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马说》教学设计2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2-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安徽省当涂一中    陈帆 邮编243100   电话0555---6726918

[学习重点] 1、说的文体特点    奇巧而善辩   “文艺性的议论文”

2、《马说》的寓意    比喻说理

3、虚词“也”的用法,体会文中的“气” 


 [学习难点] 1、由“马”到“意”,透过文中情,体会文中气

2、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文学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文学研究

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教法初探] 1 链接教学,决不满足于某一课的内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课内容为核心,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学,一课上完,不以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满足,而是重新提给学生新的问题。一课上完是终点,同时也是起点,是某个问题研究的起步。

             3、主张“情气说”,作者写时以情使气,以气结句,我们读时反过来由句寻气,由气悟情 

 [教学过程 ] 
    

(一)  课前 准备   1、马年说马   学生说有关马的成语,指名另一个学生解释 

        2、教师说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相马”“知己”这个词的来历(见大屏幕)“知己---彼此互相了解而情深意切的人”    见《战国策---楚策四》

   

(二)韩愈其人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  请看下表 

时间 原因 结局

贞元11—16年(795—800年) 求仕   不得志    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的感叹

贞元19年

(803年) 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被贬为阳山令;

元和14年(公元819年), 

卒于824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学生齐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三)关于“说”

奇巧---有形象        善辩—有观点     “文艺性的议论文”

托物寓意,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理,是这种文体的特点。

韩愈就是一匹千里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会,他怀才不遇,屡遭贬斥。他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遭遇,来写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

看课外阅读《杂说一 龙说   》 (君臣关系  互相依靠,才有作为)

(四)学生读课文,感知文意

(五)归纳整理字词

 实词                      古今词异义表

词语 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

意义 今

                       

古意  今已不用------祗   骈  槽枥  石

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饲  见同现   邪同耶  材同才

第二节四个“食”读音   食1食4---shi  吃  食2食3----si  饲

虚词                 而  之   其   以   也

  而  a转接  可以译为“却,可是”  b顺接  可以不译

  之  a结构助词“的”  b 代词,代人或物 c 无意义,句中停顿

      d 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

  其  a代词,代人或物  b 代词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词 那种 

      d 反问语气词  难道   e  推测语气词  恐怕  

  以  a介词 因为      b介词  按照

  也  a 肯定语气   b反问语气   c  推测语气  d句中停顿

练习:

而 1、而伯乐不常有()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执策而临之()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之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马之千里者()3、策之 食之  临之()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3、不能尽其材()

   4、其真不知马也() 5、其真无马邪()6、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以 1、不以千里称也() 2、策之不以其道()

也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不知马也()3、、不以千里称也()

(六)课文学习指导

 第一节:伯乐知马  (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首句--- 千古感叹  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次句---愤愤不平  千里马倒常有,可没有伯乐发现,愤世嫉俗。

末句---描写千里马的终身遭遇,“不以千里称也”“也” 肯定语气,寄予无限同情。

第二节:不知马,害了马(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首句---千里马的特点  特别能吃,因此特别能跑。

次句---全节之关键,“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以上冷峻陈述

末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一顿,作低回之势。接着,以“不饱,不足,不外见,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层层蓄势,反问作结。“也” 反问语气,愤怒谴责“食马者” 害了千里马,向读者寻求公道与正义。

第三节:太不知马(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首句---活画“食马者”的愚妄无知的丑态

      神态 [执策而临之]  洋洋自得 愚妄浅薄

      语言 [天下无马]  有眼无珠

末句---发表感叹 归结全文中心 “不知马”

    其真不知马也()“也”推测语气,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句末可以用“!”(强烈的讽刺感情)“?”(推测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而后答,一锤定音)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

(七)•归纳寓意,附板书设计 ,并作课外拓展。

 学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借伯乐与千里马来比喻什么

板书设计 

                马说

                             韩愈

      伯乐----               不知马---- “食马者”----   

                           (愤怒谴责)    (辛辣嘲讽)

                       千里马----

        (无限同情)                   知马

      害了马----               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课外拓展           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

---中国古代怀才不遇文学初探

1、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写了些什么作品

2、 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山水风景,男女之情,咏史怀古,托物寓意

3、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古代文人哪一位?

a韩愈 怀才不遇文学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将上述你的观点 写成一篇小论文,下节课交流

 作者邮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296.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