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综合保护器_“电动机”,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材分析

  电动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气化设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各种生产机械和生活用电器的运转。电动机的应用很广,种类也很多,但它们工作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是新课标的新体现。在旧教材中,这节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直流电动机,实验: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讲理论再进行实践。而新教材把这三节合并为“电动机”,从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探讨电动机的原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旧教材要求学生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体中的受力方向,而新标准则要求“通过观察,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与旧教材相比,要求已经降低,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再者,新教材中由学生探究模拟电动机的实验对于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动机的原理和换向器的作用;最后由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电动机,真正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我把它分为2课时来讲,第一节课主要讨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及让学生探究实验“小小电动机”,最后留下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外思考,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第二节课主要介绍电动机的结构和换向器的作用。换向器的作用是以探究和比较的方法来介绍的,让学生自己由“小小电动机的实验”解决相关的问题,最后得出换向器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②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②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

  难点

  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u形磁铁、电源、导线、开关、线圈和电动机演示模型。

  学生:u形磁铁、小小电动机线圈、5号电池(2节)、金属支架、硬纸板和电动机模型。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电动机

  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结论:

  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②通电导体所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二、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①

  ②换向器的作用:改变线圈的电流方向,使线圈得以持续转动。

  三、生活中的电动机

  ①电动机的作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多媒体展示机床、电力机车、汽车、电梯、电扇、冰箱等各种电动玩具,同时播放他们运转时的声音。

  欣赏图片,感受电气化带来的方便。

  初步领略电气化对现代文明社会的促进作用。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播放图片中的几种机械的结构示意图,暗示电动机的位置,并提出问题: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是什么?123

  思考是什么带动机械转动的?

  让学生知道这些靠电转动的机器都少不了一个重要的设备──电动机,激发学生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奥秘。

讲授新课

  提示回忆奥斯特电生磁的实验,用课件展示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磁体对电流有没有作用?(即磁体产生的磁场对电流有没有力的作用?)怎么样去验证你的想法。

  回忆奥斯特实验,进行逆向思维,猜想问题的结论。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讨论实验的方案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猜想,再由猜想去寻找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他们观察的目标也更明确。

  由学生猜想、讨论得出“导线在磁场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实验方案,出示演示实验仪器,并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写出实验结论。

  观察实验现象。

  多点时间让学生讨论,并提出他自己的看法。不能单由教师一味地“灌”,自己把实验演示一下就简单完事。

  提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是不是永远向一个方向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继续猜想,然后按照学生的猜想演示实验,验证他们的想法。

  最后让学生将看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得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观察导线运动的情况。

  总结实验结果,思考并着手验证自己的想法。

  由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一个正确的判断不仅要有理论依据还要用实验来证明。

  在总结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把一个通电线圈放在磁场里,线圈会怎样运动?指导学生做好“小小电动机”的实验,说明实际的电动机就是这样工作的。并提出疑问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叙述实验的现象并加以总结。

  课后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和总结实验结论,检验了自己的判断。

  在学生学习后提出问题并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这样容易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直流电动机由什么部分组成?

  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展示分析出:普通的线圈在磁场中是不能持续运转的。让学生联系所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提示和“小小电动机”相比较)。

  从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中总结,引出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让学生观察换向器的工作情况。

  观察,回答问题。

  回答上次留下的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各自的想法。

  观察演示图,分析受力的情况。

  通过直观教学,为探讨电动机的工作做好铺垫。

  承前启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利用直观的方式(模型),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乎情理地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讲解了换向器的工作原理再由学生自己验证想法,使他们印象更加深刻。

  总结学生的叙述,并且说明科学探究应多思考、多动手实践,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

  观察,并说明换向器是怎样工作的。

  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123

  提问:电动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可以从能量方面来考虑)

  引导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电动机。

  认识到科学探究不能马虎了事。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由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思考,举例。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布置作业。









 

  本案例选自延边教育出版社《课堂--与案例》新课标教案物理八年级下册,如欲购买此书,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邮购电话:010-82608550
  服务电话:010-82608377,82608850
  邮政信箱:10080-155
  网址:www.topedu.net.cn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452.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