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了解作者;
2、学会根据具体事件,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特点;
3、品味文中语言的质朴、真挚,极有分寸感;
4、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
1、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样三位母亲,一位是冯顺弟,安徽绩溪中屯村人,胡适的母亲;一位是吴清芝,河南唐河小吴庄人,冯友兰的母亲;一位是鲁瑞,浙江绍兴东北乡安桥头村人,周树人(鲁迅)的母亲。她们在身世际遇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第一,都出生在农村;都嫁给了读书人或小官吏;第三,年轻时都不幸丧夫,年纪轻轻就担负起了抚育幼小子女的重担;第四,她们都识字,有文化。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好好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又是怎样的。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
资料一:
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文绉绉(zhōu) 庶(shù) 翳(yì)
责罚 管束 气量 宽恕 质问
3、你说说看,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身份:
“我”的母亲、当家的后母、死了丈夫的寡妇。
三、理解人物
1、请用一句原文,概括作为“我”母亲的人物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也用一句话概括:
⑴ 学习上的督促:
天刚亮,母亲叫醒“我”,“催”我去早上学;
⑵ 做人上的训导:
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123
3、从这些事中,你感受到母亲的什么品性: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既严格又慈祥。
四、品读体验
1、找出你认为母亲最感人的细节,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⑴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胡适的母亲深感教子的责任重大。丈夫去世后,对孩子的教育全部落在了自己头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更要对得起去世的丈夫,所以,她想培养孩子早日成才。
⑵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充分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2、作者感人至深的爱戴、感激之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加以表现的:
通过质朴、真切的语言来自然流露的。
五、课堂小结
母亲,一个伟大的名词。作者的母亲,一个备受生活磨难的旧中国妇女,她对“我”教之严,爱之慈。作者以饱蘸深情而又质朴的文字,抒写下儿子对她的尊敬、感激,读来确实让人泪眼朦胧。
六、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母亲的慈爱;
2、课外阅读《尝试集》,了解胡适的文学贡献。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简答下列问题:
⑴ 作为母亲,她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⑵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开头,说说最令你感动的母爱的细节。
二、理解反思
1、作为当家“后母”,母亲和家人是怎样相处的?表现出她怎样的品性:
资料二:《九年的家乡教育》(附后)
⑴ 除夕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善良的品性。
⑵ 处理与“我”大嫂、二嫂的矛盾:
表现母亲的容忍、温和的性格。
2、作为一名寡妇,母亲又怎样的处世为人:
受到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让五叔认错陪罪。
表现母亲“刚气”的一面。
3、为什么作者用较多笔墨,写了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主题,其实不然。母亲对我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如何“教导”上,更多地体现在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这与家人的相处,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既写“言传”,更写“身教”。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除前文所讲的三位母亲外,还可补充徐庶之母凛然自尽、孟母三迁、《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母亲等故事。
三、品味语言
1、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体现在哪里: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
(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节)
2、这种感情,却是用极质朴、极有分寸感的语言来表达,形成形质统一。试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加以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⑴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双重否定,加强对“打了一点底子”的主观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也是谦虚的说法。
⑵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123
“混”,表明了作者谦虚的态度,也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⑶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在表述时,用了“如果”,表示这仅仅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
3、仿句:
请续写两句,与前文构成排比。
母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母爱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母爱是……
(学生写作、交流、点评)
四、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我的母亲”,这是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赤子曾讴歌过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时代不同,“母亲”的形象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个时代都相通的。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母爱,用实际行动报答母爱吧。
(播放歌曲《懂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语文作业本》;
2、课外阅读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3、阅读参考资料。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056.html
-
[漫话小行星全文]漫话小行星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自古以来,灿烂的星空就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小行星从发现以来只有200年的历史,可已有8000多颗被观测记实。本文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方法,增强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天文工作者的观测和研究,尤其是对1号、2号、...
-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纪实性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2 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3 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 4 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提高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 提高分析语言蕴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真...
-
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结构思路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
-
[梵高传节选]梵高传(节选)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课文概述 本文介绍了梵高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种土豆的人》的艰苦过程,表现了梵高执著如一的艺术追求和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人物传记是必须以史料的真实性为基础的,但并不排斥生动、细致的描写。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之能很好地为表现梵高的精神气...
-
[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文字]大自然的文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这篇文章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很多自然现象,作者引领我们去认识、了解这些大自然独特的“文字”。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样,了解了“”,人们便可以认识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的...
-
【你如何看待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及出游情况,突出表现了徐霞客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及其为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 二、结构内容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介绍名、号、生卒年、评价、籍贯及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3-5段):一生出游情况。第一层(3段):少时兴趣及受母亲鼓励立志...
-
[郭沫若诗两首原文]郭沫若诗两首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示例二天上的街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
-
《背影》教学设计_《背影》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2 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二)能力训练点 1 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2 散...
-
斑羚飞渡_斑羚飞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 ⑵体会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⑶体会本文具体生动的描写和详略得当的叙述特点。 ⑷积累词语。 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及口头表达能力。 ⒊情感目标: 学习老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动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教学建议...
-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详细阅读
一、导入 新课 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导入 。 这首诗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今天,我们欣赏一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看着富春江水是怎样的流速,周围的山又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