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政治复习提纲]政治复习课方案择优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5-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一、复习课的性质和任务

政治复习课同其他的学科一样,是以完成“某部分”(篇、章、单元、学习阶段)的教材内容的复习,巩固为任务的单一课型。它通常是在某课、某单元的新知识讲授结束后,或在期中、期末、升学考试前进行的,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复习课这一教学步骤 的实施,指导学生把原先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疏理、概括、归纳、整理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系列,使知识系统化。这样,不但使学生原生在新课讲授时的知识缺漏得到弥补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进一步掌握所学过的“部分”的知识“体系”,使之牢固印在脑海里。同时又凭借复习课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知识朝着能力方向的转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这可以说是复习课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然而我们在进行某“部分”复习时,还要制定各个“部分”的具体复习目的要求,然后才根据既定的复习的目的的要求选定的复习方法设计复习方案。这样复习课才能“有的放矢”、“矢矢中靶”。

二、复习课无定法,但“复习有法”

复习的目的要求一旦确定下来,就要精心地选用复习方法,安排复习的程序,然而正如讲授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复习课的复习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教无定法”——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并不是说复习课就可随心所欲,任意应付,而是“教而有法”­­­­­­——“复习课有法”。这是什么呢?我想凡是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现状出发,为指导学生顺利而完满地完成复习目的任务,非用不可的复习方法,都是“得法”,都是“有法”的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复习课的目的要求,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复习方法,而随着复习面临的“目的要求”和“二个实际”的应用的不同,其复习方法也须相应变通,灵活机动,因“地”制宜。

1、运用知识结构的提纲的讲解。

把一课的知识结构提纲具体定出来,按知识结构的有关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要求根据知识提纲进行复习,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知识体系的轮廓。

2、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

A、用问题式谈话法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太简单达不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B、提问要有价值,不分轻重巨细,一问到底,由满堂灌应变成满堂问,使学生无所适从。C、提问要紧扣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过于空洞或高深,使学生不知从何答起。D、提问要有层次性,先易后难不要打断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E、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回答不完整应给予鼓励。〕

3、比较法。

就是对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相近或相关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使之一目了然,省时、省力牢固掌握。

4、图示法。

就是对某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和多而散、繁而杂的政治观点,政治概念,使知识系统化,关系明朗化,内容通俗化,从而化难为易。

5、针对性的讲授法。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难点、重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讲授难点和重点时应力求启发式,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确保复习目的的实现。

6、分解法。

对内容较多,结构复杂的内容,应采取分解的方法,化整为零。比如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论述题。答题要求观点要全,条理清楚,论证要符合逻辑,思想觉悟水平要高,而关键要掌握某一内容的基本观点。

三、精心“配套复习方法”,上好高质量的复习课

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复习方式,其基本步骤与方法是:

1、先运用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对学习上一堂课的新知识,以复习问题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既做到检查学生对上堂课掌握情况,又帮助其他学生再复习巩固。

2、做知识结构复习提纲,并根据其结构进行重点讲解难点,要点,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印象使之巩固。

3、回扣课本,要求学生根据所复习内容进行精读理解、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过电影”要求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图表对所复习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不能再现内容要求再复习。

5、发给学生练习。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精心、设计一套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再现和巩固,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紧扣。

总之要求充分正确地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复习内容逐渐系统化、条理化、精确化,直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910.html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