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鹰]心中的鹰 教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
⑴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理解作者“心中的鹰”的形象。
⑶领悟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领悟文中重点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意识。
教学建议
精巧的照应
本文首尾圆合,结构严谨。文章开头第一句“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把读者引入作者所要叙述的故事中,强调了那只给了作者希望的鹰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它像音乐,给了作者美的享受,它的存在使天空变得神圣、庄严。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只鹰却被小战士打死了,所以作者说“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结尾一句,作者再一次强调了那只鹰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天空中也曾有鹰飞过,但它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作者心目中的那一只了,结尾句与开头句互相呼应,不仅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也使读者明白了作者以“心中的鹰”为题的原因。
课文思路
文章以对“心中的鹰”的感情为线索,开篇直抒胸臆:“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现在的孩子也不玩‘老鹰捉小鸡’了”,作者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现在孩子对于鹰的陌生两个方面发出深沉的叹息;接着回忆小时候,眺望蓝天里的老鹰的情况,表现出了那时“我”的无比喜悦心情;继而对老鹰“教子学飞”的深情,“预知生死”的灵性和它对生的眷恋而又义无返顾地“扎”进死亡深潭的勇敢发出由衷地赞叹;然后叙述了鹰的故事:同样爱鹰的猎人小战士为了治疗“世上最好的人”——班长,宁愿瞎了眼射杀了鹰。当“我”触摸到那只已被猎人小战士数枪击毙的光滑冰凉的小鹰时,心情极其悲痛;接着作者又一次借描写心目中鹰的形象,抒发了对鹰的思念之情。文章结尾“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飞翔的鹰了”照应开头,表达了对鹰的深切怀念,对人类破坏生态的不满之情。爱“鹰”的情结贯穿全文。
课文主题
文章以忧伤的笔调,向人们讲述了“我心中的鹰”被人类无情残杀的遭遇,委婉地批评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表达了作者期盼保护动物,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
诗一般凝炼的语言
文章语言含蓄隽永,像诗句一般凝练。如“在我们心里,鹰是空中的音乐。”“不管多么绝望、悲伤,只要看到鹰从天上飞过,心就不会死”,“没有鹰的天空,没有庄严,没有音乐”,这些精警的独句段,留给人们深长的回味。连缀起来看,像一首散文诗,勾勒出“我心中的鹰”的形象。
文中介绍老鹰的生活习性,也不用说明性语言,而用诗化的语言。鹰飞翔的姿态,无论静态与动态,都写得洗练而传神。写老鹰带小鹰学飞,用拟人手法,写得情满天空。写老鹰悲壮的死,更富传奇色彩。每写鹰的一个特点,就有一句凝练的赞赏语言。讲述小战士猎杀老鹰的故事,也运用诗化的语言。小战士的矛盾心境,“我”事前的阻止,事后的悲伤,贺老头的怒喝,老鹰的遗骸,一个个画面,一个个造型,都运用诗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题为心中的鹰,有强烈的抒情性,诗化的语言正是完美的表达形式。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
《心中的鹰》是一篇含义十分深刻的散文。文章有这样—个特点,即在介绍鹰的情况之后,都用精辟的语言揭示了自己的思想感受。如:“在我们心里,鹰是空中的音乐”,“不管多么绝望、悲伤,只要看到鹰从天上飞过,心就不会死”等,这些句子的朦胧与多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1234
引导学生抓住线索
全文以对“心中的鹰”的感情为线索,表达了对鹰的喜爱、崇敬以及因鹰被猎杀而产生的心灵的震撼,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爱“鹰”的情结贯穿全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弄清文章记叙了作者儿时的哪些经历,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加以揣摩;思考文题的含义以及作者如何表达期盼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愿望的。这对于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保护珍稀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有很好的作用。
《心中的鹰》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⒈知识目标:
⑴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理解作者“心中的鹰”的形象。
⑶领悟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领悟文中重点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音像资料导入
选取雄鹰在天宇间展翅翱翔的镜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鹰的雄姿。
导语 :
雄鹰在天宇间展翅翱翔,是那样勇猛、矫健、顽强。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作家唐敏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心中的鹰》。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②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⑵应掌握的字、词。
⒈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翱翔 回旋 侥幸 眺望 黝黑 颓然 清澈 犀利 巢穴
⒉解释下列词语。
悄无声息 万寿无疆 和谐 颓然 犀利
⑶学生完成正音、解词。
⑷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⑸思考。
思考题一: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写了有关鹰的哪几件事?
思考题二: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⑹学生思考、讨论。
⑺明确思考题。
明确思考题一:
本文以对“心中的鹰”的感情为线索,写了有关鹰的5件事:
展翅翱翔于空中;带小鹰学飞;“扎进瀑布冲泻的深潭”;鹰的生存艰难;丧生于战士的枪下。
明确思考题二: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现在“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
第二部分(3—43)回忆过去。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3—14)写小时候看到鹰的情形(鹰是空中的音乐)和对鹰的感情(鹰是生命的希望)。
第二层(15—43)写鹰被击中的过程。(鹰已坠落,希望破碎)
第三部分(44—47)写现在怀念心中的鹰。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
⒉精读课文
⑴思考题:
思考题三:怎样理解“在我们心里,鹰是空中的音乐”这句话?
思考题四:“从那以后,我心目中的鹰都被击中了。它们纷纷坠入雪浪腾空的瀑布,一去不复返。”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思考题五: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⑵同学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展开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
明确思考题三: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音乐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享受,而眺望鹰击长空,也是一种享受。看到鹰“张开翅膀”,如同“凝在蓝天心里的‘一’字”,“身子一斜,听任气流托着它回旋”的矫健雄姿,“最令人难忘的老鹰带小鹰学飞”的无所畏惧,可使人想到:浩瀚长空,只有鹰,才有搏击风雷、笑傲风云的从容。鹰的飞翔具有音乐的节奏感,鹰使天空仿佛有了旋律,有了生气,洋溢音乐的美感。这一比喻,具体形象地表明眺望鹰击长空的感觉与音乐给人的感觉有相同之处,都能让人轻松舒畅,信心倍增。1234
明确思考题四:
连解放军战士都不听劝阻执意要打死老鹰,老鹰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鹰是能够预知生死的,既然人类不容它们,它们都会飞向死地,悲壮地死去。
明确思考题五:
文章以忧伤的笔调,向人们讲述了“我心中的鹰”被人类无情残杀的遭遇,委婉地批评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表达了作者期盼保护动物,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
⒊拓展延伸
⑴思考题:
思考题六:文中三次把鹰与音乐歌声联系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思考题七:作者对“小战士猎鹰”这件事持怎样的态度?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思考题八:文章开头说:“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结尾又说:“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飞翔的鹰了。”作者这样写,意图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研讨。
⑶明确思考题。
明确思考题六: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鹰的形象比做音乐、歌声,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鹰是空中的音乐”,表现出“我”美好的向往追求,“鹰”的歌声从九泉下直达蓝天”写出鹰死时的悲壮、庄严,表现出不懈地奋斗,坚强无畏的性格。结尾“没有鹰的天空,没有庄严,没有音乐”,表达了作者痛苦的情感。
明确思考题七:
作者对“小战士猎鹰”这件事持批评态度。这层意思表现得非常含蓄巧妙。如:文中对击落鹰的小个子战士的称呼先后有4次,每次称谓都稍有变化。第一次称他“小个子战士”,因为此时只知道他们打鸟,而且这个小个子战土枪法最好,于是,我们对他产生了敬仰之情,称他“小个子战士”。可是当四五天
后,我们发现了这群解放军战士并不打麻雀,似乎要打老鹰,于是,我们对“他”的崇仰变得淡漠,而称“他”为“小猎人战士”。第三次,当我们真切地听到枪声,清晰地看见老鹰掉在草地上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猎人小战士”跑了过来,这个称呼,表现了我们对这个拿枪打老鹰的战士产生了反感。第四次称呼“他”为“小猎人”,去掉了“战士”,这是因为“我”发现了被击落的不是“老鹰”,而是“十六岁的”一只很“年轻”的小鹰时,“我”的同情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他”根本就不配作“小战士”,而只是一个杀害小鹰的“小猎人”。短短的几个字,只是前后顺序稍作变化,就极委婉含蓄地指出,杀害鸟类的“刽子手”就是我们人类。称呼的变化,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写作风格。
明确思考题八:
文章开头第一句“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设置了悬念,同时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低沉的感情基调。结尾句“我再也没有见到飞翔的鹰了”,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而且使读者明白作者写的是自己心中的鹰,是理想与希望的寄托。现实中鹰的死亡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心中的鹰也死了,心中的天空一片空白。在作者心目中,人与自然是共存共荣的,“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这个缺憾是无法弥补的,“我再也没有见到飞翔的鹰了”表达了作者对鹰的深切怀念和神往。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委婉地谴责了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野蛮行为,抒发了作者期盼树立保护野生动物,改善生态环境意识的情感。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首尾呼应、含义深刻
⑷指导学生朗读第44~47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234
(三)小结
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加以补充和肯定。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中鹰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课下反复阅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⒈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⒉以“我心中的××(某一动物)”为题,写一个片断。
语文教案-心中的鹰一文由月亮船教育资源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740.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