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主要内容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设计(一)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5-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黄远东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识记: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包括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和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行为的能力。

觉悟目标

认识公民享有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不做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情,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请同学们看投影(见优秀课件),并思考投影中付某和王某侵害了六名学生的哪项权利?

(2)这六名学生的身体受到非法搜捕时,还有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

(组织学生讨论)

导入  新课

今天我同同学们一起学习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板书)

⒈人格尊严的含义(板书)

(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讨论,你认为什么是人格尊严,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将人格尊严的含义的理解)

〔明确〕人格尊严,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⒉人格尊严的内容(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提问)

〔明确〕(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的事例,并思考下列问题:

该摄影中心的行为是行为?曾某、黄某夫妇的什么权利受侵犯?对此法律作出如何规定?

学生讨论:摄影中心行为是违法行为,它侵犯曾某、黄某的肖像权。

〔明确〕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权。

〔练习〕投影。

材料:小明和小刘是同班同学,有一次,他们在街上行走时小刘趁小明不注意,故意把自己身上的10元钱塞进小明的衣袋里,回到学校后,在班上宣言,小明是一个小偷。小明觉得很突然,真想大哭一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刘侵犯了小明哪些权利?

②类似这样的案例,你能举出一个吗?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名誉的含义以及法律规定:见本书第8页第二自然段。

〔明确〕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

荣誉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一般通过表彰授予,属于一种精神鼓励。(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解答)

继续指导学生阅读第9页实例,要求学生寻找问题,找出疑点,然后老师进行解答:此案例说明了钟某为泄私愤,侵犯田某的姓名权。

〔明确〕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为此,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我们要依法维护姓名权(板书)

总结:通过上述事例,反映出公民的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内容很多。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公民享有隐私权。

出示投影:

小英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上有个抽屉,一把小锁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

有一天,小英放学回家,发现自己的抽屉被人砸开了,里面的东西好像被翻过了,急忙问妈妈,妈妈笑着说:“不要慌,书桌的锁是我砸开的,我想看看你抽屉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小英听完后,又气又恼。

提问:

(1)对此例你们有什么感想?

(2)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偷看子女的秘密的做法对不对?

(3)这种行为侵犯小英什么权利?

总结:隐私权的含义及法律的规定。见本书第9页最后一自然段。

小结

见知识结构图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⒈人格尊严的含义。

⒉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侵犯公民这些权利,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巩固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⒈ 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 ( )

A、生命健康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和荣誉权 D、姓名权和隐私权

⒉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的有( )

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诬蔑他人

B、假冒他人名字做坏事

C、嘲笑他人生理上的缺陷和隐疾

D、私拆他人信件

二、要求学生再举出一个侵犯名誉权的事例,并说说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的内容。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906.html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