急迫的箭也射出了,可是戏没演完大家就回来了,因为小家伙们都——

学生:昏昏欲睡了。

教师:倒是在归航的途中,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是——

学生:顺手牵豆。

教师:我借用了一个成语“顺手牵羊”,而没好意思用“偷”这个字。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偷”?

学生:就是拿别人的东西。

教师:那好,把你的字典拿给我,这叫偷吗?

学生:是趁别人没注意的时候拿别人的东西。

教师:拿了之后还还给人家吗?

学生:不还了。

教师:一个人的东西被偷之后,心情一般会怎么样?

学生:不高兴,生气。

教师:好,那么这些小孩“顺手牵豆”,到底算不算偷呢?

学生:不能算。

教师:为什么?先看被偷的人当时知道不知道?

学生:知道。

教师:他是谁?

学生:阿发。

教师:他不但知道,奇怪的是不但不制止,还怂恿大家去偷他家的,因为他觉得——

学生:他家的大。

教师:还有一个被偷的人案发当时并不在场,他是——

学生:六一公公。

教师:就是尾声里才出场的老六一。他也奇怪,当得知了东西被偷之后,他生气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非但没生气,当“我”说他的豆好吃时,他竟——

学生:非常感激。

教师:还记得小品《卖拐》中范伟演的那个傻小子吗?花一百块钱加一辆自行车换了一副拐,临走还对骗子真诚的说:“谢谢啊!”

学生:(笑)

教师:难道六一公公和阿发都是这样的傻子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学生:(思考)

教师: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接下来看第三个思考题:那晚的戏到底好还是不好?同意不好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如林)

教师:同意好的请举手。

学生:(只有六个同学举起了手)

教师:只有这么几个人!别害怕,真理往往被少数人掌握,敢不敢和他们辩论一下?

学生:敢!

教师:好!请双方各出三位同学,带着书和座位到前面来。

学生:(陆续离座,到前面分开坐好)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场小的辩论赛,辩论的题目就是这场戏好不好。同意好的你们三个是正方——伶牙队;反方——利齿队。下面我交代一下比赛规则:1,各方选手每人一次发言机会,自由陈述理由,时间不超过两分钟。2,发言要有礼貌,称呼对方要叫“对方辩友”,不能搞人身攻击或武力威胁:“你胡说!再胡说看我不……(用拳比划)”

学生:(笑)

教师:下面准备三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或出谋划策,或“挑拨离间”)

教师:下面比赛开始,首先由正方一辩发言。

正方甲:我方认为,这场戏很好。因为文中说过:“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如果不是好戏,“我”怎么会这么多年还能记起,还念念不忘呢?

教师:谢谢这位同学,下面由反方一辩陈辞。

反方甲:我方认为,这场戏根本就不好,因为演铁头老生的演员一点也不卖力气,小旦更是唱得人昏昏欲睡,要是戏好,观众还会打瞌睡吗?

教师:很好,谢谢你。下面由正方二辩发言。

正方乙:我不同意对方辩友的观点,打瞌睡是一种生理现象,无法说明戏的好坏。谁困了都会打瞌睡。给你一本厚厚的精彩小说,你能连着看完不打瞌睡吗?

反方乙:我很佩服对方辩友的辩才,但真理并不会因为狡辩而改变。这场戏如果好,回来的路上大家还会一起骂老旦吗?

教师:精彩!下面请正方三辩最后陈辞。

正方丙:我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戏好并不一定值得怀念;戏不好并不一定不值得怀念。

教师:停!请问你是正方反方?(学生齐笑)本来你们支持者就少,你怎么还替对方说话?

正方丙:我的意思是虽然戏不好,但是值得怀念。

教师:还是替对方说话呀!你应该再加一句:只要值得怀念的戏,就一定是好戏。

学生:(笑)

教师:比赛到此为止,请选手们回到座位上去。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我怎么让你们辩糊涂了?连正方反方都分不清了!(学生笑)最后这个同学倒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不怎么好的戏却那么让人怀念呢?

学生:(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假想一下,当你离家很长时间以后,会不会想家?你是想家里的东西呢还是想家人?

学生:想人。

教师:那么再想,那晚的戏那么让人怀念,是由于戏多么好呢还是别的原因?

学生:是因为人好。

教师:对!(板书)是因为家乡的人好,才让我时时怀念,深深留恋。请同学们找一下,在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家乡的人好?先看“序幕”中有哪些地方?

学生:我去了以后小伙伴们都来陪我玩,还有钓了虾都给我吃。

教师:是因为大家都吃够了吧?

学生:不是,是因为我是客人。

教师:再来看看“盼看戏”阶段有没有表现人好的地方?

学生:有。

教师:有句名言:“把你的快乐告诉朋友,你就有了两个快乐;把你的忧愁告诉朋友,你还剩下半个忧愁。”让我们来看一看,当“我”为看不成戏发愁的时候,有多少人在分担我的忧愁啊?找出课文中的话。123

学生:大家都叹息且表同情。

教师:这还不算,纷纷想主意、打包票,终于促成了“我”的看戏之行。去看戏的途中有那些人好呢?

学生:让“我”坐在舱中,大家划船。

教师: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是不是“我”也年幼?

学生:不是,因为“我”是客人,又不会划船。

教师:(出示老教材插图)同学们请看这幅插图是画的哪段情节?其中哪个是“我”,从身材上看“我”是最小的吗?

学生:这是看戏出发时的情景,挥手的那个应该是“我”。

教师:“在看戏”的时候有哪些表现人好的地方?

学生:大家为我买豆浆,找水喝。

教师:回来途中呢?

学生:给我煮罗汉豆吃。

教师:豆浆虽然没喝上,却吃上了磨豆浆的原料。即省了钱,营养还丰富!

学生:(笑)

教师:“尾声”里有表现人好的地方吗?

学生:有,六一公公送豆。

教师:这么好的人们,怎能不值得“我”留恋呢?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两个作业:

1,  这群小伙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  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表达留恋之情的随笔。

下课!

学生:老师再见!

教师:同学们再见!

 

附:(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回忆、留恋童年)

 

序幕:时间、地点、人、机缘

                盼看戏——一波三折 家

            去看戏——去心似箭 乡

主体:看戏  在看戏——昏昏欲睡 人

            看戏归——顺手牵豆 好

尾声:      六一公公送豆       !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yuwenketangshilu/11797.html

  • 【羚羊木雕教学实录】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 师:我可以问大家一个问题吗?你曾经送给好朋友礼物吗? 生:有 没有 师:送的是什么能告诉我吗? 生:是我自己做的卡片 师:他喜欢吗?` 生:喜欢 生:是一幅挂画 生:他不喜欢 师:哦? 生:不过他还是很高兴 师:哦!还是很高兴 他感觉到你的祝福了对吗?生:He 师:谢谢 生...

    发布于:2013-09-25

    详细阅读
  • 朱自清《春》教学实录|《春》教学实录

    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齐声):能!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

    发布于:2013-09-25

    详细阅读
  • [余映潮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 生:晓...

    发布于:2013-09-25

    详细阅读
  • [《奇妙的克隆》读后感]《奇妙的克隆》教学实录

    一、教学设想: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以及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3.利用收...

    发布于:2013-09-25

    详细阅读
  • 窦桂梅《丑小鸭》课堂实录|《丑小鸭》课堂实录

    【背景】 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浙江教材中大量缩改的《丑小鸭》,这次学的是只有少量删节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而 “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文本及其他信息中,在尚未接触安徒生的原著前,“丑小鸭情结”早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那么这次我们还能做什么?学生重读的目...

    发布于:2013-09-25

    详细阅读
  •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实录

    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学 谢智华 师(满怀激情地):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策之言。几乎每篇文...

    发布于:2013-09-25

    详细阅读
  • 多彩四季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多彩四季”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实录

    金坛二中 王小红师: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南宝地,一年四季花香鸟语,真是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四季,用一双慧眼发现四季的多姿,用一颗慧心感悟四季的韵味,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四季。(多媒体出现活动主题:多彩四季)师...

    发布于:2013-09-24

    详细阅读
  • 拍手歌公开课教学实录_《一双手》公开课教学实录及反思

    学习目标: 1、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3、学习并发扬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设想: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

    发布于:2013-09-24

    详细阅读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_《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九里山乡中学 常慧玲 【教学设想】本诗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首当代诗歌,因此要从朗读上着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要让学生对诗句的品味有自己的体会,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学目标】1 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要领,力求作到读音、停顿正确,逻辑重音恰当。能根据诗歌思...

    发布于:2013-09-24

    详细阅读
  • 张晓风《春之怀古》|《春之怀古》教学实录

    金坛二中 高粉群一、 导语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温柔、最美丽、最多情的季节。古诗中有很多写春的名句,同学们回忆回忆,说出来,让我们感受一下春天的浪漫气息。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这首诗写到了春天的哪些景...

    发布于:2013-09-2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