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PPT]《小石潭记》同步练习1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自主学习
一、字词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洌( ) 佁( ┤弧 ◆猓ā 。┖?span lang=en-us>
为坻( ) 幽邃( ) 俶( )尔 差 ( )互
2、 熟读课文,补全下列句子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_____。(2) 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_。
(3)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_____,为______,为_____,为____。
(4)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5) 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1) 皆若空游无所依。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语言积累运用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
(2)犬牙差互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三、整体感悟
1、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123
互动学习
一、课内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佁然不动_________ (2)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
(3) 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 全石以为底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 第2、3、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课外阅读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tian,打猎)得麋麑(mi ni 小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a,吓唬)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经常抱麋给狗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的确)我友,抵触(用头抵撞碰触)偃仆(偃,仰卧;仆,俯卧),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吃,这里是“舔”的意思)其舌。
三年绯雒牛馊诘郎踔冢哂晕贰m馊睬遗采笔持墙宓郎稀w缰了啦晃颉?span lang=en-us>
1、解释加点字
(1)畜之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日抱就犬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狎_________________ (4)见外犬在道甚众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麋”的心理活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犬为什么把麋当“朋友”?
4、麋被“外犬”“共杀食之”的原因是什么?
5、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想?
探究学习
1、试用自己的话改写本课第二段,要充分展开想像,不拘泥于对原句的翻译。
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案:
自主学习:一、略 二、1、(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2、略 3、d 三、1、(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123
互动学习:一、1、2略 3、潭中景物、小溪源流 4、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二、1、养、接近、更加、多 2、以为犬良我友 3、主人把它放在犬中,吓唬狗不能动麋 4、习惯地认为犬是好朋友 5、略
探究学习:1、略 2、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忧伤悲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978.html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网友来稿)详细阅读
lswsh 教学目标 与要求: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多媒体教程:二、过程设计1教法学法2教学流程(1)导入 课题:①播...
-
三峡_三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翻译文言课文。2、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领略的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及内容】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单元...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通过讲解难字词来疏通文意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3.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教具: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教学过程 :(凡行楷字部分都是用屏幕显示的) 一、复习...
-
[《旅鼠之谜》读后感]《旅鼠之谜》教学设计2详细阅读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西安市唐华四棉中学 孟雪 一、 教学设计说明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
-
[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结构思路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案_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网友来稿)详细阅读
朱湘前 [训练目的]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好结构。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训练题目]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个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2、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3、以向...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020|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
-
[《奇妙的克隆》读后感]《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千祥镇中 黄军阳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
-
[《旅鼠之谜》读后感]《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详细阅读
13、旅鼠之谜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增长科学素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字词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徘徊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
-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