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之美作文_《起点之美》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起点之美(教学设计)

 钱 林 雪

 

学习目标:

1、提高对不同风格的语言的品味。

2、感悟不断“进取”才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道理。

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探讨怎样的人生起点是最美的人生起点。

学习过程:

一、           导入:1、暑假里我们都观看过雅典奥运会,有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比较深刻?

(生答)当选手尤其是中国选手夺冠时的刹那是让你振奋激动的,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奥运冠军最后夺冠的激动时刻(投影7幅图片):

欣赏完教师提问:很多人都羡慕这些选手在终点处的辉煌,但有人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顺势导入新课:著名当代作家刘心武则以独特的视角来看起点之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起点之美”。

2、作者简介:刘心武 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此外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圈出生字难词,思考:

    作者是借什么事发挥联想进行议论的?

2、词语积累

抖擞 (dŏų  )( sŏu )        蕴藏(  yùn )

筋腱 (jīn    )( jiàn )       趸来 (dŭn   )                

谛听 ( dì     )                弥足珍贵(  mí   )

三、探究起点之美之——

(一)运动会上运动员的起跑姿势

1个别学生朗读第一段

2、思考:结合课文第1自然段的语句和下列画面,说说作为“看客”的你“出”起跑线上的运动员的“美”在哪里?

提示:1、外在美:2、内在美:

师:作者有没有将笔触停留在赛跑的起点?由此联想到什么?

(二)感受 人生舞台上的起点之美

1、作者由赛跑的起点联想到生活的起点,一口气列举了几种?(概括)

六种生活起点为:

①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写下第一行字;

②一个大学毕业生头一回进办公室;

③一个个体户发出了第一声吆喝;

④一位新任局长想同司机说第一句话;

⑤一个当红的大明星读刚送来的剧本;

⑥一个明天考试的中学生关了电视进入复习;

2、这六种人生起点“美”吗?如果是,请找出  文中的一句话加以印证。(尽全力准备投入)文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准备投入的精神”?(小组合作)12

如:郑重  尽量大大方方  瓮声瓮气

从这些修饰语上体会到所列六种生活起点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对将来充满希望,在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积极进取的力量。也充分感受到了文艺性语言的特点:生动形象。

2、小组合作:你能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课文的语言特点仿写人生多个起点。(将学生所写的比较好的进行展示)

3、进一步启发学生:(字幕)就你所写的起点设想一个最美的人生终点。在学生勾画人生最美的终点之际,教师发问,当现实与设想不一致时,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面结局?

(师:讲述文中第5段所列结局)学生发言可能出现的结

(三)寻找 新的起点

(字幕)1、问:生活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我们该如 何面对失败?

(学生发言)进一步讨论,(字幕)“一时的终点上的失败,……新的起跑线”如何理解?讨论明确失败不要气馁,要百折不挠,要大大振作精神去寻找新的起点继续前进。

师:从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故事?哪些人物的身上具有这种精神?

    (威灵顿将军的故事)

2、(字幕)人生的起点各式各样,究竟怎样的起点才是最美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未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齐读末段。

教师明确,这是作者悟出的人生哲理,并由此结束全文,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师生一起探寻了起点之美,不仅品味作家刘心武笔下优美的语言,而且懂得了:(字幕打出)“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愿我们不管是在哪个起点上,都永远保持乐观振奋、开拓进取的精神吧”?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自我感悟。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047.html

  • 漫话小行星全文|漫话小行星

    教学设计示例2 一、导入 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公输]公输

    教学建议 一、主旨概述 课文记述盘替楚国造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连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二、结构内容 全文共22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秃鹰之死|秃鹰之死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这是—篇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事理性说明文。作者从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泄露的石油等几个方面,说明工业“三废”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揭示了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条理清晰、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思路结构 文章开头以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秃鹰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死海不死_死海不死

    教学建议 一、新颖巧妙的标题 标题“”,新颖、巧妙,引人入胜。“”中的两个“死”字含义不同,“死”与“不死”互相矛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围绕“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最后又说到死海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谁是最可爱的人_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 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中国现当代诗】第三册中国当代诗四首

    教学目的:了解一些中国当代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鉴赏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教学设想:在学生对诗歌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一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尤其是朦胧诗的特点。然后依次朗读、分析体会四首诗作,鉴赏诗人新颖丰富的意象,理解诗人复杂热烈的情感。当代诗在字面上没...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登泰山记的翻译]第三册登泰山记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第三册六单元的口语交际]第三册六国论

    一、教学内容通过指导性阅读,巩固掌握学过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在通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安排1.课时:两课时;2.课型:宏观比较阅读方式。三、预习要求①通读全文,注意关键字、词、句的文言特点;②自...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小古文《雪》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5

    一、检查字词博识:学识丰富。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消释:消散。褪尽:全脱落了。凛冽:刺骨的寒冷。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二、朗读课文1、指名读2、分段读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思考练习一)1、默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2、讨论:(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