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桥之美》教案_《桥之美》教案8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积累"美感、驻足"等词语。2.认识桥的美学原则、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能力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感受体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品味语言;理清文路,理解文意,把握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三、教学对象分析本文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清新婉约,行文典雅,学生爱读。但本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要理解这些内容,对初中生来说稍难了些,所以教学中借助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帮助学生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疏导。123四、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设计1.朗读法,以读带讲。《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读。因此因势利导,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2.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观察法。通过比较图片的差异,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4.比较阅读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五、教学媒体设计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制作成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始终。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卓有成效地进行读写训练,并通过网上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六、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七、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资料。 八、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激情导入1、音乐伴奏自动播放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图片。2、导入新课3、介绍作家 (课件展示作家图片及介绍资料)4、明确教学目标(课件展示目标) 开课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料,课件提供学生接近作家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任务有所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激发学生兴趣,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必要参资料,力求有个良好开端。 二、整体性阅读(一)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勾画出生字词,结合课文解释。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显示生字词)(二)再读课文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课件展示以下问题)1、文章哪一段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2、文章哪一段点出了本文的说明角度?3、文章哪一段亮出了作者爱桥的观点?爱桥的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怎样写桥之美的?理清文章结构。(三)、同桌进行讨论(四)、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形成板书(课件展示文章脉络)。 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识字词语,积累词语 出示问题更明确化,学生独立学习指向更明确。 在整体性阅读一环节,设计了听读(读准字音)——自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性把握,为下一环节的突破性阅读打基础。 在理清的基础让显示文章脉络,让学生思维更清晰化。 三、突破性阅读1、集体读四五自然段,思考问题: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什么例子?怎样进行说明?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3、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课件展示问题及结果)4、 课件有关列举例子的图片(每一图片出现时配予声音),图文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结合理解重点句子含义)5、 小结:作者眼中的桥之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课件展示小结板书结构)1236、 再次美美地读文(指导朗读)。理解桥美在何处以及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问题的设计,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配加声音效果的课件图片,都在为此而服务,突出教学重点。 图片配予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奋点”。 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实现人机对话效果。细读后美美品读,加深个性感悟,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 四、探究性阅读 1、探究《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在内容和语言上的区别(课件显示相关表格)2、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不同之处。 作者说明的技巧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此设计此两问题作为探究题,很有价值。课件显示相关表格给学生探究指明一个取向。 五、拓展迁移 总结 全课 1、欣赏图片(音乐伴奏自动播放)说说桥除了作者所说的对比与和谐的美之外,还具有哪些美?2、(课件展示拓展题)课后作业: 请模仿《桥之美》的写法,写出你的“ 之美”。或根据作者的叙述,描绘一幅带有桥的画面。 更多地显示有关桥的图片,开阔学生视野,也抒学生思维提升到最活跃的程度,实现课堂拓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把课堂向外延伸,审视桥之美延伸到其它事物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23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738.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