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课堂实录视频|“磁场”课堂实录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设计理念】

  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入学科教学,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民主性、生成性。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井以“随堂探究卷”为桥,架师生互动平台,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质性评价手段。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磁文明,激发学习热情;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磁体特性、感知磁场;

  3.知道磁感线,初建模型思想;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教学器材】

  磁体、铁屑、立体磁感线模型、透明薄玻璃板、多媒体课件、探究卷等。

  【教学过程】

  导语:传承文明,才能发扬文明。

  子课题一:“磁”文明(6分钟)

  课题内容:追古抚今,以“罗盘的辉煌”映射我国近代“磁文明的衰落”。

  (师语)南宋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曾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赤子之心溢于言表,除此之外诗中还蕴涵何意?

  (生)发表见解,并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第46页第一自然段,了解我国的磁文明。

  (播放课件)内容一:战国时期的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

  内容二:鉴真东渡(动画),画面最终定格“鉴真”手中罗盘;

  内容三:“鸭片战争”电影片段。

  (低沉的话外音)中国的磁文明源远流长,但众所周知,在近代,“磁”文明与华厦文明一起走向了衰落,西方人利用“罗盘”漂洋过海,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华夏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同学们,“文明的衰落”是残酷的,今天的我们应该……

  (生)表决心。(师语)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有关“磁”的研究。

  (用发“民族情”引“探究激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子课题二:“磁”现象(7分钟)

  课题内容:探究有关的磁现象,并思考产生这些磁现象的本质原因。

  所用器材:

  (学生)条形磁体两只、蹄形磁体一只、铁屑、小磁针、细线、铜片。

  (教师)环形磁体、圆柱形磁体、镍币、相同的小车两辆。

  (师语)磁体的形状有很多,如条形、蹄形、针形等,但不同形状的磁体有着许许多多的共性。请利用你手边的器材,结合课本第47页的有关内容探究磁体特性。当然,你还可以就你感兴趣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生)探究并归纳。(师)补充探究:磁体对镍币的吸引;将条形磁体置于小车上,再探磁体间相互作用。

  (小结)磁体可以吸引铁、镍;磁体两极磁性最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引思)磁体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生)猜想。

  (生生、师生合作开展科学探究。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及猜想意识。)

  子课题三:“磁”本质(12分钟)

  课题内容:感知磁场及磁场特性。

  (生)鉴于元认知的缺陷,真正认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显有困难。

  (师语)既然问题太难,那我们就将它暂时放一放,让我们先做一组小游戏。

  游戏一:让小磁针动起来。123

  (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

  (引思)用手拨──是(看得见的)手使小磁针动,且手与小磁针接触。

  用嘴吹──是(可感知的)空气使小磁针动,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

  (小结)1.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

  2.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师语)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

  游戏二:让小磁针排队。

  1.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

  2.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投影)。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

  (师语)同学们,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老师要提醒你: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利用立体磁感线模型板上的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空间排队,让学生了解磁场空间性。

  (师)补充探究:将透明薄玻璃板置于条形、蹄形磁体之上,在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直至铁屑形成条纹状。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磁场特性。

  (用游戏打开学生主动探究心向,在探究中领悟磁的本质,并寻找到一种描述磁场的方式,此步很好地体现了本课的设计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化难为易,突破本课重难点。)

  子课题四:“磁”模型(9分钟)

  课题内容:再认“磁感线”这一重要的物理模型价值。

  (阅读探究)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第49页图8.1-7,找出磁感线的分布规律。领悟磁感线可形象具体地描述磁场分布特征。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利用实验确定图8.l-8中同名、异名磁极间磁感线的方向,了解磁感线应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

  (模型探究)课件:地磁场模型(将第49页图8.1-9设计成立体动画)。

  (生)利用磁感线分析地磁场的特征,再认“磁感线”模型的价值。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生方式多样化,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物理模型在物理研究中的价值。)

  子课题五:“磁”应用(6分钟)

  1.探究如何磁化钢针;2.思考磁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从知识走向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小结与延展】(5分钟)

  (生)反思探究中的收获和缺陷,提出自己的感悟并作评估、交流。

  (师生)共同构建多维度课堂小结,并为下一步探究方向作出设想,如地磁产生原因;除磁体外,有无其他方式产生磁场等。

  (反思是督查、检测、调整的重要举措,感悟是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内化必由之路,通过师生交流设置“课堂留味”,以收“课虽停而思未止之效”。)

  结语:沈括遗风应犹在,敢教华夏换新颜!

  (导语、结语遥相呼应,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爱国理念,再激探究激情。)

  【板书设计】

  (构筑立体知识树,融“认知、探究、方法”于一体,便于学生进行信息的再加工)

  附:探究卷主要栏目及内容简介

  一、磁场123

  (一)从历史到今天,内容见子课题一。

  (二)从现象到“本质”。内容见子课题二、三。

  (三)从抽象到“具体”,内容见子课题四。

  (四)从 知识到应用,内容见子课题五。

  在课后………

  1.完善你的探究卷,继续“动手动脑”学物理。2.写一点:“老师,我想对你说……”

  评价栏:含“自评”“他评”“师评”。

  探究卷编制注意点:注重过程,用语贴近学生,知识体系明朗,辅以适当的激励语。

  (探究卷的作用:课堂上架师生互动平台,课后提供一种有效的信息再处理方式,并给教师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质性评价手段。)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457.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