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及答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语:格物致知,授予,彷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2.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   习   过   程备注布置预习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家,________奖获得者。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________的________篇。宋代朱熹抽取________中的________、《中庸》两篇和________、《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1和2题提问学生口头回答;第3题请四位同学到黑板写出答案。)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语:格物致知,授予,彷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2.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预设问题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预设问题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预设问题四: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一:作者的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实验精神)预设问题二: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123456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shòu yǔ 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2)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 zhī suǒ cuò了。(                  )(3)最使我páng huáng 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         )(4)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xiù shǒu páng guān,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清远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3.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分)a.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b.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c.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杞人忧天呢?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4.仿写下列句子。(5分)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                                                               ;                                    ,                                                                  ;123456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六、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 实验的方法是什么?2. 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怎样论证的?3. 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4. 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1.请六位同学接力朗读课文8-13段;2.默读这些段落思考并讨论“合作探究”的问题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实验的方法是什么?预设问题二: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怎样论证的?预设问题三:格物致知精神不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在个人行动上”为什么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预设问题四: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一: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预设问题二:在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烧开一壶水前两天跟一个领导谈话,领导说现在有太多的人不能够把一壶水烧开,很多人都是烧到六十度就撒手了。还有不少人这壶水没有烧开,又跑去烧别的壶。这些人本来是很有才华、可以有些作为的。人生苦短,看到一个人最终也没有把一壶水烧开,真是令人惋惜。忽然想起我在采访高希均时,高教授说的一番话。高教授在谈到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几个墓本的经济观念时,说到“核心优势”。所谓“核心优势”,就是一个人跟别人比较起来,他真正的优势到底是什么。然后的问题是,他能不能把自己的资源都集中运用到这个优势上?高教授的这个观念跟“烧开一壶水”的说法是可以两相参照、互相发扬的。123456一个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归结起来大概有这样的四个问题。一是一壶水值不值得烧,二是应该烧哪一壶,三是如何烧,四是烧开之后又怎么办。就第一个问题来说,社会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就是所谓“冷门”。考大学,热门的专业报考的人很多。工作,吃香的行业总是门庭若市。其实呢,热门和冷门是相互转换的。社会上只有没有烧开的水,没有不值得烧的水。有句俗话: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所谓状元,无非就是烧开了的水。胡廷武先生有篇文章,说他在深山遇见一个理发师傅,这个师傅不仅能够准确知道顾客头上痒在何处,而且他的剃刀在脸上游走,犹如春风拂面。这样的技艺是不可能冷的。 其次,一个人要建立“核心优势”,首先要定位,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看自己到底有什么潜能,至少应该看看自己的兴趣何在。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太过优秀的人,总是认为壶壶水都值得烧,壶壶都可能烧得开。但是,“核心优势”的关键处就是告诉我们只能有一个的优势,多“核心优势”也就降低了优势。有谚语说,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围棋大师吴清源曾经手书条幅“不博三兔”给聂卫平,委婉批评他精力分散了。定位明确之后,就要不停地烧水,直至水开。水不开,虽然有核心,但是无优势,烧水的过程大概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免会有见异思迁的弱点,不免会怀疑乃至动摇,对水是不是可以烧开有深度的疑虑,最后我们甚至认为也许这壶水根本就不值得烧……一个能够把水烧开的人,一定经过了寂寞、艰难和挫折……尤其是烧到六十度之后的难度,常常令无数来者折返。其实任何人在初始阶段有什么大的不同吗?所谓成功人士,无非把一壶水烧开了而已。水既烧开,还要防止水再变凉。要让水持续在沸点,绝对不是容易的事,甚至比起烧开有过之而无不及。取得“核心优势”的人,社会会给他特别的荣誉,然后也要求他有更多的社会活动,于是“核心”不核,“优势”也不优了。有智慧的人往往能够及时警觉到这一点。像前不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主动实行“头衔瘦身”,目的当然是要把“核心优势”延续得长久一点。不过,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在别处”的人太多,想去烧下一壶或者别人那一壶的人太多,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太多。真正能够坐冷板凳,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能够精进了再精进的人并不多。当然,要让人静下心来烧开自己这一壶,在社会方面来说,还要一些制度上的保证。在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中,一个专业技艺精湛的人应该获得相应的待遇,不应该让人觉得只有做官才是最值得烧的水。只有烧开自己水的人多了,整个国家才会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吧。1.读完全文,请说一下题目“烧开一壶水”的含义。2.文章画线部分具体指的是哪四种人?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4.按照作者的说法,你认为自己适合烧哪一壶水,你打算如何把它烧开呢?               六、布置预习学习心得
第13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1、丁肇中,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 礼记 )的(大学 )篇。宋代朱熹抽取( 礼记 )中的( 大学 ),《中庸》两篇和( 论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1234563、(1)探察物体      获得知识    (2) 略  (3) 略【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预设问题2: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们应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的精神或实验精神。)预设问题3: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预设问题4: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例如:1、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2、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3、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精讲点拨】【当堂达标】1、(1)授予;(2)不知所措;(3)彷徨;(4)袖手旁观;2、【答案】c    【答题指要】(a:否定词"不"误用;b:缺必要的宾语"意识";d: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去掉后面的"是否"。)3、d(a“重整旗鼓”是褒义词,应改为“卷土重来”b“左右为难” 指人不指事c.“把人忧天”应改为“庸人自扰”)4、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预设问题2: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2.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预设问题3:1.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2. 因为个人行动不是盲目的行动,总要有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理念指导。这思想、这理念,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那就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所以也要重视实验精神。预设问题4: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精讲点拨】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2、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做一个的多动手,多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当堂达标】1. 选择自己最适合的事业,并最终取得成功。2.分别是:无所事事,缺乏事业心的人;用心不够专一的人;急功近利的人;一心一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1234563.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如:用烧开水比喻事业成功;举围棋大师吴清源的条幅证明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核心优势。4.此为开放题。只要答出“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是什么”、“你应该如何把它完成”等意思即可。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437.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