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综合实践活动]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背起行囊走四方”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其文化蕴含,了解西部自然风光;
2.通过活动感悟对联的语言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
二、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四、教法设计
第一,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发动学生搜集、整理、编辑;
第二,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张贴展示,吟诵欣赏,观摩评价;
第三,学生学写对联,将自己创作的对联在班上交流,或将第三步与第二步合并进行。
五.学法指导      收集整理    

六、教具使用     常规
七.课时安排    课外准备2周,课堂展示一节课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步骤
导入:“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看夕阳,落下去又回来,地不老天不荒,岁月长又长。”一曲《走四方》唱红了大江南北,我曾经和着她的旋律,踏上了求学和工作之路。现在想来,歌词给我的感触还很深。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在你走“四方”之前,可曾细心考虑过,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已经背起了走四方的行囊?走四方,可揽祖国名胜的风情;走四方,可饱民族风俗的眼福;走四方,可聆听山水的足音;走四方,可感受人文情感的底蕴。走四方,使你人生的阅历丰厚;走四方,使你徜徉于山水而荡涤心胸;走四方,使你亲近自然明确人之责任;走四方,使你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走四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走四方,不是盲目的走马观花;走四方,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走四方,不是目空一切眼中无物。走四方,跋山涉水展豪情;走四方,餐霞饮露写风姿;走四方,探幽寻胜增储备;走四方,生花妙笔著华章。
1. “家乡风景独好”。都说自己的家乡美,在自己的家乡有很多自然人文风光。要求学生活动之后写一篇游记,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是通过写作来督促学生投入并深入到这一活动中去。这是一次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探访、考察活动,探访和考察的对象是家乡。因此,可以将全班同学按家庭住址来划分活动小组,对探访、考察的目标讨论确定后,拟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活动方案:在同学们的家乡就有很多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今天就请同学介绍介绍家乡的风景、风情、风俗。
2.关于“模拟旅游趣味多”。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为学生不可能都去一一亲历旅游,因此,“神游西部”未尝不是一次既能满足求知欲、好奇心,又能获得审美乐趣的活动,况且“神游”便于将“旅游”与“语文”结合起来。因为是“神游”,所以要更多地借助于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或者说,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促使学生用“旅游”的视角去搜寻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在较为全面地欣赏、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研究某一感兴趣的“景观”,使自己成为这一景观的“小灵通”。
活动方案:用合适的方式(包括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做导游解说等)把你所知道的西安名胜古迹等介绍给同学和朋友。可以分三步进行:123
第一,划分活动小组。为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可以给各个小组命名,如“丝绸之路旅行社”“回归自然旅行社”等。
第二,按各“旅行社”的旅行路线、游览目标不同,分别查阅相关资料,这是活动的重点。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
第三,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在同学之间交流),并两组协作,相互配合,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游客。
3.关于“名胜古迹对联考”。镶嵌在名胜古迹上面的对联,犹如画龙点睛,我们可以从这双“眼睛”里读出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开展这项活动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名胜古迹上的诗词楹联,留心地搜集和揣摩,并通过交流和学写,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北京陶然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西安古寒窑——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 。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沙,想见冰心
陕西潼关——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这些都是很具代表性的名胜景点的对联,个具文化特色,在这些对联上既能看到当地的风情风俗又能体验当地的文化背景,值得大家体验、关注。在平时除外游玩中就能感知浓烈的文化气氛。
 [写作角度设计]
题目:请写一篇游记,介绍一处旅游景点,或者自己的家乡,文体不限。
一、徜徉山水、品味自然的。这类话题是我们比较常写的,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就没有多少难度。写作时要体现出眼中景和心中情的结合,写景是为了抒情,抒情要借助于写景,这才是写这类文章的最高的境界。当然,写景的过程不是单纯对景描摹的过程,还要对景有所取舍,通过多角度细致地观察,在对景有了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选我所用。在对景的描写上,仅仅停留在实景的描写上还不够,最好要挖掘出它蕴涵的人文内涵,这样文章才会有深度。
二、人文、历史古迹类的。这类的文章,历史沉淀很厚,写起来要有一定的历史人文知识。像余秋雨的散文,大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写这类的文章,现实中的历史古迹是一个触点,由这一个点,作者思维的触角要向与之有关的各个方位延伸,横可千古,纵可八方。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用批判的眼光精心筛选,选准自己要表达的角度,从一个小的方面去反映主题。这类文章的写作,最容易犯的失误是写大了,看看这个材料很好,不舍得去,看看那个材料,自己第一次用,舍不得删,如此,往往就成了有关历史古迹的展览,又缺乏一个统一的主题,给人一种搬运历史资料的感觉。譬如要写“故宫”,可写的点太多,去批评帝王奢侈,去讴歌人民的智慧,去赞美艺术等。再细分下去,还有好多可写点,如对艺术的赞美,你可从绘画、装饰、用料、布局、建筑等角度去写。范围小了,写作就可以深下去。写这样的文章,你不妨运用“补题定向法”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补题定向法”就是“通过补充题目来达到确定文章写作方向的方法。”还是写“故宫”,你就可以把题目补充为以下几个:“故宫的彩绘”、“故宫的楠木”、“故宫的雕刻”、“故宫的建筑风格”、“帝王的故宫”、“不朽的故宫”等等。这种补充是思维的补充,不可写在作文的题目中,还要和作文的原主题相一致。123
三、有关民俗风情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融合、创新,多元的民族文化共同成为祖国文化中颗颗璀璨的瑰宝。对于民俗风情的写作,应以自己的所见为主,而不是去写本民族(特别是本地方)的民俗风情,因为文章的写作要扣住“走”。既为走,那么看到的、听到的都应该是路上的,而不要去写家里的。把握好了这点,写作就不会跑题。写作时,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人、情、事、饮食、服饰等都可以去涉猎,所有的材料要有一根线贯穿在一起,这根线最好是情感的线,有了情,才有兴趣,有兴趣,才能看得真,看得透,理解得彻;才能写出自己眼中的和心中的风情,在吸引自己的同时吸引读者。
当然,你还可以有自己的写作的视角,最终要扣住“走”才行,在走中,去利用自己的行囊;在走中,去充实自己的行囊。
[文体选择]
本话题写作所要选用的文体,我们也来进行一下分类选用。对于写山水类的,我们常把这类题材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或诗歌。通过叙述、描写的有机结合,来抒发徜徉山水的美的愉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于历史古迹类的,通过具体的物象的刻画,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可选择记叙文体、散文文体或议论文体,最好是议论文体,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得到直接抒发。对民俗风情的描写,说明文体是首要的选择,在说明中,体现自己对民族文化的喜爱。
[出彩要点]
本话题的出彩点有以下五个:一是写景要出新,这要借助一定的想象,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对所要描写的景进行立体的综合描写,赋予眼中景灵动的生命,以此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二是修辞要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恰当运用,会给文章添色。三是情感要真挚,特别是对山水的热爱,对民俗的诉说,要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四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这种独到性,是个性的东西,会给人很深的印象。五是多种表达方式的恰当综合运用。
十.教后感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434.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