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1-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说明静物动景的写作方法。

2.继续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着重理解某些文言实词。

3.了解我国丰富物产和美妙景观。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解决办法: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疏理以前学过的古文知识。

2.课上多用讲解、提问、启发、诱导等方法,使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复述比赛。

2.小组知识竞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我现在给大家读一首杜牧的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从诗中我们也知道早在唐朝我国就已有了荔枝,而且荔枝是水果中的上品。

荔枝的妙处,苏轼也称赞过,他在《惠州一绝》一诗中曾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那么在白居易眼中,荔枝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荔枝图序》。

(一)明确目标

1.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

2.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一些文言文知识。

(二)整体感知

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荔枝的知识。荔枝出产在广东、福建,当时在三峡一带也有出产。因其不耐久藏,离产地稍远就无法尝到,甚至无法见到。作者在产地见到后,为不认识的人和认识又不甚了解其变化的人画图题字,以便了解。这篇说明文着重描述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形象的描绘出荔枝的花、叶、果实和果实的外形、核、壳、膜、瓢肉以及浆液的味道,可以说面面俱到又不啰嗦,叙述清晰如睹其物。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人民痛苦的中唐时期。29岁考中进士,唐宪宗元和二年,他得到了翰林学士的职位,三年后被任为左拾遗。其后因进谏触怒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他提出“文学合为时而著”的进步文学主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传下来的诗篇近三千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2.解题。

3.朗读课文并正音。

帷wéi葡萄pú táo枇杷pí bá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醴lǐ 酪lào

4.重点字释义。

帷盖:车篷的帷幕。

华:花。荣:开花。实:果实。果:颗粒。缯:绸。绡:生丝的织物。瓤:果肉。莹白:洁白。醴:甜酒。

5.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大体上像那些东西。

(2)命工吏图而书之:让画工绘了图,题上字。

(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目的是为了没有见过荔枝和见过荔枝可是不是在采下后三天之内见到的人们而写。

6.逐句翻译。

(1)荔枝生巴、峡间:荔枝生长在长江三峡与大巴山之间。

(2)树形团团如帷盖:树的形状团团的像车篷的帷幕。

(3)叶如桂,冬青:叶子像桂树叶,冬天也绿。

(4)华如桔,春荣:花朵像桔树花,春天开。

(5)实如丹,夏熟:果实红色,夏天成熟。

(6)果如葡萄:颗粒像葡萄。

(7)核如枇杷:果核像枇杷。

(8)壳如红缯:果皮像红绸。

(9)膜如紫绡:内膜像紫缎。

(10)瓤肉莹白如冰雪:内瓤洁白像冰雪。

(11)浆液甘酸如醴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

(1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13)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如果离开树枝,一天就变了颜色。

(14)二日而香变:二天就失去了香味。

(15)三日而味变:三天就变了滋味。

(16)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四五天以后色香味都失去了。

(17)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郡太守白乐天。

(18)命工吏图而书之:命令画工绘了图,题了字。

(19)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7.分析课文。

短文分三个层次,“荔枝生巴、峡间……其实过之。”为第一层,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产地,树的形状、叶子、花、果、果实的颜色、果簇的形状、果核、果壳、内膜、瓤肉、浆液。“若离本枝……色香味尽去矣。”为第二层,说明了荔枝不易久藏的特点,“元和十五年……者云”为第三层交代了做序的缘由。

8.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开展复述比赛。

9.根据原文内容扩写,写成400字的一篇说明文。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说明文,了解了荔枝的特点并学习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

(六)设计板书

荔枝图序

白居易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4662.html

  • [《大雁归来》教学视频]《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深圳市翠园初中部 彭艳一 教学目标:知识: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们概...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_《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教...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无题】无题

    无题 一、导入由“李杜”→“小李杜”→课文二、初步感知1、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与村牧一起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但有时也写得隐晦迷离,难于理解。2、找出...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喂——出来》读后感]《喂——出来》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颤颤巍巍chànwēi栅栏zhà众目睽睽kuí贪婪lán牟取móu哂笑shěn棘手jí铆钉mǎo眺望tiào履行lǚ  2.辨音    3.辨形    4.辨义  (1)损害伤害危害  三个词作动词,都表示对完好的事物加以破坏,使它受损伤的意思,因而都含贬义...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鹤群翔空|鹤群翔空

    《鹤群翔空》教案4 《鹤群翔空》教案3 《鹤群翔空》教案2 《鹤群翔空》教案加练习2 《鹤群翔空》教案1 《鹤群翔空》教学实录 《鹤群翔空》说课稿 语教版《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1)...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质疑】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三峡_三峡

    《三峡》教案6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3 《三峡》教案2 《三峡》教案1 《三峡》教案 《三峡》备课笔记 《三峡》说课稿 2份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三峡》检测题 《三峡》自学评估练习 《三峡》综合能力测试 《三峡》同步训练...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教学目标:1、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