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实录_《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德州市第十中学 宋彦琳/执教
  师:上课!
  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
  生:三峡。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三峡的壮美风光。请大家看屏幕。(cai显示三峡风光)
  师: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师: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cai显示练习)
  师: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师:看来大家对语句含义理解得不错。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步。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生:先写三峡的山,然后写三峡夏、春冬和秋季的景色。
  师: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生: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色,所以先写。春冬的水相似,所以一起写。秋天的水很凄凉,所以最后写。
  师: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说。
  生: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说明山非常高。
  生:三峡的山多,而且连绵。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夏天的水湍急,流速快。从“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秋天十分凄凉。从“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春冬水是清澈的,树是茂盛的,山是险峻的。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板书:美读)
  师: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生读,老师巡视)
  师:三峡美景无限,老师先来说两句。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三峡的山美。
  生:三峡的春冬美。
  生:三峡的瀑布美。
  生:三峡的树美,花美,高山美,歌声美。
  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一点模糊的影象了,怎么让这影象更清楚一些呢?我们接着刚才的那句话再说一段话,来具体描述一下三峡的景色。123
  师:老师先来做个示范。(cai显示文字)
  师: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师:请同学们自己准备一下,先在组里说说。
  (生交流,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三峡的山美。你看:它们高耸入云,连绵不绝,隐天蔽日。
  生:三峡的夏天美。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绝了上行下行的船只,从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达了。
  生:三峡的春冬美。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练,潭水碧绿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荣,悬泉瀑布飞流直下。
  生:三峡的秋天美。你看:高处有哀啭的猿鸣,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让人动情。
  师: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师: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师:那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生:写山突出了高峻。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师: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
  生:写春冬之景,表现了宁静的感觉。
  师:作者认为春冬的景色如何?
  生:“良多趣味”。
  师:是很欣赏的。那三峡夏天的水给人什么感受?
  生:多。汹涌澎湃。
  师:在这样的江水中航行有什么感觉?
  生:爽。
  师:记得《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吗?第一句是什么?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在长江的滚滚洪涛中,如果驾一叶扁舟,有什么感觉?
  生:无以自主。随流飘荡。
  生:恐惧。
  师:夏天的三峡水大流急,这时船只是不能通行的。为什么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说法?
  生:那是因为有皇帝的命令必须传达。
  师:一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不但写出了水流之急,也暗示了过去公文传递的艰辛、危险与无奈。唐代诗人李白也曾写过一首诗,表现三峡的水,题目是——
  生:《早发白帝城》。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与课文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首诗所表达的心情是愉快的。
  生:李白的心情与传递公文的人不一样。
  师:李白是在游览祖国山川,心情轻松愉快,所以即使听到猿猴的啼叫也觉得是在为自己的行程伴奏。这和课文中引用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生:不一样。课文中是一种凄凉的感情。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人们的心情不同吧。
  师:是啊。心境不同,时令不同,人的感受就不同。秋天,万木凋零,林寒涧肃,已让人感到阵阵寒气,再加上凄苦的猿鸣,怎能不让艰辛劳作的渔人落泪呢?123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读给旁边的同学听。
  (生互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板书:心中有情)
  师:这样美美地读,大家一定会有更新的体验。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争取背过。
  (生读课文)
  师: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老师先来给同学们示范着背一下。
  (cai显示三峡的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717.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