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泰剧在线观看】《生命之舟》课堂教学实录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1.教材简介:课堂实录《生命之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语文出版社。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属新闻单元。列为自读课文。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所呈现的新闻样式比较,并结合他们自己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3.教学构想:采用多媒体教学。先用三则不同形式的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进行比较,引出所讲课文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4.课后反思: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体会电视解说词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使学生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的行为受到感动,表达其热爱之情。
《生命之舟》课堂教学实录
(多媒体教学)
王永文 李光棣
第1帧:一、思考:
1、注意下面三则新闻,想一想它们在形式上有何不同之处?哪一则与课文在形式上是一致的?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篇新闻,同学们看下面三则新闻后思考;
第2帧:读第一则:
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新华社广西10月30日电 受副热带高压活动偏东和稳定性质的影响,广西今年持续出现了高温少雨和干燥的异常天气气候,各地降雨量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少见的干旱。
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8、9两月广西平均降雨量仅为207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45%,进入10月份,广西更是滴雨未下,平均降雨量仅有两毫米。针对旱情,广西受旱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的抗旱保收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抓好抗旱水源建设,认真组织做好绝收田地的改种工作。拨出专门经费,派出人员赴灾区指导救灾。抽调各种机械进行抽水,部分市县还开展了人工降雨,全力做好蓄水保水和调水工作,力争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晚稻粮食增产和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目前广西已经投入抗旱资金5800多万元,人员337万人,设备17万8千台,浇灌农作物468万亩,临时解决了85万名群众和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
(选自2004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帧:听:第二则——来自广播新闻(播放新闻)
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新华社广西10月30日电 受副热带高压活动偏东和稳定性质的影响,广西今年持续出现了高温少雨和干燥的异常天气气候,各地降雨量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少见的干旱。
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8、9两月广西平均降雨量仅为207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45%,进入10月份,广西更是滴雨未下,平均降雨量仅有两毫米。针对旱情,广西受旱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的抗旱保收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抓好抗旱水源建设,认真组织做好绝收田地的改种工作。拨出专门经费,派出人员赴灾区指导救灾。抽调各种机械进行抽水,部分市县还开展了人工降雨,全力做好蓄水保水和调水工作,力争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晚稻粮食增产和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目前广西已经投入抗旱资金5800多万元,人员337万人,设备17万8千台,浇灌农作物468万亩,临时解决了85万名群众和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
第4帧:看、听:第三则新闻——来自电视
视频: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师:这三则新闻哪一则与课文的相同? 123
生:第三则。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生命之舟》,是电视新闻。第5帧:2、课文《生命之舟》—电视新闻(电视新闻解说词)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第6帧:电视新闻的特点——声画合一(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思考:什么是同期声?电视新闻如果去掉“同期声”部分有什么影响?
师:同学们看屏幕。
第7帧:图片:(1)难忘98;(2)人间奇迹。
第8帧:二、合作解疑:
1、背景:1998年8月1日——一个刻骨铭心、英勇悲壮的建军节。
簰洲遗恨——8月1日晚上8:20,湖北嘉鱼簰洲湾突发溃口,
——前来实施救援抢险任务的湖北省军区某舟桥旅和空军某高炮营:
15辆军车被无情的洪水掀翻,19名官兵壮烈牺牲。
——这一天,是嘉鱼县1.8万防汛大军在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第31天。
——空军某高炮营指导员高建成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毫不犹豫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士;
——7岁的小江珊凭着顽强生命力,独自在一棵树上坚持了9小时,最终获救;
——战士邵飞驾着冲锋舟洪水中救人1800;
2、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
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
3、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1998年8月1日晚8:20
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阅读新闻导语部分,回答问题:
导语交代的新闻时间是:8月1日晚8点20分导语交代的新闻地点是:湖北嘉鱼簰洲湾
导语交代的新闻人物是:舟桥某旅和公安消防总队官兵导语交代的新闻起因是: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导语交代的新闻事件是:奉命赶往现场营救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4、阅读新闻的主体和语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 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
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结语的作用是(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5、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
处境危险——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急流顶冲。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小树,
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6、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 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 绕过 穿梭 123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 冲去 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3)抗争 *拢 肆虐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步树(*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4)8月1号---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千万别动!简析:a、语言特点:既简明,又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4、思考:为什么这艘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明确: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赞扬,感激与热爱)
两个多月里,我们流了太多的泪——不是因为受了太多的苦,而是因为承受了人间太多的爱,经历了世上太多的感动。当千万双泡白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千万张晒黑的脸挂满欢喜的泪珠,灾难而激情的98,令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
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
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以抗洪的名义,忘记98就意味着背叛!
四、小结:
1、电视新闻的特点——声画合一
2、电视新闻的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表现主题
3、98抗洪将士的精神——舍己救人、无私奉献
五、音乐欣赏yinxiangsucai\\weileshui.rm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720.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