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阅读答案]《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教案2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向 青 春 举 杯 
专题教学计划 

    本专题包括三个板块: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具体由四首诗歌和四篇文章组成。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但同是以青春为圆心,从不同角度启发正值韶光的年轻人,步伐稳健、充满自信地踏上青春之路,扬帆驶向新的里程。 
    “吟诵青春”中,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不同时代青年人精神风貌的特征。“体悟人生”借助换位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考验。在“设计未来”板块中,指引学生走上希望的田野,设计人生的舞台。 
    本专题教学重点,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文本,组织活动,让学生感受青春的多姿多彩,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从而实现精神成长。具体如下:1)理解诗歌中描写的意象,跳跃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诗人的情怀。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朗诵诗歌的技巧。2)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结合想象和联想,恰当的体悟人生,设计未来。3)文以载道,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 

吟诵青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跳跃性的语言。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五.多媒体的使用: 
本专题抒情言志的意味较浓,用多媒体教学容易营造氛围,有关的背景资料,用多媒体也较易引进。(材料准备: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的文字图片,可作背景音乐的磁带)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熟悉“吟诵青春”中的诗歌,明确这一板块所创建的场: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审视青春的意义。 
2) 学习《沁园春 长沙》,指导学生诵读全词。抓关键词理清脉络,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教育学生珍惜青春,树立高尚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人们常常赞美青春,因为它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人生易逝,更何况美丽而短暂的青春时光。青春是热情向往,是积极沉淀,是我们不受任何约束而锐意进取,开始到社会峰谷中探险的年代。无数条成功的道路正在脚下延伸,无数成功就在眼前。正如诗人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首先来熟悉一下“吟诵青春”板块中,即将要学习的这些诗歌。 
(二)、多媒体运用: 1234567891011
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的文字图片。 
(明确这一板块所创建的场: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审视青春的意义。) 
(三)、师说:“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于青春,有着不同的注解;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着不同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先去感受,二十年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简述词的基本概念 
(四)、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泛读《沁园春 长沙》,学生听读,注意语气。 
(五)、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教师作诵读提示。 
(六)、学生自由读 
(七)、赏析课文 (课件) 
1. 问: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2. 问: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3. 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生:“万类霜天竟自由”) 
师:对,共7句。在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4. 师: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大家推荐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读:“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竟自由”7句) 
师: “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湘江秋色图。(文字投影:“山红”“林染”“红碧”“舸争”“鹰击”“鱼翔”“万类竞”) 
5. 师:这几句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生:放眼望去。)对,是“远眺”,写的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生:收回来。)这是“近观”,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生:“仰视”,写的是“高景”]“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生:“俯瞰”,写的是“低景”] 
6. 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景。 
7. 师:接下来让我们完整地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师:同学们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这一切了吗?感觉到秋色的美好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生:看到了,感觉到了 ,嗅到了)。 1234567891011
8. 师:好。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生:染、击、翔) 
9. 师: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号召和呼唤。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这幅秋色图的特征吗?(文字投影: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10. 师:古人云:“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最后诗人不是顺势而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廊,向苍茫大地,谁 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 “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草?“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这是一种什么心境?(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文字投影:伟大抱负)。下面齐读上阕。 
11. 师: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独立)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控制到哪里?(忆。“粪土当年万户候”。)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八句读一下。 “忆”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师范读 )我们大家再来读一遍。(生齐读)“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什么?(国家大事。)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12. 师:可能有同学要问: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文字投影: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 
师:可能有同学又要问:下阕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诗歌讲究形象性,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来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 
13. 师: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下阕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文字投影:革命情怀) 

(八)、归纳总结与欣赏歌曲。 
师: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文学投影: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三:《沁园春•长沙》歌曲] 1234567891011

(九)、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十)、布置作业: 
复习《沁园春•长沙》,体会学习诗歌的方法。预习《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去看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去看海》,指导学生诵读全诗,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教育学生珍惜青春,树立高尚的爱国热情。 
2) 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审视青春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昨天我们仔细研读了《沁园春 长沙》,相信同学们对于诗歌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继续去探讨,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青春的注解,感受他们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二)、多媒体运用: 
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的文字图片。 
(明确这一板块所创建的场: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审视青春的意义。) 

(三)、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泛读《致青年公民》,学生听读,注意语气 
(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教师作诵读提示。 
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停顿合理;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 

(五)、学生自由读,体验美好诗情。 
[大屏幕] 
诗歌的感情基调 ——《致青年公民》热情、真诚; 《相信未来》坚强不屈; 《六月,我们去看海》轻松、愉快。 
1、问: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是诗人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 
就是外部的客观世界,两者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就形成了某种意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壮阔的,豪迈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神奇的,瑰丽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凄凉的、冷清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幽静的……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特点。只有“境”而无“意”不是好诗;只读到“境”而不能品其中的“意”不叫读诗。 
如何品味意境呢?很简单,要注意把握和作品有关的材料:诗的题目、序,诗的背景,作者的思想、处境,写诗的目的等。 

2、问:三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唤起了你哪些感觉? 
明确:《致青年公民》前辈激情昂扬的谆谆教诲。《相信未来》与逆境抗争,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六月,我们去看海》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纯真自然。 
[多媒体运用: 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致青年公民》 写于1955年,选自《郭小川诗选》。 火红的五十年代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农业和城市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郭小川 (1919~1976) 现代诗人。本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被誉为“战士与诗人”的郭小川,其诗情随着50年代中叶建设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现,开始了火山般的爆发。作品有《望星空》、《将军三步曲》等。郭小川看重诗歌的社会功能,向往一种“战斗的文学”。他认为,“诗人首先是战士,要纵观整个时代,眼光应敏锐,唤起人们斗争。”。 1234567891011
《相信未来》 写于1968年,选自《食指的诗》。 六十年代是“过于责任”的一代 一个由于疯狂而被纪念的时代. 一个染满最单纯的年轻人的血的时代. 一个毛泽东思想红旗插满全世界的时代。 食指,生于1948年,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食指的诗出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食指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在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人心流传的诗歌。同时,这是当代诗第一次把情感定位转向自己、转向内心的失落状态、转向真实经验的诗歌,从而使一代人通过食指的诗,得到了经验与情感的自我认定。 
《六月,我们去看海》 写于1983年,选自《当代青年诗人自荐代表作选》。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是“物质的一代”——把握物质,并被物质把握。潘洗尘,生于1964年,黑龙江人。作品有《饮九月九的酒》等。 
3、问: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读《致青年公民》的感受 
明确: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有着饱满的政治热情、旺盛的战斗意志,正直坦诚。他自觉充当时代的歌手,他的诗歌以铿锵的思想和优美的韵律,将哲理和激情撒遍神州大地,强烈地唤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憧憬与追求。 
4、问:《致青年公民》为什么会让你有上述的感受,即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 
明确:诗体形式:楼梯式 全诗层层深入。诗中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 
有句与句的排比,如“它的……”,排比手法的运用,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深化了要揭示的真谛。二首诗都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中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甘蔗林都人格化了,它们与人们情同意同,使诗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增强了诗歌感人的力量。 

5、问:诗歌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诗化的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什么是意象? 
明确: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寄托的对象。通俗地说,就是诗歌中具体的形象,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如“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体现了诗人凄凉、失落,思家的情绪。 
6、问:食指的《相信未来》写自己的处境时,用了“蜘蛛网”、“余烟”等意象,“查封”、“叹息”等诗化的语言,突出了自己难以言说的困窘和无奈。请从这首诗中另选一两个例子做简要分析。 
明确:“蜘蛛网查封炉台”陈旧贫穷;“余烟叹息悲哀”生活贫困;“铺平失望的灰烬”抛弃失望;“用美丽的雪花写”纯洁美好——生活上贫困,但保持乐观。 
“紫葡萄化为露水” 青春逝去;“鲜花依偎在别人情怀”情感失落;“用凝露的枯藤写”直面绝望;“在凄凉的大地上写”自信执着——内心的失落,但一往情深。 
如“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追求光明,表明竭尽全力、执著追求。 

7、问:《六月,我们去看海》全诗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你打算怎么读? 
建议:饶舌歌 rap的演唱形式。 
8、诗是心灵的音乐,诗的节奏和韵律表现着诗人的情感。朗读《致青年公民》和《六月,我们去看海》,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1234567891011

(六)、在讨论中过渡到本专题的难点: 
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明确:随着五十年代中叶建设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现,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造,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 
六十年代是毛泽东思想红旗插满全国的时代。青年人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是“过于责任”的一代。由于疯狂而被纪念时代。 
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青年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对物质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物质的一代”——把握物质,并被物质把握。 
时代环境是孕育人才的摇篮,青年人与时代同行、与社会息息相关。 

(七)、结束语: 
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文学史里,诗占了主要地位。我国唐以前的文学史,可以说,基本上是诗歌史。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趣的故事。……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想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文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与青春携 手同行。今天的青年人更应该具有诗心、诗情和诗的追求。 
(八)、布置作业: 
预习“体悟人生”。 



体悟人生 
一. 一 教学目标: 
二. 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通过整体感知,诵读品味,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三. 2)帮助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引导学生认真对人生进行思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考验。 
四. 
五. 二 教学重点: 
1.通过整体感知,诵读品味,结合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 
2.掌握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述的人生思考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述的人生思考和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六. 多媒体教学 容易营造氛围,有关的背景资料,用多媒体也较易引进。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布置预习任务,请学生的家长协作完成《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看完本文,标出文中最能引起共鸣的语句,与孩子交流。如有可能,也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说说心理话。 
2)熟悉文本《十八岁和其他》,引导学生从家长与子女两个角度,畅谈阅读感受以及和父母交流后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亲情,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朴素、最为原始,也最为绵长的情感。 一个人从脱胎于世,便构成了他与父母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缘分,于是有了漫漫人生路上相依相守、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与责任。 
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些人来说,你可能就是整个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箴言——《十八岁和其他》。 1234567891011

(二)、解题: 
本文选自《台湾散文精粹》。杨子,生于1923年,原名杨选堂,广东梅州人。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朵》等。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興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編译室主任等职。 
本文是一位父亲在儿子十八岁生日时,回忆过往,对孩子的成长写下的感言。以感性的文字表达了理性的观点,以平等的态度向孩子倾诉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建议。 

(三)、教师阐述本课的教学计划 
课堂教学部分,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部分,是在课外完成:学生和家长之间,能以本文为桥梁,更好地进行沟通。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大屏幕] 
自读提示:1、你喜欢东东的父亲么?为什么? 
2、标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3、你对自己的父母满意么?为什么? 
4、尝试换位思考:假设你是父母,将如何面对孩子与你的“代沟”以及他的逆反心理。 

(五)、归纳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逐渐从“家长制”向“忘年交”的角色转换。调研显示,当大学生和父母“产生矛盾”时,八成人会选择和父母“主动进行沟通”,只有13%的学生选择“冷战”方式来解决;当问及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一般会充当什么角色”时,父母单方面给予“忠告”的只有37%,另有63%的父母会采取“像朋友一样和我分担”、“视情况而定”、“作为旁观者,让我自行处理”。 
春节晚会上一首《让爱驻我家》让许多人感动不已,当我们每个人沉浸在内心的感动和反思时,我们才发现,其实亲情一直在我们心中,它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每一刻快乐和不快乐。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将心中的话大声说出来,告诉父母,我们爱他们,也将永远记得他们的爱。 

(六)、拓展练习: 
欣赏满文军的《懂你》,如果让你拍摄以自己的亲情故事为素材的mtv,你会选取哪些生活片段? 体会亲情。 

(七)、布置作业: 
预习《我的四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明确散文的学习方法,理解《我的四季》中赋有哲理的话语。 
2)引导学生认真对人生进行思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考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大屏幕:一年四季图] (配乐)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大屏幕:思考: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二)、温故知新: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贯穿全文线索,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文章的写作手法。 1234567891011

(三)、自读研讨: 
教师:同学们说的不错。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自读学习这篇课文。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讨。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大屏幕] 
自读提示: 
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运用象征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2、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作者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文中这样写到:“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3、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明确: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4、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创造、展示 
教师:反复阅读和感悟后,同学们对课文一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理解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们设计板书,用实物投影展示,黑板也由学生板书]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哪个季节感悟最深刻,你能有感情的将你最喜欢的段落为大家读一读吗? 
[三、四位同学读课文](配乐、配画面) 

(五)、挖掘主旨 
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大屏幕: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明确: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师生同背《生命的意义》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一番精辟的论述。 


(六)、[大屏幕:人的成长经历图](配乐) 
结束语:同学们,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青春。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在过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我! 1234567891011

(七)、布置作业: 
预习“设计未来”,在a、b方案中,选择你喜欢的方案。 



设计未来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 
2.文以载道,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二.教学重点: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体会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原则,明确职业选择的意义。 
2.《我的五样》 熟悉游戏的步骤,思考自己追寻的目标,探究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明确职业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做出适于自己的职业规划。 
2.《我的五样》 平心静气进入游戏,思考自己追寻的目标,探究人生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研讨法。 
2.《我的五样》 活动体验法。 

五.多媒体的使用: 
《我的五样》 可作背景音乐的磁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步骤: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教学要点: 
熟悉文本,体会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原则,明确职业选择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本文是马克思在中学考试中的德语作文。面临中学毕业的卡尔,像大多数的同龄的孩子一样,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去向,开始思考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学是个关键时期,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少年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真正具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我是谁?我将在社会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像梦魇一样地困扰着有心的孩子,这时的孩子大多数具有一个很大的抱负,想成就一番大事业。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马克思给大家提的建议《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马克思头像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概说: 
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是篇议论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尽管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只有17岁,但是文笔优美,语言深刻,思考缜密,分析精辟,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力量。 

(四)、自读研讨: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1) 问:本文可分几个部分?依次谈了哪些问题? 
明确:两个。青年人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 
教师:四人一组研读课文,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234567891011
2)[大屏幕] 
自读提示: 
1、马克思认为哪些因素会干扰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明确:虚荣心,脱离现实的幻想。 
2、马克思提出了哪些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 
明确:与父母商量; 冷静权衡所选职业的利弊;身体素质的情况; 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 
3、遵循择业原则的基础上,马克思建议我们选择怎样的职业? 
明确: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 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 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为人类进行活动的职业。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4、马克思对自己在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并没有明确的回答。你能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说出他所向往的职业? 
明确:为人类谋幸福,立志为人类劳动。 
5、阅读全文,划出对你人生选择最有启发的语句,说说这些话语给你怎样的启示? 
6、请认真的想一想,你选择职业将有怎样的考虑? 

(五)、归纳总结 
选择职业是人生一件大事,如果选错了,可能会遭遇许多的挫折与坎坷。然而,同学们此刻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憧憬,实质正是对人生的设计与规划。众多成功者的经验证明,人生是需要设计的,人生是可以设计的,有无人生设计对于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重要。有生涯设计的人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一般都有生涯设计。没有生涯规划的人如同断线的风筝折了帆的船,一般来说是难以成就大业的。 
美国哈佛大学30年前曾对当时在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没有目标的人有27%,目标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清晰的人有10%,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有3%。30年后追踪结果表明,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百万富翁、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 
在这个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年代,在座各位必须对自己要有独特的人生设计,时代也需要每个人对自己进行负责任的人生设计。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六)、活动体验: 
结合人生感悟,填写你的理解和选择。 
我最珍重的品德 
我的主要特点 
我对幸福的理解 
我对不幸的理解 
我最能谅解的缺点 
我最厌恶的缺点 
我喜欢做的事情 
我喜爱的英雄 
我喜爱的文学家 
我喜爱的格言 
我喜爱的座右铭 

(七)、挖掘主旨 
结束语:同学们,人生离开策划,就像没有航标的轮船,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人生策划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最大成就就是实现了远景目标。人生策划是建立在自知、自查的基础上的。了解自己,了解环境,这是成功的法则。在知己知彼以后,需要对自己合理定位。人不是神,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对自己期望过低、过高都不利于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对人生的设计不能强求一致,正如不同的玉石可以雕出不同的工艺品。路要一步一步走。按照计划走稳每一步,就会达到目标。 1234567891011



《我的五样》 
教学要点: 
熟悉熟悉游戏的步骤,思考自己追寻的目标,探究人生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我的五样》,内容是离开这五样东西,你就活不成了,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多媒体的使用: 
可作背景音乐的磁带。 

(三)、活动体验: 
播放旋律舒缓的音乐。 
步骤1:好好想想,写出你认定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只能写五样。 
步骤2: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请再确认一下你的五样。 
步骤3:按照顺序依次划去,并简要写出放弃的理由。 

(四)、挖掘主旨 
这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实际上是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你最后选择的是什么?请认真想想,这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么?是你生命存在的意义么?。 
明确:这虽然只是个游戏,但是却非常残忍,很多人做到中途就做不下去,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个游戏,并不能意味着什么,但更多的意味着你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 

结束语:爱我的人眼里,我是一块水晶;不爱我的人眼里,我是一块玻璃;无论爱我的和不爱的人,看到的我都是透明的;真诚的面对生活,善待自己和一切生命;如此,我的光彩,不容湮没。

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960.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