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三声夸克原文]《叫三声夸克》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了多层次的物质结构,了解什么是夸克。
2.认识“盒子”在说明内容及安排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能够体会文章通俗、形象、准确的说明语言。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认真阅读、实践体验等自主与合作学习方法,了解科学知识。
2.引导学生认识课文在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上的一些特点,初步形成说明知识的能力。
3.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
出示教具,一个正方形的小纸盒(上扎针孔),提问:如果让纸盒里的气体分子排着队从针孔里全部跑出,猜一猜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回答:“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十年”、“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教师提示:需要九千年(物理学研究成果)才能跑完。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么小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而它们也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科学家在它们中又发现了夸克。(板书文题,导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出大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划出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科学概念,并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留待后面学习过程中解决。学生读课文。读完,讨论以下问题:(二)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文章主要说明了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这些物质结构...)
说明它们的时候有顺序吗?
(按照物理学家们发现并认识这些物质结构的过程来写的,是不断深入的。这在说明的顺序上叫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板书)。 2、“夸克”是什么意思?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叫七八声夸克”?(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4、用图来表示物质结构。(最好用不同的画法,线状结构或盒式结构都可以。学生板演)二、再读课文,读出精彩 1、再读课文,把文章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字词句句划出来,想一想,精彩在什么地方,体会作者是如何花腐朽为神奇,把枯燥、抽象的科学知识说得浅显易懂的。(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物质结构的组成部分比作一个个“盒子”,“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 2、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地认识夸克的?用文章中的具体的字词句来回答。(主要是文章中的设问句的提示,6个“又”字,第22段3个“新”,结尾的4个疑问句,等。) 3、语文小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如果你是科普知识推广员,你将怎样推广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科学概念?
①小组合作。要求:推广的对象是什么要说清楚;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将课前查资料获得的一些信息与课文中的说明内容结合起来,注意语言要通俗,可以用一些说明方法,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代表推广。教师示范:我们小组对“夸克”感兴趣,我向大家推广“夸克”。夸克是兼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夸克”首先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以后才被陆续发现。“夸克”有6种,划分为3对,分别是上夸克和下夸克,奇异夸克和粲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12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讨论毕,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台前推广。 ④学生互评:围绕上面的要求互评。提示可以结合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方面评价。三、深读课文,品味语言 换词换句,体会表达的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2、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根据。四、联系实际,读出自己 1、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看出科学家具有什么精神?(发现夸克花了近1XX年;敢于怀疑,善于想象,勇于创新) 2、夸克的研究与发现是这样的,那么,你还能说出其他这样的人和事吗? (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哥白尼的日心说;阿基米德浮力的计算;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
3、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说说学习本文后你有何收获?(如:在学习上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断探索;要在实践与思考中培养自己对科学的兴趣;一个问题解决以后,又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人类不能停留探索的脚步。) 教师总结:人类的发展需要的就是这些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热情与执著去揭开这一个又一个盒子里的秘密。课后实践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用两行标题的形式改写课文的标题。 如:善于想象,勇于创新 ——夸克的发现
板书设计:
叫三声夸克
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 夸克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把学生由看得见的实物引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
【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常见的顺序】
【指导学生用画结构图的方法来理清文章内容】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初学说明文,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拓展课堂学习的空间,联系其他事例,增加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509.html
-
[我的信念]我的信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 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典型事例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3...
-
[外国诗两首]外国诗两首详细阅读
教案示例一 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本诗主题: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诗时,好像我走进了 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的感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词 解词:...
-
现代诗三首|现代诗三首 色彩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
-
现代诗三首_现代诗三首 色彩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
-
席慕蓉乡愁赏析_席慕蓉《乡愁》详细阅读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设计意图一、 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 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六要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⑴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⑵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情意目标: 学习人民解放军顽强无畏的精神,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建议课文主题 本文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
-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_诗五首详细阅读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二)能力训练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三)德育渗透点 有的气势磅礴,景象宏伟;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注意体会。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古诗词的凝练...
-
[哥白尼]哥白尼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一文介绍了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创立地动学说,赞扬了他在天文学方面敢于打破错误的传统观念,坚持真理的精神。课文还阐明了的学说在科学史上引起的革命和对人类思想的重大影响。 二、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段)介绍出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学历爱好。 第二部分(2段)叙述写作《天体运行》...
-
漫话小行星全文_漫话小行星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自古以来,灿烂的星空就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小行星从发现以来只有200年的历史,可已有8000多颗被观测记实。本文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方法,增强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天文工作者的观测和研究,尤其是对1号、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