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马说》教学设计4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广州市天河区 华美学园(510520) ]
一、自读作业 。
1.给加黑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奴隶人
a.做奴隶的人
b.农奴、家奴
c. 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
d.仆役(既含b又含c)
答(d)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等候
b.等同、一样
c. 等于
d.等级
答(b)
(3)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
b. 规律
c. 方法
d. 道德
答(c)
(4)执策而临之
a.面对
b.驾驭
c.到达
d.光临
答(a)
2.选出加黑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一组)。
(1)一食或尽粟一石
a.或得日或否
b.而或长烟一空
c.或异二者之为
d.或曰,此东海也
答(b)
(2)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山之僧智仙也
⑥越长城之限
⑦愿陛下亲之信之
⑧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⑨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甚矣。汝
a.②③⑤⑥
b.①⑧⑨⑩
c.④⑦⑧⑩
d.①②③⑤
答(a)
(3)其真不知马也
a.环滁皆山也
b.……故自号 醉翁也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答(a)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才美不外见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答(a)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答(c)
4.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答(bc)
5.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托物寓意 d.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答(c)
二、课文分析。
1.关于《马说》的主旨
有人根据作品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便认为本文主要论证人才的重要性。这样分析不准确,开头两句确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它是文章议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根据,但不是结论,也不是作者写本文的主旨。
文章结尾一句话值得注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是论证的中心。是谁不认识“千里马”呢?是他们(其)。“他们”又是“谁”,是当时的唐代统治者,是他们埋没人才、迫害人才。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第一个“其”字也可解释为被借用的“岂”,作“难道”讲。
韩愈所以能写出如此尖锐的杂文,是和他的亲身遭遇分不开的。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棗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本文的主旨局限于此,而要从他个人推广到整个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里,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普遍现象。
本文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封建统治者的有力嘲讽与鞭挞。
2.关于《马说》的结构。
第1段,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
提出论点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2段,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写世无伯乐的危害)。
第3段,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对当世无人识马的慨叹)。
结论棗其真不知马也。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逻辑性极强。
三、疑难问题解答
1.关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理解
究竟是谁“鸣之?”谁不能“通其意”?一说是“食马者”,即养马的人。一说“鸣之”的主语是“千里马”,“不能通其意”的主语是“食马者”,代词“之”指代千里马。我们采用后说,故“自读作业 ”4.(2)选择c答案。因为这一说,较符合作者的原意。这一点可以和“关于本文的主旨”结合起来理解。至于d答案,因为较笼统,含义没有说清楚,不能算对。
2.关于“奴隶人”
“奴隶人”是“奴”和“隶人”两个词。奴,指受压迫受剥削受人奴役的丧失自由的人,如农奴、家奴。隶人,指职位低下的吏役。应读成:“奴棗隶人”。《教参》译文中把它译成“仆役”,虽然也对,但较笼统,含义没有说清楚。
3.关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副词,犹,尚且。“等”,等同,一样。可译成:“尚且跟普通马一样(的地位)还得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四、背诵和默写全文
五、教学参考资料
1.《马说》是韩愈《杂说》中的第四篇,所以有的本子又题作《杂说四》。不过,现在人们大多叫它《马说》,也有叫《说马》的。
(摘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2.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摘自《辞海》“韩愈”条)
附:《马说》指导课内自读简案
一、教师提示自读要点和自读方法。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
2.本文采用了“托肠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学习本文要深入领会作者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自学为主,对照注释,弄懂大意,然后完成“自读作业 ”,最后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有关问题。要加强朗读训练,“熟读深思于自知”“文到妙来无过熟”,这说明了熟读的重要性。
二、自读作业 。
同前。
三、讨论重要内容。
1.关于《马说》的主旨。
2.关于《马说》的结构。
3.关于《马说》的写作特点。
4.关于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详细内容均见前“自读教案”。
四、作业 :
以《我怎样成为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课文《马说》,结合自己的实际。
《马说》难句解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zhǐ)同“衹”、“只”、“止”、“但”、“单”、“独”,
作为范围副词来看是一组同源词。拙著《文言难句例解》(卷一)说“奴”跟“隶”并列地修饰“人”,很不足取。不敢护前,谨此改正。“奴”是一个词,《说文》说是“罪人”,《玉篇》:“《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引申为被役使者。“隶人”是一个词,就是古代因罪入官为奴,从事劳役的人。《仪礼·既夕礼》:“隶人涅厕。”郑玄注:“隶人,罪人,今之徒役作者也。”或说“隶人”是职位低贱的吏役。
译文:“只是被奴仆或者隶人的手侮辱着。”
食之不能尽其材
1)转折复句的紧缩形式。紧缩句体现了急迫的语言心理。
2)“食之”可以有两种解释:一、“食”同“饲”,“喂”;二、“食”增加使动用法,“食之”等于“使之食”。“尽其材”,《课本》注:“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材”不应当解释为“才能”。《说文》:“材,木梃也。”木棒子,引申义是“材料”,《左传·隐公五年》:“其材足以备器用。”杜预注:“谓皮骨齿牙骨角毛羽也。”本句的“材”指“饲料”。“尽”是不及物动词增加使动用法。
译文:“喂它却又不能让它把那些饲料吃完。”“尽其材”前面隐含“使之”,因是口语语体而省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291.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