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科 目
思想政治
题 目
第二课 第一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P19(章、节、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 记住法律准则的特点。
② 掌握“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③ 正确理解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④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
重、难点
①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用这句的古训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增强按准则办事的信念。
②理解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讲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参考书
直尺、圆规、投影仪、卡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
同学们好,这之前几节政治课,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法律的内容,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打好基础,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教师提问:
A、 什么是法律?P11
B、 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8-P11
好了,刚才我们就对学过的知识作了一个简单的复习,下面我们转入学习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老师讲新课前先让同学做个小试验:
(方法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徒手和用圆规画两个圆后进行比较,看哪个画得好,为什么?
(方法二)教师选择两位同学到黑板前,一位同学徒手画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另一位同学以尺和圆规作为辅助工具画一个矩形和一个圆。然后让同学观察比较绘画后的差异,并提问:哪位同学画得好?为什么?(因为画得好的同学用了辅助工具)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画这种差异可以用中国的哪句古训来说明?(“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回答后总结得出板书。
一、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板书)
1、无规矩不成方圆
(1)古训的含义及其启示(板书)
古书上说:“规以正圆,矩以正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没有圆规和矩形框的辅助就做不成圆盖和方框。“规与矩”是我国古时候的木匠用来制作圆盖和方框的工具,引申出来后就有“规范、法则”等的意义了。那么这句古训的深刻寓意又是什么,或者说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做任何事情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2)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板书)
让同学看P19的两幅漫画并思考:
A、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幅漫画,说明两漫画之间的有什么差别?(交通井然有序与交通混乱不堪)
B、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启示:人们的交通行为需要交通规则来加以规范,才能确保交通畅顺,保证人们出行方便。)
通过上面两幅漫画的比较,我们知道,交通生活需要用交通规则来规范才会变得井然有序。而交通生活只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其中一个部分,社会生活的范围要比交通生活的范围更宽,更广。那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规矩”呀?(要)社会生活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规范加以约束管理,人人各行其是,我行我素的话,社会将会变成怎么样呀?(变得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因此,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必须有它的“规”和“矩”。那请问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指是什么?(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学生齐读)
为了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需要共同的准则,我们再来看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关于体育方面的例子:在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男子50米汽步枪的金牌是由我国的哪位运动员获得呀?(贾占波)当时新闻界评价说这是一枚极具戏剧性的金牌。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决赛中每位选手有10枪机会,还剩最后一枪时,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领先排名第二的贾占波3环,几乎已经稳获金牌。但最后一枪他射中了其他选手的靶子,成绩记为0环,将金牌拱手相让。)为什么马修·埃蒙斯的成绩会是零呢?(给2分钟时间学生讨论后提问)(因为他违反了比赛规则,射中的是其他选手的靶子而不是他自己的靶子。)通过这个反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了,在社会生活中若不守规矩所带来的教训往往是十分深刻的。
(3)社会生活准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板书)
既然刚才我们知道了社会生活中的“规”和“矩”是指人们共同的生活准则,那么同学们可知道社会生活准则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吗?
A、社会生活准则的基本类型: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板书)
B、社会生活准则的特点
(方法一)教师提前把相关的“特点”做成小卡片,请同学到黑板前按三种类型分别贴在对应的概念下面。
(方法二)采用抢答游戏的形式,老师给提示,同学说答案。
a、只适用于局部的、按照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制定的准则有——(纪律、规章)
b、自古就有了的,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存在于人们的观念意识中,主要靠社会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来维持的准则是——(道德)
c、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准则是——(法律)
社会生活共同的准则则
(副板书)
纪律、规章
法 律
道 德
大家要注意区分三种不同的社会准则之间的特点。
我们知道了社会生活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准则,那么其中最具权威性的是哪一种?(法律)为什么?(3分钟讨论)(结合前面内容复习法律的基本特征:因为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P20划书、齐读]正是因为这样,运用法律来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也就赋予了这些准则以普遍的约束力和国家的强制性,这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当然是十分必要的。
2、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板书)
(1)法律为什么能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板书)
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是非常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生活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等。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尤其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A、结合社会公共生活特征看:它关系到每个踏足公共场所的公民的合法权益与安全。
B、结合法律的特征看:它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即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具有权威性,使任何人都不可违反。
C、结合社会公共生活和法律的特征看: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公共生活各个方面的准则只有借助法律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好的执行,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既然社会公共生活各方面的准则都由法律来加以确认和维护,那么就是说在我们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去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那么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几个例子说说在哪个领域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教师列举公共交通、公共娱乐场所等领域的例子用投影展示:
活动场所
角色
行为规则
出门上路
行人
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等
乘 车
乘客
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去商场购物
顾客
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去 公 园
游客
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去影剧院
观众
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要礼貌鼓掌
在 学 校
学生
尊重老师,认真学习,不得扰乱学校秩序
正因为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所以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学会依法律已,依法办事;还要学会依法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同违法行为作斗争。那么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一项法令是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一项法令(板书)
在我国,维护社会生活准则的法律有民事的、刑事的、行政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的一项法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展示《条例》)为什么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一项法令呢?(因为它通过规范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和行为,促使人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为我国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武器。)(《条例》的作用)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包括五章45条。下节课,我们将就《条例》有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² 引导学生小结本讲内容
“一个法规,两个道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² 课堂小结: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生活准则的种类及其区别
社会公共生活 我国法律确认和
维护公共生活的准则
要有共同的准则 法律确认和维护
社会公共生活的
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一项法令
² 课后作业 :《练习册》P21-23习题
学生回忆
并作答
动手做试验
思考问题
并作答
做笔记
思考并作答
看图思考
并作答
思考
课本上作标记后齐读
听例子,回忆奥运场景,积极展开讨论后作答
同学到黑板前粘贴卡片
学生听题并抢答
做笔记
学生讨论后作答
课本上作标记后齐读
学生回忆所学内容
思考作答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学生看投影
阅读课文
找出答案
后齐读
思考如何用一句话小结本讲内容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912.html
相关教案
- 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一)
- [七下政治复习提纲]政治复习课方案择优
- [妇女未成年劳动]妇女、未成年人等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
-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ppt|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笔记_第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主要内容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设计(一)
- 【家庭关系抚养义务】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教学设计(一)
- [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二)
-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九课第二框]八年级政治第九课、第十课复习教案
-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详细阅读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详细阅读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详细阅读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详细阅读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