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孔乙己》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鲁 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品背景、题材、结构,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与中心的关系。
  2.体会语言的表现力,体会动作、语言、外貌、环境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理解孔乙己的社会意义,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重点难点】
  1.重点:语言的表现力,动作、语言、外貌、环境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难点:理解孔乙己的社会意义,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课文提示】
  1.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理解主旨。
  2.本文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末世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它也真实地揭示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正字正音】
  绰chuò  踱duó  舀yǎo  羼chàn  颓tuí  蘸zhàn  折shé
【初学课文】
  1.速读课文。
  2.小说记叙了几个生活片断?
四个生活片断:①酒客取笑偷东西。②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③教小伙计识字。④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最后,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3.贯穿小说各个情节的哪个字最能震撼人心?
贯穿小说各个情节的一个“笑”字,最能震撼人心。
【人物分析】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差不多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分、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当别人戏弄他时,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使他和一般“四体不勤”的士大夫一样,养成好喝懒做的恶习,不会营生。为了生计,做些偷窃的事。即使被打折腿,还要用手爬到酒店喝酒。面对如此冷酷的现实,孔乙己在瞒和骗中偷生,自欺欺人,以别人难懂的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并以“跌断”的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他穷困落魄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作者用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然而作者在批判孔乙己的封建意识时,也表现了深深的同情,特别是写到他教“我”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不拖欠等情节,表现了孔乙己心地善良,从而激起读者对迫害他的封建制度的愤恨。
  “我”是酒店的小伙计,在作品中担当着穿针引线的角色。课文根据“我”在柜台内外的见闻,通过“我”的生动叙述,把最能表现孔乙己性格的几个片断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展现封建教育制度的受害者的悲惨的一生,深刻地谴责吃人的封建制度。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12345678910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载于1919年4月15目的《新青年》,后收入《呐喊》,是继《狂人日记》后又一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檄文。 全文13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l-3段),写孔乙己活动的环境——清末鲁镇咸亨酒店。
  这部分有两层。
  第一层(第1段),写酒店的格局、两类顾客的差别,赋予孔乙己活动以特定的社会环境。
  “做工的人……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多是短衣帮……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里,长短、里外、坐站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两种人的衣着、喝酒方式、经济条件多方面的不同,形象地揭示顾客贫富的悬殊状况,深刻地揭露清末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为孔乙己的出场作铺垫。“踱”写出阔绰的长衫顾客养尊处优、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大模大样、悠然自得的派头。
  第二层(第2、3段),写“我”在咸亨酒店的“职务”,引出孔乙己。
  由于职务的关系,“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通过“我”职务的变更,揭示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势利、冷酷、虚伪。“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表面是写“我”的地位低下,受尽别人的欺负,同时渲染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进一步描写孔乙己生活的环境,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线,预示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课文以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作为见证人,增强了可信性。“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明孔乙己的地位比“我”还低下,是“我”取笑的对象。
  第二部分(4-13段),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4-9段),选取四个生活片断,描写断腿前的孔乙己精神上受的摧残。     
  第4段,写第一个生活片断:酒客揭短,取笑偷东西,孔乙己“力求”开脱,解释。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初步刻画其迂腐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概括介绍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与短衣帮相同。“穿长衫”含蓄说明他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者,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喝酒方式与衣着的矛盾,反映了孔乙己经济地位与思想观念的矛盾。“唯一”点明这是孔乙己最鲜明的标志,说明只有他一人是这样,身份很特殊。接着通过外貌、行动、语言等的描写,给读者一个总印象。“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原本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说明平时吃不饱,营养不良。“皱纹”说明生活艰辛。“时常夹些伤痕”说明他经常遭受欺凌侮辱。“乱蓬蓬”说明他生活懒散,得过且过。“花白的胡子”说明他年岁已老,风烛残年。“又脏又破”说明他好逸恶劳,不会自理。“满口之乎者也”显示自己很有学问,表现了他的书呆子气。“教人半懂不懂”说明他不识时务,故意与别人保持距离。“绰号叫作孔乙己”他的名字无人知晓,说明他不被人重视而差点被人遗忘,表现了强烈的讽刺、戏弄、嘲笑。“排出九文大钱”装出有钱的样子。“排”写出孔乙己在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面前掼派头,表示自己比他们阔气的得意、炫耀的神情。“窃书不能算偷”,故意买弄斯文,为自己开脱。“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命不凡,孤芳自赏。12345678910
  第5段是插叙,补充交代孔乙己的身世、经历,从中可以了解封建文化的毒害,使他变成了一个好喝懒做、不会营生的废人。“原来也读过书”明确点出他的悲剧是由封建教育、科举制度造成的。“坐不到几天……一齐失踪”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地谋生。“如是几次”说明他多次这样,习惯很差,没有信用。“从不拖欠”说明他有善良、诚实的一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孔乙己是既批判又同情的。
  第6段,写第二个生活片断: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写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自以为知识渊博而不理睬人的神态。“立刻显出颓唐不安”说明他把未进学看作自己一生最大的痛苦和耻辱,所以这个问题击中要害,使他不能再无动于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写他的精神伤疤被戳痛时骤形于色的神态。“众人也都哄笑起来”说明人们的笑是有原因的,孔乙己确有可笑之处:守旧、迂腐。
  第7段,写第三个生活片断:教小伙计识字,炫耀自己。“我可以附和着笑”写“我”不分是非的愚昧落后。“掌柜是决不责备的”,写出了耻笑孔乙己是天经地义的的权利。“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写出“我”的势利,鄙视孔乙己。“将来做掌柜”说明孔乙己一心想往上爬,他认为小伙计地位太低。“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说明“我”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自甘卑微,任人欺压,没有改变社会地位的意识。“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帐”,表面说明茴香豆不值钱,一文钱不值得上帐,实际上写出“我”看不起孔乙己。“长指甲”说明孔乙己懒惰。“回字有四样写法”,孔乙己以此来炫耀自己博学,说明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害很深。“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写出孔乙己自作多情,对“我”的关心,同时也说明他思想麻木,一心想出人头地。
  第8段,写第四个生活片断: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满口陈词滥调,表现他迂腐的性格特征。分豆给孩子,说明孔乙己心地善良。“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写出他的慌张,表现了他的老实以及迂腐性格。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无能为力的表现,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可笑、可怜,唯一的武器是孔孟语言,连小孩子都对付不了。
  第9段,是过渡段。从内容上看,这段话概括上文,深刻说明孔乙己卑微的社会地位,说明他在人们生活中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多余人。从结构上看,这段话承上启下:前一分句,总结上文,与“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呼应;后一分句,写出孔乙己没有地位、没人关心,自然引出下面的故事。
  第二层(10、11段),描写断腿后的孔乙己,写他肉体受到严重摧残后的不幸遭遇。
  这是小说情节的继续发展,进入高潮,写封建制度对他的迫害已从精神毒害发展到肉体摧残。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是小说的高潮。先写环境气氛,再写人物语言外貌,最后写掌柜及众人的嘲笑。孔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第10段,由掌柜和顾客的对话,交代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揭露丁举人的凶残。有权势的丁举人是科举制度造就的。一个沿着科举阶梯爬上去的读书人,凶狠毒辣地残害爬不上去的读书人,这一事实本身就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取下粉板,忽然说”,说明孔乙己早已被人遗忘。“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写出掌柜无情无义,只想着十九文钱,根本不管孔乙己的死活;说明孔乙己还不如十九文钱。“哦!”写出掌柜对孔乙己被打断腿漫不经心,毫不关心。几句语言描写,表现了当时人际关系的无比冷漠。“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写出掌柜的冷酷。12345678910
  第11段,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首句交代时令,深秋近冬。这里借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气氛,为人物的悲惨结局作铺垫。然后从外貌、行动、语言等方面描写孔乙己的形象,与断腿前作对比,更加潦倒不堪,揭示出封建制度对他肉体的无情摧残。面对惨不忍睹的孔乙己,掌柜的第一句话是“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写出掌柜的极端冷酷无情。“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写出掌柜毫无怜悯之心,此时还拿孔乙己取乐。“跌断,跌,跌……”说明孔乙己已经没有招架之力,只有用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入木三分地刻画他麻木不仁、临死不悟,被封建教育害死了。“摸出四文大钱”,说明孔乙己动作迟缓,经济更加拮据,濒临死亡还要讲面子。末句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离去,这“笑声”与上文几个地方的“笑”是相照应的,这似乎与悲剧气氛很不协调;然而正是这笑声,更显出封建制度残酷统治下人们的麻木无情。
  第三层(12、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第12段,文章反复描写“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突出只有掌柜见到这笔欠帐时,才暂时想起孔乙己。十九个钱似乎就是孔乙己存在的全部内容、全部价值。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便永远从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中消失了。
  第13段,最后以“我”的推测作结,含义十分深刻。“大约”,表示猜测,20多年了没有人知道孔乙己是死是活,只能推测。“的确”,表示肯定,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景,肯定他活不下去了,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与前面“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照应,说明人们并不在意孔乙己的死活,连“我”都不关心他,写出社会的极端麻木不仁。
第三课时
【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具体表现在:
  (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不肯脱下长衫,怕失去读书人的身分,但又爬不上去,穷困潦倒,不能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成了鲁镇上“唯一”与众不同的人物。通过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分,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画出一个穷困潦倒,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断腿前后对照,更显其遭遇的悲惨。原来“身材很高大”,后来“我”必须站起来往外望才能见到。原来“青白脸色”表示他长期不劳动,坐书房,营养差;后来“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不仅写出他生活困苦,饿瘦了,而且断了腿,生活无法自理,才会黑得不成样子。时近初冬,“我”靠着火也须穿上棉农,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更衬托出他的可怜。
  (3)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又死爱面子的特性。穿的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件长衫,是惟恐失去读书人的身分。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特别是常在人们揭出他的伤疤后讲“之乎者也”谁也不懂的话,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以示其读书人做的都按“圣贤”所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似乎读书人所做的全高人一等。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12345678910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心地善良的本质。孔乙己教“我”识字是想“我”将来能作掌柜,这一方面反映了他向上爬的迂腐思想,一方面也反映他好心。而且他是极为“恳切”地教,看到“我”会写“茴”字时,“显出极高兴的样子”;看到“我”不热心学,便“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这些动作、神态,显示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至于孔乙己能把自己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更表现了他善良的本质。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
孔乙己生活的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封建教育体系并未改变。反动统治者企图“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信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许多知识分子还没有摆脱封建思想。孔乙己生活的特定空间,正是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特色。小说通过孔乙己的生活片断,揭示了社会的势利、冷酷、虚伪,表达了作品的主题。而“我”只是作为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人。因此,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
  2.如何理解咸亨酒店里的笑声?
咸亨酒店是孔乙己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小说的具体环境。咸亨酒店的笑声总与孔乙己有关。他在笑声中出现,在笑声中被嘲弄,在笑声中离去。可以根据笑声把握小说脉络。还可启发学生体会在笑声中表现人物悲剧的艺术效果、发掘小说的深刻寓意。
  3.作者为什么把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放在笑声中写出来?
孔乙己的地位低下,世态冷漠,众人愚昧,也预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笑”是叫人心酸的笑,把孔乙己放在“笑声”中,能充分展示他的个性特征。“笑声”与悲惨遭遇的强烈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使主题更鲜明突出。
  4.用一句话回答,本文的“笑”有什么特点?
( ①人人都耻笑孔乙己。 
  ②被耻笑的只有孔乙己一人。
  ③孔乙己从来没有笑一下。
  ④孔乙己的一生则是笑的对立面——悲。 )
  5. 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答案见“课文分析” )
  ①做工的人……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多是短衣帮……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③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④还欠十九个钱呢!
  6.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写出阔绰的长衫顾客养尊处优、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大模大样、悠然自得的派头。
  ②排出九文大钱。
写出了孔乙己装出有钱的样子,在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面前掼派头,表示自己比他们阔气的得意、炫耀的神情。
  7.孔乙己有哪些性格特征?
孔乙己生活穷困潦倒,饱受折磨,常受欺凌侮辱,但还硬摆“读书人”的架子。一生未能“读书做官”,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好喝懒做,不会营生,受封建教育毒害很深,思想守旧、迂腐、麻木不仁、自命清高,不敢正视现实,但善良、诚实。
  8. 作者对孔乙己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有所批判的,但同时又充满同情与哀怜。对周围群众的麻木冷漠则是完全持批判态度的。12345678910
  9.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说明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鞭挞了丁举人之类地主豪绅的冷酷和暴虐,揭示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所以,《孔乙己》不仅是一篇愤怒讨伐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战斗激文,而且是一幅描写中国封建社会人民群众思想昏沉,精神麻木的生活风俗画。
  10. 探究《孔乙己》中“笑”的重要作用。(“笑”与小说各要素的关系)(300字左右)
  ①为什么说“笑”是《孔乙己》情节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笑”在小说中的布置来看,“笑”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关节点。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笑”贯穿整个故事。一次次“笑”,使情节一步步展开,故事由开端到发展,又到高潮。最后孔乙己在大家无动于衷的“说笑声”中,慢慢走向死亡。如果没有“笑”,就没有孔乙己的故事;如果没有“笑”就会使这个故事中断;如果没有“笑”,就不会有故事的高潮。读者随“笑”声,逐步了解孔乙己及其生活的环境;读完全篇,“笑”声犹在,令人心寒。可见,《孔乙己》不仅以“笑”引出故事,以“笑”结束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处处有“笑”声:开端以“笑”夺人,发展以“笑”关联,高潮“笑”声复叠,结局“笑”声未绝。“笑”声贯彻故事的始终,孔乙己的故事,就是由形形色色的“笑”串连起来的。没有这些“笑”,孔乙己的故事便难以持续、发展。
  ②为什么说“笑”是《孔乙己》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
 “笑”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动人。掌柜的“笑”,是笑里藏刀,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冷酷。掌柜表面上谈笑风生,心里却阴险狠毒。几个“笑”,塑造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奸商形象。众人的“笑”,是冷嘲热讽,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他们为了自己短暂的快乐,不惜侮辱无辜的孔乙己,甚至当孔乙己濒临死亡时,他们还与掌柜一起,笑话无依无靠的孔乙己。他们把自己的快活建筑在孔乙己的痛苦上,无情无义,自私自利,麻木不仁。伙计的“笑”,冷若冰霜,反映了“我”对孔乙己的鄙视和冷淡。伙计在众人面前不敢放肆极其可怜,可是伙计对孔乙己却能歧视、怠慢、不恭不敬,表现了“我”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自以为比孔乙己高贵。他的几个“笑”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势利冷淡的伙计形象。孩子的“笑”,天真无邪,反映了他们的好奇和幼稚。他们因孔乙己的言行而发笑,虽然没有善意,肯定没有恶意。这些“笑”,塑造了一群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儿童形象。
  ③为什么说“笑”是《孔乙己》主题思想的有力衬托?
《孔乙己》中的“笑”,表达了作者对孔乙己既批判又同情的态度,以及对麻木不仁的群众的批判态度。小说中,被耻笑的只有孔乙己,其他人,不论大人小孩,不论富人穷人,都以各种方式笑话孔乙己。这些“笑”,都是对孔乙己的羞辱、欺侮、歧视,蕴涵着作者的愤愤不平,隐藏着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孔乙己》中的“笑”,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抨击,对封建社会的否定。孔乙己的可悲可笑,完全由封建教育、科举制度使然。他的“身材很高大”,原有谋生的条件,可是他鄙视劳动,好吃懒做,终于变成一个“不会营生”的废人。孔乙己信奉的“之乎者也”,正说明他中毒极深,不能自拔。这不仅造成他的堕落,也导致他的毁灭。可见,孔乙己一直生活在没有温暖、没有人情的社会。他受尽了掌柜的冷酷的“笑”、众人的冷漠的“笑”、伙计的冷淡的“笑”、孩子的冷落的“笑”,却未见一颗热心。在这冷冰冰的环境里,孔乙己迂腐而不觉悟,守旧而不自信,麻木而不抗争,竟毫无一丝热气。整个社会,处于麻木冷却状态。这样的社会,还会有什么希望?还会有什么出路?还会有什么存在的理由?12345678910
  ④为什么说“笑”与孔乙己悲剧命运形成强烈对照?
整篇小说,孔乙己始终是被笑的对象;他自己却从未有过笑脸,而仅仅说过一个“笑”字,那是无可奈何地恳求掌柜“不要取笑!”这个“笑”,根本不是孔乙己的欢笑,其中包含孔乙己多少辛酸,多少屈辱,多少悲痛啊!这个“笑”,表现了孔乙己至死不悟,临死仍想保全自己的体面!这个“笑”,塑造了一个忍气吞声、守旧迂腐的书呆子形象。  小说中的“笑”,塑造了众多人物,不仅正面描绘了掌柜、伙计、众人、小孩,也侧面烘托了孔乙己。没有这些“笑”,诸形象都将黯然失色。《孔乙己》中的“笑”,与孔乙己的悲剧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使读者在种种“笑”声中,体味人生冷暖、世态炎凉。这些“笑”,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造成悲剧原因的众多性。可见,这种“笑”,叫人心酸,比哭更有魅力,更能感动人,催人泪下,使人愤恨,促人自省。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就《孔乙己》的“笑”,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
  3.预习《诗二首》,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论文附录】
《孔乙己》的“笑”探微
沈荣森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篇颇负盛名的小说。它对于认识封建教育的毒害,认识科举制度的罪恶,认识人际关系的冷漠,都有深刻的意义。
  小说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着力刻画的人物。作者不仅用了大量笔墨,正面描写他的外貌、动作、语言及其变化,而且善于侧面烘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不厌其烦地描绘周围人的“笑”。全文共用14个“笑”字,有“说笑”“哄笑”“好笑”“取笑”,还有“笑几声”“引人发笑”“附和着笑”等。其中有玩笑、假笑、冷笑、阴笑、嘲笑、讥笑、耻笑,独独没有真诚善意的笑;这里有掌柜、众人、伙计、孩子的笑,单单没有孔乙己的笑。恰恰相反,被“笑”的仅仅只有孔乙己一人。阵阵笑声,把孔乙己团团包围,甚至淹没。细细品味,这些“笑”很有深意,读者切不可忽略之。依愚所见,它们无疑是小说的重要线索,具有种种不可否认的作用。
  一、这些“笑”,是情节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笑”在小说中的布置来看,完全可以说,“笑”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关节点。如果没有“笑”,就没有孔乙己的故事;如果没有“笑”,就会使这个故事中断;如果没有“笑”,就不会有故事的高潮。读者随着“笑”声,逐步了解孔乙己及其生活的环境;读完全篇,“笑”声犹在,令人心寒。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这是“我”的实感。“我”是酒店的小伙计,地位卑微,任人训斥,时时感到非常压抑。然而,在这种阴森的环境,“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由“笑”引出孔乙己。“笑几声”写出了“我”的可怜,而孔乙己是“我”笑话的对象,可见孔乙己的地位比“我”还低微。这头一个“笑”,就画出了孔乙己的可悲,并为小说定了基调。
  “笑”贯穿整个故事。小说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处处皆闻“笑”声。一次次“笑”,使情节一步步展开,故事由开端到发展,又到高潮。12345678910
  第一片段,写众酒客讥笑孔乙己偷窃。从后面的补叙可知,孔乙己曾“几次”偷人家的“书籍纸张笔砚”,“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可是不管长衫还是短衣酒客,都以此为笑柄,尖刻地挖苦他,戏弄他,甚至常常以拳脚相待,使他饱尝欺凌,“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酒客不以为然,反以取笑为乐事: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第二片段,写酒客进一步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封建教育、科举制度使孔乙己一事无成。面对众人的讥讽,他束手无策,只能凭借唯一的武器“之乎者也”。这个武器也是全无用处,反而引人发笑:
  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第三片段,写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孔乙己饱受成人的冷嘲热讽,感到无比的孤苦寂寞,只好带着心灵的创伤,转向天真的孩子,想从未成年人中寻找知音,补救精神上的空虚和无聊。谁知小小的伙计,竟深受时风影响,从心底里看不起满腹经纶的孔乙己,公然认为孔乙己:
  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
  第四片段,写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孔乙己遭到伙计的阴笑,仍不甘心,于是只有讨好更小的孩子,给他们豆吃,与他们说话,梦想换得一丝同情和温暖。孩子们耳闻目睹孔乙己那陈旧的语言、迂腐的动作,则毫不留情地冷落他、离开他: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最终在“笑”声中走向毁灭。孔乙己被丁举人打伤致残,惨不忍睹。此情此景,非但未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心,反而招来更大的讥刺。最后孔乙己在大家无动于衷的“说笑声”中,慢慢走向死亡: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不仅以“笑”引出故事,以“笑”结束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处处有“笑”声:开端以“笑”夺人,发展以“笑”关联,高潮“笑”声复叠,结局“笑”声未绝。“笑”声贯彻故事的始终,孔乙己的故事,就是由形形色色的“笑”串连起来的。没有这些“笑”,孔乙己的故事便难以持续、发展。
  二、这些“笑”,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
  “笑”不仅使小说情节一环扣一环,引读者步步入胜,而且使形象一个接一个,鲜明生动。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些“笑”,小说人物不会这么丰富、动人。《孔乙己》中的“笑”,意义迥异,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的形象。
  掌柜的“笑”,是笑里藏刀,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冷酷,如:
  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前例,写出掌柜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嘲讽孔乙己,“引人发笑”,表现了他的卑鄙无耻。后例,写掌柜明知孔乙己被丁举人摧残,目睹凄凉悲惨的孔乙己时,除了讨债,就是耻笑,而且“仍然同平常一样”,即抱着个人目的“引人发笑”,表现了他的残酷无情,毫无人性。可见,掌柜表面上谈笑风生,心里却阴险狠毒。这两个“笑”,塑造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奸商形象。
  众人的“笑”,是冷嘲热讽,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小说曾反复写孔乙己嘴里念些人们听不懂的“之乎者也”,结果:12345678910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  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哄笑”,不只是许多人一起大声地笑,而且是无拘无束、纵情放任地笑。他们为了自己短暂的快乐,不惜侮辱无辜的孔乙己,甚至当孔乙己濒临死亡时,他们还与掌柜一起,笑话无依无靠的孔乙己。他们把自己的快活建筑在孔乙己的痛苦上,无情无义,自私自利。这两个“哄笑”,塑造了一贯肆无忌惮、始终麻木不仁的群众形象。
  伙计的“笑”,冷若冰霜,反映了“我”对孔乙己的鄙视和冷淡: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附和着笑”,写出了伙计在众人面前不敢放肆的可怜相,也表现了“我”愚昧无知、不分是非。而那个“好笑”,则写出了伙计对孔乙己的歧视、怠慢、不恭不敬,表现“我”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自以为比孔乙己高贵。这两个“笑”,又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势利冷淡的伙计形象。
  孩子的“笑”,天真无邪,反映了他们的好奇和幼稚: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众人的“笑”,引来了对新奇事最感兴趣的孩子。他们并不象成人那样一直围观孔乙己、攻击孔乙己,而是“赶热闹”、吃豆子。所以当他们知道没豆可吃,便“在笑声里走散了”。这“笑”声,有孩子们的,更有围观者的,惟独没有孔乙己的。孩子们是因孔乙己的动作、言语而发笑,虽然没有善意,肯定没有恶意。不过,这足以说明:众人对孔乙己的冷遇,深深地感染了年幼无知的孩子。所以他们才会对孔乙己毫不关心,毫不亲热,一哄而散。孩子们的冷落,使孔乙己无一人同情,陷入彻底的孤立冷清境地。这些“笑”,塑造了一群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儿童形象。
  整篇小说,孔乙己始终是被笑的对象;他自己却从未有过笑脸,而仅仅说过一个“笑”,那是无可奈何地恳求掌柜:“不要取笑!”这个“笑”,根本不是孔乙己的欢笑,其中包含孔乙己多少辛酸,多少屈辱,多少悲痛啊!这个“笑”,表现了孔乙己至死不悟,临死仍想保全自己的体面!这个“笑”,塑造了一个忍气吞声、守旧迂腐的书呆子形象。12345678910
  不同的“笑”声,塑造了《孔乙己》的众多人物,不仅正面描绘了掌柜、伙计、众人、小孩,也侧面烘托了孔乙己。没有这些“笑”,诸形象都将黯然失色。
  三、这些“笑”,是主题思想的有力衬托。
  《孔乙己》中的“笑”,表达了作者对孔乙己既批判又同情的态度,以及对麻木不仁的群众的批判态度。
  孔乙己是封建教育培养出来的、四体不勤的多余人。当人们讥笑他的时候,他总是满口文言词语,不仅以此为武器,替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故意卖弄斯文,显示自己知识渊博,高人一等。孔乙己自命不凡,言必圣贤,以真人君子自诩,确实可悲可笑。难怪他挥舞“君子固穷”、“之乎者也”的时候,一再引起众人的哄笑。尽管这种笑不是善意的,但是它含有对陈旧、腐朽一类的嘲笑,带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笑”,体现了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
  小说中,被耻笑的只有孔乙己,其他人,不论大人小孩,不论富人穷人,都以各种方式笑话孔乙己。特别是在孔乙己身受丁举人迫害而伤残后,仍然无人管他的死活,还在一味追求自己的乐趣。狼狈不堪、垂死挣扎的孔乙己,无力反击,只有恳切地哀求掌柜“不要取笑!”可是掌柜毫不动心,反唇相讥,咄咄逼人,凶恶可恨;众人毫不动情,仍寻欢作乐,麻木不仁,愚昧可憎: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这些“笑”,都是对孔乙己的羞辱、欺侮、歧视,蕴涵着作者的愤愤不平,隐藏着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孔乙己》中的“笑”,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抨击,对封建社会的否定。
  孔乙己的可悲可笑,完全由封建教育、科举制度使然。他的“身材很高大”,原有谋生的条件,可是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鄙视劳动,好吃懒做,终于变成一个“不会营生”的废人。孔乙己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动作,正说明他中毒极深,不能自拔。孔乙己信奉的“之乎者也”,不仅造成他的堕落,也导致他的毁灭。由此可见,对孔乙己的“笑”,也意味着对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讥诮。
  孔乙己一直生活在没有温暖、没有人情的社会。他受尽了掌柜的冷酷的“笑”、众人的冷漠的“笑”、伙计的冷淡的“笑”、孩子的冷落的“笑”,却未见一颗热心。在这冷冰冰的环境里,孔乙己迂腐而不觉悟,守旧而不自信,麻木而不抗争,竟毫无一丝热气。整个社会,处于麻木冷却状态。这样的社会,还会有什么希望?还会有什么出路?还会有什么存在的理由?
  综上所述,《孔乙己》中的“笑”,与孔乙己的悲剧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使读者在种种“笑”声中,体味人生冷暖、世态炎凉。这些“笑”,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造成悲剧原因的众多性。可见,这种“笑”,比哭更能打动人,催人泪下,使人愤恨!
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510.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