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三 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1.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美。
2.体会语言的生动简练、精彩优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先自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应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作者描写景物四季的不同特征。
解决方法:反复吟诵、体味。
2.难点: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生动的写实与形象的夸张相结合。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3.疑点:作者怎样在写景中渗透感情的,意图是什么?
解决方法: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软件(《三峡风光》)
六、师生互设计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反复吟诵,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补充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
七、教学步骤
导语 我们一起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结尾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我们都知道,这一段通过比喻介绍了春天的新、美、强的特点,凡事凡景都有其特点。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郦道元的《三峡》,看三峡有怎样的特点。
(一)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略,副词;大略,几乎。阙同缺。自,假设连词。若,羲,日光,此指太阳。襄,冲,漫。沿,顺流而下。诉,同“溯”,逆流而上。或,副词,偶或。虽,假设连词,纵然,即使。奔,名词,指奔驰之马。湍,激流。潭,积聚的深水。绝,副词,极。巘,极高的山巅。漱,冲洗。其,代词,指“怪柏”。良,副词,极,实在。涧,此指峡谷。肃,寂静。属引,连续不断。响,名词,回声。绝,动词,消失。沾,浸湿。
2.学生简单叙述作者写景思路。
作者先总写山峡山势,再写夏季三峡的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秋天山峡的景色。
3.教师范读,学生领悟三峡总的特点及四季不同的特点。
总特点:峰峦绵延,山势雄伟峻拨。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凄凉。
4.学生自由读,反复吟咏体会以上特点。
(二)突破难点
教师讲解 多种艺术手法结合,突出重点。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体现山峦绵延,山势高峻;“夏水襄陵,沿诉阻绝”,体现夏季水大流猛。
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以“不见曦月”突出山高;“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以船行之快,突出水势迅猛。
生动写实:如实写山的连绵无缺,用了“略”字,就极有分寸。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猛,用了“或”字,就船行与“沿溯阻绝”不相矛盾。写“湍”用“素”,写“潭”用“绿”,写“柏”用“怪”,写“泉”用“悬”。写冬春之时的山水草木,则用“清荣峻茂”四字。
形象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水势疾速。
小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写实与形象夸张相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景色形象逼真,使读者如临其境。
(三)解决疑点
1.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巧妙的在景中寓情的?
2.各组出一名同学发言
描写山水景物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高明的作家,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春冬乏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末了特别点出“良多趣味”,看出作者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而从笔下流露出来,使读者深受感染。
(四)总结、扩展
总结:学生再读课文,体会用字遣词的简练及其作用。
本文以简练精确的文字“素、绿、怪、悬、清荣峻茂”,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形势和四季景色。那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重岩叠嶂,那奔腾浩荡、一泻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动地表现出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而那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悬泉瀑布”和“清荣,峻茂”的山水草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肃涧,却又显示了祖国山光水色的清幽秀丽。
扩展:体会作者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情趣。
作者精妙的文字、娴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都得力于作者细致的观察。世上万物都是写作素材,如细致观察,到处都有可写之景;如仔细品味,随时都有可抒之情。
八、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略无阙处( )中非亭午夜分( )
虽乘奔御风( )( )绝巘( )
2.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描写你最喜欢的校园的一角,要求用词准确.仔细观察.写出特色
九、随堂练习
1.李白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文中是怎样描绘的?
2.陆游曾这样描写瞿塘峡中的飞泉:“苍崖中裂银河飞,空中万解倾珠玑。”在文中是怎样描绘的?
记承天寺夜游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应在了解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艺术表现。
解决方法:学生自主体味。
2.难点:作者心境。
解决方法:教师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索。
3.疑点:作者心境是不是就是他人生观的体现?
解决方法:学生讲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情况,教师点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没计
1.朗读课文,当堂背诵。
2.了解背景,体会作者心境。
3.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比较阅读。
4.积累写月的诗句。
七、教学步骤
导语 当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中天,当皓月当空使你的斗室明亮如昼,你会是什么心境呢?你会干什么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一)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读懂课文。
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闲人:消闲的人。
2.学生简叙作者思路(用文中词语)
明确叙事:欲睡一起行一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一抒怀。
3.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细细品味,体会意境。(教师纠正错音)
4.学生自由读,体会作者情感。
(二)突出重点讲解
学生自主体味艺术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
1.全文共84字,48字叙事,18字绘景,18字感怀。
2.记游多是重在情而不在景。而此篇绘景十分出色:只写月光,主绘澄澈。其中 “如积水空明”这一暗喻,让人遐想:铺在地上的月光有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平静;“藻荇交横”又一个借喻,令人宛见:水中水草交横却原是竹柏的影子,从而托出月光的清新、皎洁。正是有月光之美,才有赏月之乐;正是在与友赏月为乐中,才产生惜无人赏月之慨。
(三)难点突破
教师设疑启发:
1.作者何以夜游?
只因“夜色人户”。
2.何以至承天寺?
“念无与为乐者”。
3.他为何不去找别的朋友?
明确:当时张怀民也被贬官在黄州,有共同的心境。寺庭步月,可见其怎样的心情?
闲适(和游赤壁的心境一致)。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含义?
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名利,为俗务所累。表现作者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尘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四)解决疑点
1.学生讲解王安石变法的情况,教师点拨,苏轼反对变法导致了被贬的结局。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革除旧制,主张新法,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难容于朝廷,自请外任。因作诗有讪谤朝廷之意,被御中弹劾下狱。出狱后,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作者在这种心境下,写出这篇字简意深的短文。其实他的人生是矛盾的,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出了心向朝廷,又惧怕朝廷不容的心理。事实上神宗病逝后,司马光做宰相,他被召还朝,受重用连续升官。一方面他又结交如佛印这样的朋友,以求心灵的清静,以表对名利的淡泊。他是一个时常生活在矛盾痛苦中的人。
2.辩论
内容:你月夜是否出游,是独游还是与友人同游?为什么?怎样更好?
(五)总结、扩展
1.总结
苏轼在他留下的散文中,有很多是从日常生活片断的记叙中,坦率的表现他桀骜不驯、随缘自适的个性。用最少的文字,鲜明而又仿佛极不强意的渲染一种情调或一片心境。本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仅用84个字,就鲜明地渲染出一种月夜闲游的情调和作者宁静脱俗的心境。
2.全文分三部分,怎样分最合适?
前段记叙寺庭步月,交代夜游缘起、时空、人物。中段描写月光澄澈, “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末段叹惜赏月人少,暗示世人多为俗务所累,自视清高。融事景情为一体。
3.扩展
学习体会作者步步为营。逐渐深入的写作思路,训练自己思维的逻辑性,阅读、写作中注意运用。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4668.html
-
[《大雁归来》教学视频]《大雁归来》教学方案详细阅读
《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深圳市翠园初中部 彭艳一 教学目标:知识: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们概...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_《新闻两则》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教...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
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详细阅读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
【无题】无题详细阅读
无题 一、导入由“李杜”→“小李杜”→课文二、初步感知1、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与村牧一起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但有时也写得隐晦迷离,难于理解。2、找出...
-
[《喂——出来》读后感]《喂——出来》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颤颤巍巍chànwēi栅栏zhà众目睽睽kuí贪婪lán牟取móu哂笑shěn棘手jí铆钉mǎo眺望tiào履行lǚ 2.辨音 3.辨形 4.辨义 (1)损害伤害危害 三个词作动词,都表示对完好的事物加以破坏,使它受损伤的意思,因而都含贬义...
-
鹤群翔空|鹤群翔空详细阅读
《鹤群翔空》教案4 《鹤群翔空》教案3 《鹤群翔空》教案2 《鹤群翔空》教案加练习2 《鹤群翔空》教案1 《鹤群翔空》教学实录 《鹤群翔空》说课稿 语教版《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1)...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8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质疑】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
-
三峡_三峡详细阅读
《三峡》教案6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3 《三峡》教案2 《三峡》教案1 《三峡》教案 《三峡》备课笔记 《三峡》说课稿 2份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三峡》检测题 《三峡》自学评估练习 《三峡》综合能力测试 《三峡》同步训练...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长征组歌》两首详细阅读
萧华教学目标:1、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