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重难点】《岳阳楼记》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对上文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者  作法  在先  没有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2.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答:(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3.“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的句式特点是(与现代汉语的次序有什么不一样?)
[    ]
a.宾语前置
b.判断句
c.介词结构后置
d.定语后置
4.“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
[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感极而悲者,喜洋洋者。
6.“何哉?”这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问题?文中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有两个“忧”字,依次说明“忧”的是什么?(根据前文来回答!)
答:忧________________,忧________________
8.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先从语法结构来考虑!)
[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先/天下之忧/而忧
10.本段文字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    ]
a.记叙  b.议论  c.抒情
11.本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是他的谥号,课文选自《________》。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是照应上文的________一句;“退”照应上文的________一句。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忧国忧民
b.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
c.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
d.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答案限15字之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段首句中的“二者之为”指什么?(默写)“二者之为”的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他们与“古仁人之心”的区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当联系全文来思考!)
[    ]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16.对本文写作目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12
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思路分析与详解
 
1.d
2.(1)喜—悲  (2)进—退  (3)先—后  (4)忧—乐
3.a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b
6.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民、君。
8.c
9.d
10.b、 c
11.《岳阳楼记》,范仲淹,希文,宋,文正,《范文正公集》
12.“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a
13.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无私精神。
14.“二者之为”指“……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两大句。他们的不同点是:形式上是一悲一喜;相同点是:本质上是为了自己。区别在于悲喜的原因不同,“二者”是为自己,而“古仁人”是为君为民。
15.c
16.d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981.html

  • 《蜡烛》教学设计|《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战争的残酷和追求和平的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透过行为体悟人性的本质。  3、领会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对德国兵到一户被占领的农家去,那家的女主人正巧是一个地下党。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战争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罗布泊_《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_观潮

    《观潮》教案6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5 《观潮》教案4 《观潮》教案3 《观潮》教案2 《观潮》教案1 《观潮》教案 《观潮》说课稿 《观潮》备课笔记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观潮》译文 《观潮》自学评估 《观潮》评估测试 《观潮》能力训练 《观潮》综合...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⑵ 收集有关胡适的成长经历的资料,注意母亲给他影响的内容。  2、能力目标:   ⑴ 疏通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感知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⑵ 推敲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宇宙里有些什么原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4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3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2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1 宇宙里有些什么 《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宇宙里有些什么》课文同步测试 宇宙里有些什么(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宇宙里有些什么》ppt课件5 】《宇宙里...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韩愈短文两篇 马说|韩愈短文两篇

    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在第二页)  一、《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都市精灵对战大师|《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本文运用了哪些丰富的材料来说明人与鸟、鱼、兽的关系;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确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2.体会本文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而明确作者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情感变化与理性思考。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导入;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内容、结构。...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核舟记|核舟记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1 《核舟记》教案3 《核舟记》教案 2份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和教学参考 《核舟记》说课稿 2份 《核舟记》译文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中学语文教改感想一得以课文为范本,学写说明文——由《核舟记》说开去 《核...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9-1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5-8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4 三味细品《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2份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检测题 《记承天寺夜...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出自我国屈原以后的又一伟大诗人、晋宋时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作家陶渊明的手笔。《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其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记”又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那么,陶令公写...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